東漢開國名將除了雲臺二十八將,還有幾位名將也為東漢政權開國立下了不朽的功勳,由於很多因素並沒有被列為雲臺二十八將之中,但其成就在歷史中無法被湮沒;今天說的是很有名的伏波將軍馬援,其先祖據說是戰國時代趙國名將趙奢,名將之後風采更勝先輩;其子孫後代到東漢末期就有著名的蜀國五虎上將馬超,馬氏一家也算為東漢盡到了最後的忠誠。
馬援雕像
一、馬援來歷簡介:
馬援生於公元前14年,公元49年病逝于軍前,其血脈一說是戰國時代趙國名將趙奢之後,一說是匈奴人後裔;其曾祖馬通是西漢漢武帝劉徹時期的官員,算是官宦之家後裔。馬援十二歲其父親馬仲就去世了,三個哥哥教他學《齊詩》,馬援卻覺得整天之乎者也沒啥意思,想行萬里路,去邊疆區域放牧遊歌,縱馬遼闊的天地;這種天生來的性格喜好,也鑄就了他必將在邊疆之地有所飛揚,讓馬氏家族的一支也落葉生根在隴西寬廣的土地上。
馬援畫像
馬援本想縱馬疆野,不想哥哥馬況突然病逝,馬援又失去了長兄為父的依賴;馬援為哥哥馬況守孝一年,尊敬寡嫂;並沒有因為自己年歲小而任意妄為,其在孝和禮方面自小就有至上的遵從;這一點在其功成名就之後教育兒孫上,也得到了很顯眼的體現。長大的馬援當了郡督郵,在一次奉命押送犯人時,可憐囚犯因犯重罪必受嚴處,私自放走了囚犯;說明王莽政權這時候已經出現了很多問題,許多政策的事實冤枉坑害了很多人,馬援對朝廷的一些政策法度應該是有了不滿的意見;加之其有一定的正義感,所以才會私放囚犯;不然以他遵從禮教的家教,職責的所在擔當,他還要因犯罪成為逃犯亡命天涯,這些嚴重不良後果看,馬援都不應該做這樣的事的;馬援這樣做必有很大的原因,一定是和他心中的人生信條、心中善良、正義感、大志觀世起了衝突,不然付出這樣大的代價,不是誰都能輕鬆承擔的。
二、亡命天涯闖亂世:
馬援這一逃就跑到了北地郡,流亡一段後遇到天下大赦,馬援可以光明正大地過日子了;馬援在當地就養起了牛羊,地方雖然苦寒,但自由自在沒有太多的管束和牽扯,這種生活本就符合他心中所想。頭腦聰明的馬援養牛羊養得非常好,可內地的世界也開始翻天覆地,混亂的政令政策讓一些人就紛紛外逃;有一些人就逃到了馬援所在的地方,邊荒之地受統治侵擾要少得多;馬援從收留幫助這些人開始,逐漸聚攏了幾百戶人圍在他的周圍,這些人為了生存和報答馬援,很多人就成為了馬援的賓客。他帶著這些人遊牧於隴漢之間,在閒暇喝酒暢談時,依然抒發了自己的人生理想;遊牧生活只是一時的自由奔放,建立功業才是最大的理想。
馬援種田放牧頗有頭腦,因地制宜多有良法;因此,收穫越來越富有,擁有馬、牛、羊幾千頭,穀物數萬斛;但是,馬援並不是相當一個小富主,說:"凡是從農牧商業中所獲得的財產,貴在能施救濟於人,否則就不過是守財奴罷了!"於是,把所有的財產都分給兄弟朋友,自己則只穿著羊裘皮褲,過著清簡的生活。馬援的本質特徵得到再一次的顯現,喜歡自由奔放,放牧種田樣樣拿手,急公好義救助流民;不貪財豁然大度,視財物如草芥,生活簡單又儉樸;一點不像官宦之家出來的子弟。
王莽新朝末年,天下大亂四起,王莽的堂弟王林任衛將軍,廣招天下豪傑,選拔馬援為掾,並把他推薦給王莽,王莽於是任命馬援為新城大尹。馬援還沒機會幹出什麼成績,王莽的政權在全反之下倒塌了;公元24年,更始政權建立之後第二年,馬援和哥哥馬員逃到了涼州之地避難;公元25年,劉秀在河北建立了東漢政權,拿下了洛陽作為大本營,馬員跑到洛陽投效了劉秀;隴西成為隗囂割據勢力之地,馬援得到隗囂的重用,當了綏德將軍參與隗囂的決策定計。
王莽新朝末年天下大亂畫圖
公孫述在蜀地成勢也稱了帝,隗囂派馬援去見公孫述探聽虛實;巧合的是公孫述和馬援還是同鄉,而且以前兩人有很好的交情;但是馬援見到了公孫述,才發現時過境遷人心變故早不是從前了,公孫述不但擺出了皇帝架子,還弄得一切非常官方和正式,外場做的非常重視馬援,並委任他官爵授大將軍稱號;其實,這已經是明擺著我是高高在上的皇帝,不論什麼友情私情,我恩典你當個官而已;其賓客還認為待遇不錯,但馬援卻認為公孫述是裝腔作勢,在給馬援裝大個擺個皇帝架子而已,並沒有多少真心重才誠意;這樣的公孫述難以共謀成大事,返回隴佑之後對隗囂說公孫述屬於井底之蛙,沒有明君之德能難以成大氣候,勸隗囂偏附劉秀為上策。
公元28年,馬援持隗囂書信到洛陽拜見劉秀,兩人一番談論,馬援認定劉秀才是真龍天子,劉秀認定馬援是有才能有膽識的良臣;兩人相見甚歡,頗有明君遇賢臣的佳遇。劉秀封了馬援為待詔,日備顧問;馬援要回歸向隗囂覆命,劉秀派大臣太中大夫來歙持節相送,這禮遇很高了。隗囂向回來馬援打聽劉秀這個人,馬援的評價非常高,隗囂認為馬援評價劉秀之風采能力超過了劉邦,有點言過其實。但其對馬援之眼力還是有一定信任度的,因此決定派兒子隗恂到洛陽去做人質,以示歸附劉秀;但其內心稱霸隴西的野心一直存在。馬援跟隨隗恂一起到的長安,三個月沒有任何任命,他見三輔地區土地肥沃,原野寬廣,而自己帶來的賓客又不少,於是便上書劉秀,請求率領賓客到上林苑去屯田,光武帝劉秀答應了他的請求。
三、硝煙起功侍明主:
隗囂在隴西勢力逐漸穩固,其和一些屬下野心日益膨脹,在部將王元挑唆下,要當隴西的霸主,對漢劉秀就有了二心;馬原得知訊息,立刻寫信勸諫隗囂,再好的良言也難入昏主和慾望燻心的耳朵,隗囂反而認為馬援背叛了他。不久,隗囂舉兵反叛劉秀,馬援對隗囂內部情況非常清晰瞭解,立即上書給劉秀陳述消滅隗囂的計策。劉秀對馬援一點不疑心,立即委任馬援為前部先鋒,率軍五千試探性徵討隗囂。馬援採取攻心為上,對原來的舊同僚陳述厲害,招降了一些將領,順利瓦解了隗囂勢力的一些軍心。
公元32年,劉秀親率大軍征討隗囂集團,由於漢軍陣營對隴西地形瞭解不多,沿途發現入隴西地區山勢險要,地形複雜,不易冒然突進,劉秀聽奏也猶豫不決;恰好馬援趕到,他認為現在的時機最為恰當,不可磨磨蹭蹭貽誤戰機;至於山勢地形,馬援早已瞭然於胸,用一些米堆出了進入隴西的地形沙盤;山脈路途、溝壑水渠,立刻很清晰地展現在眾將面前,馬援指著米盤一一講解。分析的戰局發展前景頭頭是道,劉秀龍顏大悅,眾將心中有數;第二天,涼州牧竇融率河西五郡聯合起來的軍馬,趕到和劉秀匯合;劉秀指揮大軍分數路攻隴,隗囂大將十三人及部眾十萬餘人不戰而降,隗囂逃至西城,援隴蜀軍李育、田弇逃至上邽。漢軍佔領了天水的16座屬縣,劉秀派吳漢、岑彭圍西城,派耿彝圍上邽。至此,隗囂軍主力基本上被漢軍消滅。此戰,馬援"堆米為山"是此戰取勝的重要原因,這在戰爭史上也是一個創舉,具有重要的意義。
馬援堆米為山的軍事沙盤先例
戰後馬援本在長安當來歙的副手統率駐軍,塞外邊羌部族對邊境侵擾事件層出不窮,且深入塞內佔據了一些城池;來歙上書隴西之地羌族侵擾禍亂不斷,只有馬援一人前去才能安定隴西之地,除他之外無人能平;公元35年,劉秀任命馬援為隴西太守,馬援率軍進發,先以三千步騎在臨洮擊敗先零羌,大勝一場且震懾一些羌軍歸降;接著進攻羌軍主要聚集地,採取兩面夾擊之策,大敗羌軍;把羌軍餘部趕得落荒而逃,繳獲無數,此戰,馬援不但身先士卒作戰,飛箭將其腿肚子都射穿了,還把很多劉秀賞賜給他的財物分給作戰勇猛的將士們。當時,金城破羌以西,離漢廷道途遙遠,又經常發生變亂,不好治理。一些朝廷大臣商議,要把該地區捨棄。馬援持不同意見,他提出了三條理由:第一,破羌以西的城堡都還完整牢固,適於固守;第二,那地方土地肥沃,灌溉便利;第三,假如捨棄不管,任羌人佔據湟中,那麼,以後將有無窮的禍患。劉秀採納了馬援的諫言,一邊建立了一些相對的政策,一邊安排其他事物配合,同時,把馬援派到了隴西當太守,對邊境羌族進行了恩撫和征討雙策治理;隴西在馬援管理的六年裡,逐漸迴歸太平,兵戈事件稀少,人們逐漸過上了和平安定的生活。馬援在隴西功績影響力,一直延續到東漢末年戰亂時期,其子孫馬超一輩的成就上。
馬援平西羌時的分佈圖
四、忠心為國平南北:
公元41年,馬援被調回長安任虎賁中郎將,其關心國事,對朝政有關事件分析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沒有遮遮掩掩躲避怕事的情況。其中鍥而不捨對鑄五銖錢改幣的諫言,最終獲得劉秀認可施行,讓天下多有受益。嶺南禍亂接二連三,馬援第一次率軍兵發嶺南,組織諸郡兵馬一萬餘人,擊斬李廣等頭目,擊散叛亂軍隊。不久,交址女子徵側、徵貳舉兵造反,佔領交址郡,九真、日南、合浦等地紛紛響應。徵側便在麊泠趁機自立為王,公開與東漢朝廷決裂。劉秀任命馬援為伏波將軍,扶樂侯劉隆為副將,率領樓船將軍段志等南擊交趾。部隊到合浦時,段志去世,劉秀命馬援兼領其軍。於是,馬援統軍沿海開進,隨山開路,長驅直入千餘里。
幾次戰役馬援都取得了決定性勝利,持續到公元43年,馬援打敗了徵側、徵貳姐妹帶領的軍隊,斬殺了姐妹二人;接著對其餘眾跟蹤追擊,一舉平定了嶺南地區。馬援見西於縣轄地遼闊,有三萬二千多戶,邊遠地方離治所一千多里,管理不便,就上書劉秀,請求將西於分成封溪、望海二縣。馬援每到一處,都組織人力,為郡縣修治城郭,並開渠引水,灌溉田地,便利百姓。馬援還參照漢代法律,對越律進行了整理,修正了越律與漢律相互矛盾的地方,並向當地人申明,以便約束。從此之後,當地始終遵行馬援所申法律,所謂"奉行馬將軍故事。"公元44年,馬援得勝回朝,位達九卿。回來一個多月,三輔之地的扶風又受到烏桓、匈奴侵擾,事關皇陵之地的安危,上奏劉秀自願帶兵出征;公元45年,馬援率領三千騎兵出高柳,先後巡行雁門、代郡、上谷等地;匈奴、烏桓見漢大軍來討,紛紛四散躲避藏匿;馬援溜達一圈威震敵膽,平靜而還。
五、再平亂馬革裹屍卻蒙塵:
公元48年,南方武陵郡五溪蠻暴動,武威將軍劉尚率軍平叛,結果輕敵冒進全軍覆沒;已經六十二歲的馬援跳了出來,願意領兵前去平亂;劉秀考慮他年事已高不宜出戰,馬老頭不服氣,披甲持兵器飛身上馬給劉秀展示,一時鬚髮飄飄,神采飛揚,真可謂烈士暮年,老當益壯。劉秀見馬援豪氣不除,雄心未已,很受感動,笑道:"這個老頭好健康啊!"於是派馬援率領中郎將馬武、耿舒、劉匡、孫永等人率四萬人遠征武陵。臨走前,對送行的好友杜愔說:"我受國家厚恩,年齡緊迫餘日已經不多,時常以不能死於國事而恐懼,現在獲得出征機會,死了也心甘瞑目,害怕的是一些長者家兒或在左右,或參與後事,特別難以調遣,我獨為此耿耿於心啊。"其對流言蜚語之類的讒言、小人暗害頗有擔心;之後,果不如其料出現此類問題。
公元49年,馬援大軍到達臨鄉,遭到蠻兵主動攻擊,老將展軍迎敵大獲全勝,殺敵兩千餘人,其餘潰逃入山林而去。當部隊到下雋時,有兩條路可走,一是經壺頭山,一是經充縣。經壺頭山,路近,但山高水險,經充縣,路遠,糧運不便,但道途平坦。究竟該從哪兒進發,劉秀開始也拿不定主意。耿舒,就是馬援在出發時說的那些權貴子弟中的一個,想從充縣出發,而馬援則認為,進軍充縣,耗日費糧,不如直進壺頭,扼其咽喉,充縣的蠻兵定會不攻自破。兩個人意見不一致,便上表說明情況,請皇帝裁決,皇帝同意馬援的意見。
將領之間商談的不和睦畫圖
三月,馬援率軍進入壺頭,蠻兵憑藉地勢險要據守,山高路險河流湍急,蠻兵卡住要衝憑藉關隘之險阻住去路;漢軍一時受阻無法前行,又加上當地天氣酷熱難當,好多士兵得了暑疫等傳染病而死。就連馬援也身染瘟疫,面對困境不敢懈怠,心志不弱的馬援帶病親自察看地形,手下將士深為其精神所感動,不少人熱淚橫流。耿舒看到此景,覺得找到了參馬援的事實憑據,給他哥哥耿弇寫信,耿弇出面告了馬援一狀;耿弇家功勳很高,頗受劉秀看重,因此,劉秀派虎賁中郎將梁松去責問馬援,並命他代監馬援的部隊。梁松到軍中時,馬援卻已染病而亡;這個梁松和馬援有舊怨,藉機誣陷馬援,惹得劉秀勃然大怒,剝奪了馬援新息侯印綬。
馬援病死疆場蒙塵畫像
加之一些陳年舊事惹得一些朝臣們舊怨,馬援也被一些有間隙的臣子落井下石,馬援由一代功臣名將的名聲陷入俗世宵小的誹謗流言之中;馬援的家人不知皇帝為何如此震怒,不知馬援究竟身犯何罪,惶懼不安。馬援的屍體運回,不敢埋和原來的墳地,只買了城西幾畝地,草草埋葬在那裡;馬援的賓朋故舊,也不敢到馬家去弔唁,景況十分淒涼。葬完馬援後,馬援的侄兒馬嚴和馬援的妻子兒女們到朝廷請罪;劉秀拿出梁松的奏章給他們看,馬援夫人知道事情原委後,先後六次向皇帝上書,申訴冤情,言辭悽切;劉秀這才命令安葬馬援,但馬援的名望沒有得到恢復;前任雲陽令朱勃也曾上書為馬援鳴不平。
馬援故事畫像
總結:馬援作為東漢開國平天下後期重要將領,平南北安邊疆功不可沒;但其進入東漢陣營時間、群體、機遇上來講,與二十八名將中很多重要人物都不算一批次的;在同朝群臣之中,必然有這種分幫分派之爭;且馬援剛直不阿、直言不諱、對人的人品非常看重;因此在言行上得罪了很多人,在教育子女上對一些人說了中肯的一些評價,也傳入了宵小之輩耳中,受到對方的怨恨和伺機報復;所以,竟然在征戰沙場病死軍中之後,被很多小人從中作梗,構陷加害矇蔽皇帝,受到了不公正待遇。後來,馬援的女兒成為漢明帝劉莊的皇后,在雲臺圖畫建武年間的名臣列將,為了避椒房之嫌,單單沒畫馬援。東平王劉蒼觀看影象時,問明帝道:"為什麼不畫伏波將軍的像呢?"明帝笑而未答。直到公元78年,漢章帝劉炟(dá)派五官中郎將持節追加策封,追諡馬援為忠成侯,才算完全恢復了馬援的名譽。要說其功,雲臺二十八名將裡恐怕有一些人都是不如他的。大家說是不是這樣,歡迎留言交流。(圖片來自網路,感謝借用)
原創作者:@說客先生dys123愛好龐雜、中庸之道、趣聊簡史、文化小談、歡迎交流、趣心生活。
參考書籍:《後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