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考古學100週年、仰韶文化發現100週年之際,我國考古工作者對位於河南省三門峽市澠池縣的仰韶文化遺址進行了第四次發掘,又一次在這片厚重、悠久的土地中發掘出震驚考古界的歷史文明遺存——附著著糧食發酵酒物質的小口尖底瓶,證實了早在5000年以前的仰韶文化時期,人們就已經掌握了運用糧食發酵來釀造“酒”的技術,追溯出華夏曆史中酒文化璀璨篇章的第一頁。
燦爛的仰韶文化
培育出了酒
仰韶文化的第一鏟,落在了澠池縣一個山明水秀、氣候宜人的村莊,自此揭開了仰韶文化神秘的面紗。無論是7000年前,還是如今,澠池一直擁有著適宜居住的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全年充足的光照,充足的水源與豐沃的土地,也是培育植物與糧食的最佳場所。作為新石器晚期的重要文化代表,仰韶文化時期的人們已經具備完整的文明體系,在充分學習了炎黃二帝對於糧食耕種的技術之後,又在原有的生活環境中探索創造了“陶”,作為基本生活器皿,為日常生活提供了便利。另外,在仰韶彩陶不同的器型與紋路中可以看出,此時的人們對於自然中一些現象和存在懷有一定的敬畏之心,無論是對於神秘的晝夜更替,還是動植物物種的探索,仰韶先民們都已經構建出統一的認知與信仰。
在這樣特殊的地理位置與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中,仰韶先民們以“陶”為媒介,記錄著對於天、地、人與自然的感悟,承載著對於糧食收穫的珍惜與敬意。糧食的出現,啟發了人們對於農作工具和生活器皿的想象與創造;陶器的創制,催生了人們對於文明和藝術的探索與轉型。當仰韶先民們將糧食儲存到陶器(小口尖底瓶)之中,神奇的大自然又幫助他們尋找到了“酒”。
至此,橫跨5000年的仰韶釀酒史便步入了華夏文明的長河,傳承至今,依附在仰韶彩陶坊天時酒中,透過天時酒向世人傳頌仰韶酒千年以來的故事。
仰韶智慧的結晶
小口尖底瓶
在仰韶彩陶中,最為經典的器具當屬國寶——小口尖底瓶。陶質,小口,細頸,深腹,尖底,腹偏下部置一對環形器耳。天然的陶土材質適宜微生物群存活,別緻的瓶型又為微生物群提供了可迴圈的活動空間,可以說小口尖底瓶創構了糧食發酵為酒的絕佳生態環境。而小口尖底瓶又不單是糧食的居所、美酒的溫床,其本身還涵蓋了仰韶先民對於天地自然、萬物生靈的信仰與敬畏。
在仰韶時期,人們透過對日常生活的觀察,在四季交替、日升月異等自然現象之中,構建出自己的認知體系,並生成一套屬於仰韶時期的天人關係概念,逐漸萌生完善了對上蒼、祖先的敬畏之情,促就了祭天、祭祖等重要的部落祭祀活動,小口尖底瓶與酒的緣分便始於此。在祭祀活動中,先民們把慄、黍等糧谷作物,裝入小口尖底瓶並擺在祭臺之上,以供奉神明或先祖。糧食在小口尖底瓶中存放久了,谷作物形成自然黴變,併發酵轉化生成質變,變化為酒。小口尖底瓶也就成為了中國最早的釀酒器(或盛酒器)。
這是小口尖底瓶第一次攜帶著“酒”的物質,以釀酒器(或盛酒器)的身份出現在世人眼中。這一劃時代的發現,證實了仰韶酒是現如今“酒”中最早的發源者之一。隨著時代的變遷與更替,仰韶酒並未消匿在歷史的洪流之中,如今的仰韶酒業便是“仰韶酒”的傳承者,而仰韶彩陶坊天時便是21世紀的“仰韶酒”。
華夏酒之起源
仰韶一脈相承
百年之際,再創輝煌。在世界美酒特色產區——澠池縣域內的仰韶村遺址第四次考古工作中,專家學者們在剛剛發掘出的小口尖底瓶樣品中檢測出穀物發酵酒殘留,透過檢測出的“酒”和“醴”,推論出5000年前的仰韶先民已經擁有基本的釀酒工藝技術,從而佐證了酒之起源來自新石器時代的仰韶文化時期。
這個由澠池出土的小口尖底瓶,承載的是一部穿越5000年的釀酒史,更是中原大地的第一杯酒。如今同樣發源於澠池,與仰韶酒一脈相承的仰韶酒業,以品類創新、品質科研的時代精神,在傳統釀造工藝的基礎上,取九糧之精華,首創“陶屋制曲、陶泥發酵、陶甑蒸餾、陶壇儲存”的四陶釀酒工藝,成功研發出中國白酒的第十三種香型——中華陶融香。完美繼承了千年以前仰韶先民們對於糧食釀酒的創新精神,同時也讓仰韶酒在千年之後依舊綻放出仰韶光彩。
作為新時代仰韶文化的傳承者,仰韶酒業從仰韶文化代表陶器——小口尖底瓶中汲取靈感,結合現代生物工程技術,經過十年探索,終於在2018年將彩陶坊天時升級裂變為“彩陶坊天時日、月、星”,完成中高階白酒價格帶佈局。事實上,彩陶坊天時因其小口、尖底的別緻瓶型與匠心品質,一經面市便驚豔了整個市場,上演了一出絕妙的文化賦能創新驅動企業發展的時代大戲。近年來,仰韶酒業憑藉極致化的品質、營銷和文化傳承,將仰韶彩陶坊天時打造成為高階豫酒名片,並憑藉仰韶彩陶坊這一超級大單品,成為了豫酒振興領軍品牌。
多年來,仰韶酒業始終以“為中國白酒引領世界消費持續精進,使仰韶文化成為影響人類的偉大智慧”為使命,以弘揚中華酒文化為己任,以振興民族傳統企業為目標,高舉向世界傳播仰韶文化的薪火,強力打造時代性的白酒知名品牌,為推進豫酒走向世界平臺努力,為中國傳統企業屹立世界之林步履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