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古拉一世被稱作“歐洲憲兵”,這並非沒有道理。心胸狹隘、十分保守的他從未想過登上皇位統治俄國。自1796年出生以來,他一直被按照士兵的要求培養,尼古拉的導師經常打罵直至他屈服,結果他慢慢養成了多疑且略帶偏執的性格,且登基後這種性格特徵越發明顯。最終導致了俄國宮廷災難的發生——固執地挑起克里米亞戰爭。
葉卡捷琳娜大帝和土耳其蘇丹之間的條約保證俄國軍艦可以透過博斯普魯斯海峽和達達尼爾海峽進入地中海,所以俄國投資建設了黑海艦隊。但是,1841年,由於英法等歐洲大國擔心俄國擴張,認可了奧斯曼土耳其帝國限制海軍進入該海峽的權利。
1853年7月,多年抗議無果後,尼古拉開始挑釁行動,入侵土耳其控制的瓦拉吉亞和摩爾達維亞兩省。英法和土耳其都認為這次俄國沿多瑙河入侵是打前站,下一步就是攫取保加利亞、塞爾維亞,最終目的是粉碎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沙皇確信無論是英國還是法國都不會為了保衛蘇丹鋌而走險對他發動戰爭。最後君士坦丁堡為他們做出了決定,於1863年10月8日對俄國宣戰,災難性的克里米亞戰爭由此展開。
11月,俄國人在錫諾普與蘇丹的艦隊交戰,徹底摧毀了這支七拼八湊的小艦隊。人人都期望這場勝利就此能夠決定戰爭的勝局:蘇丹僅剩下十幾只船,而對於將在多瑙河沿岸以及可能在克里米亞進行的戰爭來說,經陸路調遣土耳其部隊是不切實際的,戰爭將難以為繼。土耳其人求和,但尼古拉看起來絲毫不準備讓步,就在此時,擔憂俄國擴張的歐洲大國介入了。1854年3月27日和28日,英國和法國對俄宣戰。
一支英法聯合艦隊從歐洲奔向俄國黑海艦隊大本營塞瓦斯托波爾,但兩國都準備不周,指揮官也是無能之輩。英國海軍只有一張克里米亞地圖,而且地圖中並未標註水深,結果他們試圖登陸時軍艦擱淺了;法國海軍連地圖都沒有,他們根據一位法國藝術家十年前遊覽塞瓦斯托波爾時繪製的兩幅水彩速寫制訂作戰計劃。英軍總司令是第一代拉格倫男爵菲茨羅伊·詹姆斯·亨利陸軍元帥,他在滑鐵盧戰役中擔任惠靈頓的秘書,但已遠離沙場40年。80多歲的他對海軍戰略一無所知,年邁昏聵的他在整場戰役中都稱敵人為“法國佬”,而且每當有人試圖糾正時他都會勃然大怒。
克里米亞戰爭成為致命的鬧劇,拖到第二年也沒有結束。塞瓦斯托波爾只是誘餌,英國艦隊有效地實施了連續11個月的封鎖,企圖餓死那些尚未屈服於連續火炮轟炸的俄國人。英法聯軍沿著阿爾馬河與俄國人交戰,從巴拉克拉瓦港向內陸推進,一直到達山谷地帶,有勇無謀的輕騎兵正在那裡等著他們。
尼古拉一世並沒有在有生之年看到這場戰爭的毀滅性後果。他在1855年年初感染流感,疲憊不堪,沮喪至極;他拒絕接受治療,彷彿希望死亡加速降臨。這個心力交瘁的人於2月18日去世,享年59歲。
他曾試圖掌控帝國的方向,希望把它轉變為保守主義的堡壘,可惜以失敗告終,無論鎮壓還是管教都無法抑制不斷湧現的異議。1856年3月30日簽署的《巴黎條約》結束了這場不光彩的軍事冒險,俄國被迫放棄大片領土,失去黑海控制權以及博斯普魯斯海峽的自由通行權,這是現代歷史上俄國軍隊的首次失敗。
(內容來源:《俄羅斯帝國的興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