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
1950年10月,英勇的中國人民志願軍義無反顧地開赴朝鮮前線。兩年零九個月的浴血奮戰,134起重要的戰役和戰鬥,197653名抗美援朝烈士……他們以血肉之軀,為新中國贏得了勝利和尊嚴,贏得了祖國的今天。
(圖片來源:網路)
今天(10月25日)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1週年紀念日,致敬先烈,弘揚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在和政縣城關鎮龍泉村三社,就有一位抗美援朝戰士,他是誰?他的身上又有怎樣不為人知的感人故事呢?
他叫謝登科,1949年8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52年從11師調編入47軍赴朝作戰,因為他是家中獨子,1953年部隊讓其回國參加家鄉建設。回國後分配到臨夏軍分割槽擔任參謀科參謀,和政縣人武部軍事助理員,參加大小剿匪戰鬥20餘起。轉業後在臨夏州農牧局工作,1979年11月退休。
記者來到龍泉村一路探尋,看到他高大魁梧,身板硬朗,精神矍鑠,根本不像已是91歲高齡的老人。聆聽他的故事,感受到了他濃濃的愛國主義精神,豪邁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為之振奮和感動,內心久久不能平靜。
“1949年8月,我在和政縣人武部擔任通訊員,9月15日參軍入伍,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4軍11師的一名戰士,我成為我們臨夏州參軍入伍奔赴朝鮮計程車兵,感到特別驕傲和自豪!”作為家中獨苗的他毅然參軍赴朝作戰,是因為痛恨美國侵略者,愛國心促使他無所畏懼地奔向軍營,保家衛國,踏上抗美援朝的崢嶸路途,憶起當年赴朝作戰時候的那段雖然短暫但卻終身難忘的前線戰鬥經歷時,他的眼中閃爍著無盡的光芒。
在朝期間,他曾參加兩次戰鬥,但是那段歲月給他留下了難以磨滅的記憶……
謝登科告訴記者,到達朝鮮後是1950年11月份,朝鮮正值寒冷的冬天,冷風刺骨,寒氣襲人,所幸他們連隊士兵是有棉衣穿的,他所在的連隊駐紮在兩個山坡組成的山谷裡,任務是守衛一條公路。由於複雜的地形限制,大家吃飯喝水、軍隊補給的輸送成了最大的問題,他們吃的是“面大豆”,喝的是山溝小溪裡的水,每當軍營裡的水完了就要有人去山溝小溪取水,可是遠處高山之巔,美軍架起射機槍“等”著他們,這種情況下,就不允許他們白天行動,只能天黑行動。後來,他被任命為班長,全班10個人,給他們發了一把鐵鍬、一個鋤頭、一把衝鋒槍、一梭子30發子彈,連隊還有一把剪鐵絲網的剪刀。在他們駐紮的地方不遠處,就有美國兵的一個小部隊駐紮,還修了一個碉堡,外圍都是美國人架設的鐵絲網。由於當時敵我雙方力量懸殊,志願軍不可能大規模地發動主動攻擊,主要就是在夜晚或是下雨天進行騷擾戰和游擊戰。
說起最危險的一次戰鬥,就是排長帶他們夜襲美國兵駐地的一次。
那是一個下著大雨的夜晚,他們穿著簡單的根本遮不住雨的“雨衣”,悄悄潛伏在離美軍駐地不遠的一座小山上,望見駐地裡有一座碉堡,觀察了很久都沒發現美軍,他們就悄悄靠近,剪斷了鐵絲網,然而,狡猾的美軍在鐵絲網上綴滿了他們吃過的牛肉罐頭瓶子,瓶子碰撞在一起的聲音驚動了潛伏著的美軍,霎時間,探照燈一亮,美軍發現了他們的位置,一顆手榴彈“轟”地一下,爆炸在他的身旁,混亂和恐懼中,排長讓他們趕緊臥倒,他們已經被泥土掩埋。說時遲,那時快,炸彈沒有炸在他身上已經是很好的運氣了,生死一線,容不得半點猶豫,他們只能被迫撤離。在槍林彈雨中,他們一口氣跑了兩個山頭,最後才發現自己受傷了,還有幾名戰士沒在隊伍裡,毫無疑問,他們犧牲了……
(圖片來源:網路)
後來,經過全連周密的安排部署,他們再次突襲那個美軍駐地,打死了很多美國鬼子,一舉殲滅敵軍。在打掃戰場時,他們繳獲了美軍的牛肉罐頭、壓縮餅乾等食物,還有他們的高階毛毯……聽到這裡,記者感觸很深,不禁想起前段前段時間我國上映的電影《長津湖》一度攀升熱搜,獲得好評,空前凝聚起中國人民濃濃的愛國主義情懷,讓我們深深感受到了中國人民志願軍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大無畏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
祖國和人民利益高於一切、為了祖國和民族的尊嚴而奮不顧身的愛國主義精神
英勇頑強、捨身忘死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
不畏艱難困苦、始終保持高昂士氣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為完成祖國和人民賦予的使命、慷慨奉獻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誠精神
為了人類和平與正義事業而奮鬥的國際主義精神……
( 圖 片來源: 網路 )
這些,統統都體現在這個過了耄耋之年,穿過槍林彈雨的抗美援朝戰士身上。“每思祖國金湯固 便憶英雄鐵甲寒冷!”當謝登科看著眼前採訪他的記者時,連連搖手,聲聲讚歎。“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勝利了,如今,時代好了,我們的國家強大了,因為我們生活在這樣一個好的時代,絕不能忘記那些犧牲的戰士們,作為年輕人,你們也要傳承這些精神,吾輩當自強!”
什麼叫祖國?
當我們跨過鴨綠江,
看到戰火的時候,
我後面就是祖國。
如今,山河已無恙
向抗美援朝的英雄致敬!
致敬英雄!感謝你們為我們創造了美好的今天!
【記者:盧婷 陳利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