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式設計師是青春飯,這在國內似乎是公認的。所以很多公司不願招大齡程式設計師,很多程式設計師也“知趣”地及早轉型。有的做管理,有的做架構,我還見過改行賣保險的。總之,年齡大了不想敲程式碼了。
果真應該如此嗎?我們看看幾位國外的同行,看看他們能寫程式碼到多少歲。
首先看看這位:
這位鬍子大爺生於 1943 年,準確點說,年齡和很多人的爺爺差不多。其實,他最出名的照片是這張:
就是左邊這位,沒錯,肯·湯普森。右邊那位是丹尼斯·裡奇,他們是 C 語言和 Unix 的作者,因此獲得 1983 年圖靈獎——那時我們中間很多人還沒出生。歲月似乎沒有在湯普森身上留下痕跡——禿頂還是禿頂,大鬍子還是大鬍子,除了黑的變成白的。只是旁邊的裡奇,在 2011 年已經去世。
2007 年,因為厭惡 C++ 的複雜性,湯普森另外兩位同事開發了新的 Go 語言。Go 語言的第一個內部版本就是由湯普森編寫的,這時他已經 64 歲了。
當初看到 Go 語言作者中有個人叫肯·湯普森時,我還以為是碰巧重名——感覺上,他是上個世紀的人。
國外科技界的新聞也同樣沒有娛樂圈多,不知道現年 78 歲的湯普森是否仍然在敲程式碼。但既然 64 歲還在設計新的語言,相信 64 歲遠不是鍵盤生涯的終點。
接下來,看看另一位殿堂級人物:
很多人也知道他的大名——安德斯·海爾斯伯格。80 年代,他二十多歲時開發了一款 Pascal 編譯器,後來加入 Borland,這個編譯器被重新命名為 Turbo Pascal。同系列的還有 Turbo C,現在學校裡應該早已不用了,但90年代乃至00年代初時,很多人都是從這個藍色的 IDE 開始學習程式設計的:
進入圖形時代後,海爾斯伯格開發了更厲害的大殺器——Delphi:
1996 年,海爾斯伯格被比爾·蓋茨挖到了微軟——IDE 做得不如 Borland,就把 Borland 的架構師挖來。在微軟期間,他先後主導了 J#、C# 和 TypeScript 的開發。除 J# 因法律原因終止外,C# 和 TypeScript 都躋身今天的十大開發語言之列。
海爾斯伯格生於 1960 年,如今年過花甲,仍然在提交程式碼。國內不寫程式碼的“架構師”們,不知會汗顏否?
前兩位介紹的詳細,後面的簡單介紹一下。
吉多·範羅蘇姆
Python 之父,生於 1956 年。去年 11 月,64 歲時因為“退休生活很無聊”復出,加入了微軟。
羅勃·派克
上文提到過的 Go 語言創始三人組之一。同樣生於 1956 年,現在仍然在提交程式碼。雖然,看起來提交頻率沒那麼高了。
特倫斯·帕爾
ANTLR 的作者,搞編譯的應該都知道 ANTLR。生於 1964 年,比前幾位年輕一點,但貴在幾乎天天提交程式碼:
還有很多,不一一列舉。看過他們後,想不想補充兩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