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36氪獲悉,中國企業資料搜尋引擎開創者「北極資料」完成2000萬元pre-A輪融資,本輪融資由綠洲資本領投,老股東梅花創投和盈動資本跟投。
北極資料成立於2018年,立足to B SaaS市場,產品聚焦企業內部資料的分析搜尋引擎,降低資料分析的使用門檻和成本,讓一線業務人員能輕鬆獲得資料分析的助力。對企業來說,是想解決讓企業能用上資料、用好資料的需求,並且低成本。
在數字化的大背景下,隨著企業業務逐步紛繁複雜,初步完成資訊化階段時,這也意味著資料量陡然增大——由此,企業如何儲存、管理、應用資料,便催生出巨大的大資料市場,從傳統的資料倉庫負責儲存需求,到近年來做資料探勘和分析的BI、資料中臺等,都能為企業的高效決策提供支援。
在通常的企業運維中,企業內部對資料分析的需求往往需要透過招聘“資料分析師”的崗位來實現,而且相關需求的滿足需要平均一週左右的時間。從成本角度考慮,企業內部平均每個資料分析師需要協助5-10個數據需求方,國內資料分析師平均用人成本在30-50萬元一年,若要達到成熟市場的人才配比,成本昂貴。因此,用機器來輔助甚至代替資料分析師,成為了這一市場的機遇,這也是北極資料的商業價值所在。
從市場規模來看,據IDC報告,2019年全年中國商業智慧軟體市場規模為4.9億美元,到2024年市場規模將達到11.9億美元,未來5年整體市場年複合增長率(CAGR)為19.2%。美國市場中已經出現了包括Tableau、Thoughtspot等領先企業。
北極資料團隊目前有20餘人,幾乎全是研發人員。創始人兼CEO劉沂鑫畢業於加州伯克利大學統計學專業,曾任職於美國上市房地產資料公司CoreLogic,在公司內部曾研發內部資料分析產品。2018年,看到國內外市場在資料分析生態上的巨大差異,抱著“做一款讓人人都能用的業務資料搜尋引擎”的心態,劉沂鑫開始創業。
北極資料的目前的產品亮點有兩個方面:第一,操作簡便,產品介面與搜尋引擎一樣,使用者在產品上直接輸入問句就可得到資料洞察,使用者使用幾乎零門檻;第二,部署方便,北極資料產品基於雲原生架構研發,幾乎做到開箱即用,這對於企業而言也大大減少了部署成本。
劉沂鑫告訴36氪,目前已經有幾十家企業接入使用北極資料的產品,客戶主要集中在網際網路、金融和零售行業。在商業化上,產品具體的成交價跟客戶企業的體量和資料量有關係,客單價在數十萬元量級。
在行業競爭上,北極資料專注的領域在國內企業級玩家較少,競爭來自於部分網際網路大廠,它們內部也有團隊在做這一方向的研發嘗試。北極資料主要對標的玩家是海外的商業分析軟體服務商 ThoughtSp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