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再一次羨慕了,近日,美國商業內幕網站報道,稱大批中國消費者正在中國電商上享受優惠購物,僅僅一次預售活動,就帶來了741億美元的銷售額。該網站還指出,去年中國大哥電商平臺靠雙11就實現了1150億美元的銷售額,這比亞馬遜從“黑色星期五”到“網路星期一”所創造的48億美元銷售額多很多。
當西方還在為經濟復興尋找答案之時,中國卻呈現出了截然不同的一面,這怎麼能不讓人感到羨慕嫉妒。當下,無論是對外貿易,還是國內本土經濟,中國都迎來了逆勢增長。
首先是,對外貿易。中國前9個月,進口、出口金額均創下了歷史同期新高。其中,進口為12.78萬億元,同比增長22.6%。出口為15.55萬億元,同比增長22.7%。越來越多的國家,都在加大和中國的貿易力度。與此同時,中國商品在國際市場的份額提升到了14.6%,極大滿足了全球各國的物資供應。
其次,是國內經濟。中國前三個季度,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了823131億元,同比增長9.8%。作為推動中國經濟的新引擎,中國數字經濟依舊錶現亮眼。這種亮眼的表現,甚至還持續到了如今的雙十一前夕。無數國產推動了新一輪國潮、無數國外品牌紛紛擁抱中國市場。
就拿國內特賣平臺唯品會來說,其直接聯合歐萊雅、美寶蓮和水星家紡等數十個國際大牌,推出的“超級套”等大幅放價措施,剛出來就引爆了消費市場。一款歐萊雅黑精華禮盒裝,近4000套在兩小時內售罄。另外,借力於唯品會的極短供應鏈以及特賣優勢,國貨百麗也同樣實現單日銷售額近5500萬,同比大漲120%以上,創下歷史新高。
當然,這只是中國數字經濟多元化的一個縮影。正因如此,大量外媒才紛紛發出感嘆,中國經濟的多元化已經走在了世界前列,中國數字經濟已經達到了國外難以企及的水平。當然,這一聲聲感嘆聲背後,其實是它們看清了中國市場潛在的爆發力,以及中國數字化經濟的加速發展。
在全球經濟遭遇困境之初,線下經濟幾乎停滯。但中國卻利用完善的數字基建,構建出了一條新經濟管道。在各大電商平臺以及物流公司的協力合作之下,為經濟保駕護航,保障了各類物資的正常流通。而時至今日,在國家的領頭重塑下,這條數字經濟管道,還進一步走向了百花齊放。中國電商平臺們不再“暗自較勁”,而是彼此在各自擅長領域發展。
像聚集29萬商家的淘寶天貓;像把物流提升小時達、分鐘達的京東,像聚焦於正品、特賣、服務的唯品會,以及主打價效比的拼多多,這背後呈現出了的是,中國電商的多快好省。多是淘寶天貓、快是京東、好是唯品會、省是拼多多。
今天,外媒的羨慕也好,嫉妒也好,他們都表明正聚焦中國。不止是因為中國經濟的率先回暖,更是因為中國經濟已經找到了更多的答案。這種情況一旦持續下去,將會推動更多的中國品牌走向世界,也將會有更多的國外品牌擁抱中國數字經濟。而這些,其實是他們不太願意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