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單元學習長度單位相關知識點,重點學習長度單位的正確使用、測量和畫線段的方法、加減計算和在實際生活中的靈活應用。旨在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動手能力和靈活應用能力。
扣分原因基本上是粗心大意,題目理解有誤或是計算錯誤。其實本單元重要的知識點不多,在解決問題時,儘量做到審題時認真一點,計算時仔細一點。
填空題是綜合性題目,涵括的知識點較多,簡單易錯。
題1與題4考查學生對長度單“米”與“釐米”的概念性的理解和靈活運用。我們要牢牢記住,量比較短的物體,通常用“釐米”作單位;而量比較長的物體,通常用“米”作單位。
題2與題3考查學生利用直尺測量、認讀、計算物體長度的靈活應用能力。在測量物體長度時,直尺的刻度0對準物體的一端,另一端所對的刻度是幾,這個物體長度就是幾個單位長度。當直尺的其他刻度N對準物體的一端,另一端所對的刻度是幾,這個物體長度就是(另一端刻度數-N)個單位長度。如圖2,實際長度為9-2=7(釐米)。
題5與題6考查學生對長度單位“米”與“釐米”的關係,以及它們之間進行加減計算和大小比較和換算能力和計算能力。
米與釐米的關係:1米=100釐米。
判斷題考查學生對相關知識點的理解掌握和分析判斷能力。考查的知識點有:長度單位在日常生活中的正確使用,用直尺測量物體長度的實操,米與釐米的關係的理解和互換以及大小比較,線段概念性的理解握和關鍵條件的靈活運用。
線段的關鍵條件:直線,有兩個端點。二者缺一不可。
選擇題是迷惑性強的題目,考查學生對知識點的深度理解和結合條件進行靈活判斷的熟練程度。
比如題1與題5考查學生對1米大概有多長的瞭解和判斷。平時可以透過尋找一些合適的參照物來幫助孩子理解1釐米大概是多長(一個拇指寬),1米大概是多長(講臺的高度)。只有心中有實物參照,才能正確判斷和使用長度單位。
題2與題3其實是考查學生對長度的計算與比較的理解與熟練掌握。只要互換關係記牢了,計算時細心一些,解決起來沒有大的問題了。
題4考查學生對如何正確測量物體長度的正確理解掌握。測量時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從刻度0處開始(另一端對著幾就幾個單位長),另一種是從其它刻度開始(需要用另一端的刻減去這個刻度),之間的認讀區別我們要記牢。
我會做,做什麼?測量線段的長度。在測量物體長度時,直尺的刻度0對準物體的一端,另一端所對的刻度是幾,這個物體長度就是幾個單位長度。在測量長度時,儘量從0刻度開始,這樣不容易出錯。
我會畫,畫什麼?畫線段。線段有兩個關鍵條件必須滿足,一是直線,二是有兩個端點。所以,我們的線段畫完之後,務必檢查一下這兩點。另外,畫完線段,應該線上段周邊(上面或下面)標記線段的長度及單位。如果所畫資料是透過計算得來的,最好是把計算算式也標寫在卷面上。
我會搭,考查學生的觀察理解能力和數形合一的分析能力,以及計算能力。
解決問題旨在考查學生利用已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應用思維能力。
題1問“能不能過?為什麼?”,這個就需要我們進行一個比較步驟,和組織語言進行大概的一個表述。如:
3米>2米,小貨車沒有超高,所以能透過。
題2與題3,審題難度不大,在計算過程中做到認真、仔細,注意細節,這分還好好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