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7月2日至15日,中共安徽省委第一次代表大會在合肥召開。
大會應出席代表623人,實到代表566人,候補代表48人,代表全省27萬共產黨員。
這次大會是新中國成立後安徽黨的歷史上一次重要的會議,也是安徽在社會主義探索初期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
在全省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社會主義建設事業蓬勃開展之際,1956年7月2日至15日,中共安徽省委第一次代表大會在合肥召開。大會應出席代表623人,實到代表566人,候補代表48人,代表全省27萬共產黨員。
這次大會是新中國成立後安徽黨的歷史上一次重要的會議,也是安徽在社會主義探索初期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大會傳達了毛澤東4月25日在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作的《論十大關係》的報告,學習了《1956年到1967年全國農業發展綱要(草案)》,討論了《中國共產黨黨章(修正稿)》,審議通過了《1956年至1967年安徽省農業發展綱要(草案)》和曾希聖代表省委所作的《工作報告》。
大會根據安徽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以後社會關係與階級關係的新變化,確定全省經濟建設的任務是:提前完成和超額完成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建設任務,特別是要設法改變安徽工業過分落後的弱點;爭取三年內基本完成社會主義革命任務,把農業、手工業合作化更加鞏固和提高起來,把資本家所有制的殘餘部分改變為全民所有制;有步驟有計劃地保證全國農業發展綱要全部地、普遍地在安徽地區實現;逐步加強變水害為水利的各項措施,改變安徽多災、災重的面貌;儘可能迅速地改變安徽經濟文化的落後狀態,緊跟全國的前進步伐。
大會對加快安徽社會主義建設程序作了全面規劃和部署。
在農業方面,強調必須用最大的力量、最有效的辦法加強和擴大為增加市場所必需的物質基礎,保證《1956年至1967年安徽農業發展綱要(草案)》規定的1967年計劃指標普遍地在全省完成,保證90%以上的社員增加收入。為此,必須大力興修水利,大量積蓄肥料,迅速而普遍地推廣良種,積極創造和推廣新農具;不斷改良和提高市場技術,大力培養科學技術人才,提高幹部的管理能力、市場技術;繼續整頓農業生產合作社,健全合作社的民主管理制度,改進幹部作風,改善合作社經營管理,推行包產包工和按件計酬制,加強財務管理,節約開支。
在工業方面,強調要設法迅速改變安徽工業的落後狀態,在7至12年內,把工業總產值佔工農業生產總產值的比重提高到50—60%。為此,一方面,要發揮現有潛力,加強經營管理和技術指導,提高質量,降低成本,消除事故,並逐步做好職工住房和福利工作。另一方面,要加強資源勘察和社會需求的調查研究,積極為新的發展事業做好準備,特別是要做好輕工業和中小型重工業的發展計劃。現有工廠要為擴建打好基礎。同時積極擴大幹部隊伍,提高技術水平。企業內部要加強黨的集體領導,提高黨的威信,提高政治工作質量,把政治工作與經濟工作密切結合起來。
大會指出,必須認真切實地做好財政、金融、糧食工作,更好地滿足生產生活方面的需要。加速各項教育事業,積極提高教育質量,務使文化教育事業儘快趕上全國水平。努力改進城市醫療衛生工作,加強工礦衛生,大力開展農村醫療衛生工作,爭取在5至7年內消滅各種地方病,特別是完成消滅血絲蟲病任務。抓緊建立健全科學研究機構,迅速擴大和提高科學技術隊伍,增加科學技術力量,大力培養科學技術人才,滿足社會主義建設需要。
大會要求,要大力加強黨的工作,發展黨的隊伍,壯大黨的力量,在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後兩年繼續積極慎重發展新黨員約30萬人。要大量培養幹部,辦好黨校和各種訓練班。大膽提拔幹部,注意提拔知識分子幹部,注意提拔婦女和非黨幹部。要加強黨的監察,建立健全紀律檢查制度。要加強思想戰線上的工作,開展時事教育和社會主義教育。
大會對進一步做好私營工商業改造的鞏固和提高工作、統一戰線工作等提出明確的目標和舉措。
大會選舉中共安徽省委第一屆委員會委員39人,候補委員13人。選出安徽省出席中共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的代表31人,候補代表3人。
7月15日,省委一屆一次全會召開,選舉產生第一屆省委常務委員會和書記處。省委常委會由曾希聖、黃岩、李世農、張愷帆、桂林棲、李世焱、廖容標、曾慶梅、李任之、蘇毅然、王光宇、陸學斌、宋孟鄰13人組成(一說有15人組成,另外兩人是彭宗珠和高鴻)。書記處由曾希聖、黃岩、李世農、張愷帆、桂林棲、曾慶梅、李任之7人組成,曾希聖為第一書記。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按照黨的組織原則,第一次透過選舉產生的省委領導機構。
省第一次黨的代表大會是安徽黨的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對於剛剛開始社會主義建設的安徽人民來說,大會的勝利召開,對指導全省經濟、社會、文化和黨的建設,對動員全省人民以更加高昂的熱情投入到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去,具有重要意義。
素材 | 安徽黨史方誌 編輯 | 餘穎 校對 | 石宇 審發 | 黃新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