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全民閱讀水平上,可以判斷出一個國家的文化水準。
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的食人部落影片裡,美國佬探險,沒有發現任何一本書,可見是到了荒蠻之地。中國雖是文明古國,也是文明大國,禮儀之邦。所以在我們的傳統文化中,把“書香門第”作為最優秀的家庭。
“書香”一詞,在古代表現實的權或潛在的勢,在現代中體現高貴的氣質。可是,隨著時代的變遷,九十年代家庭室內設計裡,書本書櫃成為有文化的裝飾品擺件,或者索性改成洋酒櫃。
進得客廳,迎面而立的準是一個酒櫃,還有自帶吧檯,頗有小資情調。也有的酒櫃則放在左右兩廂。上面擺著寫滿了英文的威士忌、白蘭地、拿破崙……。迷你版受孩子們歡迎的還有花樣繁多的酒心巧克力。不但沒有一本書,有些家庭,簡直連一份報也沒有。
千禧年至今的數字化時代,網路使一切知識來自道聽途說,各種碎片,真假新聞充斥於耳目,混聽視淆。不看紙質書,流行電子書成了時尚潮流。猶如太空人登月,手拿電子裝置,吃喝拉撒全依賴高科技。
鄰國在八世紀“大化革新”,全接受中國文化時,卻揚棄了中國人最自豪的科舉制度。這真是絕頂聰明,使他們免去了由於科舉制度而產生出來的“官場”浩劫。
大概物極必反,最近酒櫃有開始撤退的跡象,若干家庭的客廳,開始有書櫃出現,不能不說中華民族文化還有蓬勃發展的生機。雖然從沒有人翻閱,但用以炫耀主人學問龐大,已經足夠。哪怕普通家庭標配擺上四大名著、四庫全書、二十四史、辭海、中英文百科詞典、養生食譜、種花竅門也是可以的。
目前尚且存在一個現象是人們閱讀範圍僅沉迷於鴛鴦蝴蝶派,或野史秘聞之類,或為功名不得不硬頭皮生吞活剝的專業書。對人文社科方面非常欠缺,知識瞭解程度僅在皮毛,對獨立人格的樹立完全空白。
愛書之人最痛恨借書不還。一個人省吃儉用,好容易買了幾本視同性命的鉅著,卻被列強瓜分,實在痛徹心肺。借書也者,真正借去閱讀倒還罷了,大多數都是往牆角一扔。借書歸還的比率,不到十分之一,一問三不知,更可氣的是不知道弄到啥地方去了。當初借書的時候,若果斷拒絕,幾十年交情從此一筆勾銷。愛面子心軟不得已借出去,再索取歸還,不但要不到書,幾十年交情也同樣一筆勾銷,而且還反擊說:“幾本破書,又不是鈔票,三番五次,要個沒完,我早忘記塞到哪裡去了。老子也不是買不起,改天找到再說!”
書主被糟蹋到這種程度,怎能不潸然淚下。
建議真正愛書者在家弄書櫃的時候不要透明可見,弄個書蓋吧。有必要成立一個“借書必還協會”,口號是:“歃血為盟,不還書者天打雷劈。”
文字丨朱茜
插圖丨朱茜
排版丨張弘
宣告:古韻稜光藝術平臺首發朱茜小畫家原創文字及繪畫作品。
轉載請標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