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後看清我們六個人的臉,我們來了,就是查寢……這是咱生活女工部長張美玉……”當黑龍江職業學院一段查寢影片在網上躥紅後,和張美玉同屬於該校工商管理學院的畢業生劉洋(化名)對此並不陌生。“這樣嚴苛的查寢年年都有,我入學那年也是這樣,套路一模一樣。”劉洋說,“我們學校還好,有的專科學校真的存在一些惡霸、小混混,這樣查寢就是為了鎮住這些人,這是有原因的。”
最新一期《中國新聞週刊》對發生在黑龍江職業學院的女工部長查寢事件進行了追蹤報道。報道稱,該校的多位老師坦言,對於學生,如果不嚴格管理,走出校門可能會比入學時更差。一位資深教師感嘆,某種程度上,職業院校有時像一個大託兒所,對學生只能採取像高中一樣的管理模式。
簡單來說,女工部長查寢,不過是學校“嚴管”學生的一個環節而已,網傳的影片,不是學生自己拍攝流出的,而是學校正式播出的,是對其進行肯定和讚許的,而之所以實行這樣的“嚴管”,也非輿論質疑的“學生官威”,是不管不行——學生會變得很差,學壞。
我不認為這是職業學院老師的“託詞”,恰恰相反,他們說出了職業院校面臨的現實困境。職業教育被作為“兜底教育”,因此,重要的職責不是“提升”,而是“管住”,讓學生不出事地走向社會。無論從生源、師資還是課程建設看,不少職業院校都按“兜底教育”進行設計。
職業教育被作為“兜底教育”,是分層教育的必然。作為型別教育的職業教育,顯然不會是“兜底教育”,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是平等的,可以互相融合的,但當把職業教育作為低於普通教育一個層次的教育時,職業教育變成了各教育階段的“兜底教育”,高中教育階段,中職是“兜底教育”;高等教育階段,高職是“兜底教育”。“兜底教育”的定位,也就意味著職業教育的重要職責,是讓這些學生有學上,有地方去,並要管理好他們。
這就是家長不願意送孩子去職業院校的原因,擔心孩子失去上升的空間。就是在拓寬中職、高職的升學途徑後,家長也依舊不接受職業教育。同樣,很多職業院校也不安於職業教育的定位,因為這一定位,就意味著是“低端教育”。“兜底教育”極大程度挫傷老師、學生和家長對職業教育的認同感,進而就出現學生自暴自棄、不願意學的連鎖問題。
基礎教育階段部分學校按照升學模式開展教育教學,重視升學率,將成績差的學生邊緣化,而這些學生成為職業院校的主要生源。據報道,一位職業院校老師最頭疼的是上課面對一批沒好好學習的學生。她發現有的新生連26個字母、48個音標都從來沒有掌握全過。這些學生接受的基礎教育是怎樣的質量?我國社會輿論長期關注的是基礎教育名校與考進名校的學生,卻忽視那些進入一般普高、中職的學生所接受的教育。
本來,從技能人才培養出發,職業院校應該讓學生擺脫對職業教育、對自我的錯誤認知,讓學生在職業院校學到過硬的技能,重新定位自我,然而。“兜底教育”的定位,導致各級政府部門對職業教育的投入低於普通教育,報道顯示,2014年,中國高等本科學校生均公共財政預算內事業費支出18576元,是高職高專學校的約1.89 倍;生均公共財政預算內公用部分教育經費支出為 8932元,是高職高專學校的約2.05倍。這種投入水平,嚴重影響職業院校的雙師建設、課程建設、實習實訓基地建設。本來應該給學生高水平技能教育,變為給學生講枯燥乏味的理論課,學生怎麼能對這些課程感興趣?又怎麼能立志成為高素質技能人才?
近年來,部分職業院校違規組織學生實習問題,接連發生。深究原因,除了學校辦學者違規運作外,個別職業院校缺經費,不願意在實習上投入經費,反而想從學生身上賺一筆,是根本原因。高標準發展職業教育,應該有高質量的師資隊伍,有高質量的技能課程體系,有一流的實習實訓平臺。這要求有高投入水平。
我國社會當前存在的教育焦慮、教育內卷,均與沒有辦好職業教育有關。如果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平等,技能人才與學術人才有同等的社會地位和福利保障,家長還會有孩子“被分層”的焦慮嗎?提高職業教育質量與吸引力,必須首先改變職業教育是“兜底教育”的認識與定位。
— END —
來源|本文系“光明社教育家”原創
作者 | 熊丙奇
責編 | 周彩麗
編輯 | 朱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