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在帶孩子看病時,可能會被醫生告知要在特定時間來醫院抽血,測定血藥濃度,並根據其結果來決定用藥方案是否調整。不過很多家長還是一頭霧水。什麼是血藥濃度?為什麼要檢測?很重要嗎?
其實這裡有一個“治療藥物監測(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的專業概念,根據其英文單詞簡稱為“TDM”,是臨床用藥的重要參考指標之一,其目的是為了個體化用藥,也就是使藥物療效更優、不良反應更小。
一
什麼是治療藥物監測?
先來看看TDM的專業定義:“在藥代動力學的指導下,應用現代分析技術定量測定患者治療用藥後體液中的藥物及其代謝產物的濃度,從而設計或調整給藥方案,以實現個體化治療,提高療效,避免或減少藥物毒副作用。”
通俗一點講,醫務人員需要採集患者的一點點體液標本(通常是血液,少數情況下會採集尿液、唾液等),並且運用專業技術測定其中某一藥物的濃度,從而判斷藥物濃度是不是達到了預期的目標,以便為後續是否要進行用藥調整提供參考。
二
為什麼要進行治療藥物監測?
實際上,很多因素都會影響體內藥物濃度,比如合併用藥、疾病狀態、飲食習慣、遺傳因素等,都可能使相同的給藥量下產生不同的血藥濃度,這就是個體差異。
臨床上常常遇到這樣的情況:兩個孩子,年齡、體重相近,都在吃A藥並且用量相同。但是,其中一個孩子還在吃B藥,而另一個孩子還在吃C藥並且肝功能不好;最終兩個孩子A藥的濃度差異就很大。而這種情況下,TDM可以幫助醫務人員掌握孩子體內確切的藥物濃度,從而使每個孩子都有獨一無二的治療方案,保障療效的同時也能減少副作用。
這個精細的過程就像是量身定製一套最合身的衣服,TDM技術就是醫務人員手中的“標尺”,使臨床用藥更加安全有效。
三
哪些情況需要開展治療藥物監測?
兒童是一個特殊群體,生理特點獨特且處於發育變化的過程,是TDM的重點人群。但並不是每種藥物或每個患兒都需要進行TDM,通常出現以下情況時建議TDM:
1. 所用藥物的治療窗窄(有效濃度與中毒濃度十分接近);
2. 藥物的藥代動力學(在體內的代謝過程)複雜且難以預測;
3. 肝功能不全時,使用主要經肝臟代謝的藥物;
4. 腎功能不全時,使用主要經腎臟排洩的藥物;
5. 同時使用具有相互作用的藥物;
6. 長期服用易產生耐藥性的藥物;
7. 長期服藥但依從性差的患兒;
8. 受到遺傳因素影響的患兒;
9. 懷疑藥物中毒時。
下表為兒科常見的需要進行TDM的藥物,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