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初,性本無。你做什麼,孩子就學什麼。
如今我國的主流教育都是從德教開始的,大部分學校和家長都會先教孩子,做人要有禮貌,要愛國,要為社會做貢獻。孩子很少學習生活技能,不會做飯,不會刷碗,不會洗衣服。當孩子想學時我們最多的一句話就是:“等你長大了,你就會了。”其實這也無可厚非,但就怕等著等著,孩子長大了,還沒學會生活……
1.成長之有德無能
因此,目前大部分的學生狀態,都是有德無能,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在他們生活中,不是學習,就是玩樂,至於吃飯,睡覺,很重要麼?不是自然而然的嗎?
而對於學習和玩樂來說,玩樂不香嗎?幹嘛要費腦子學習?
有相當一部分孩子學習,只是為了獲得認同。獲得家人的認同,老師的認同,同學的認同,這讓他們很享受,讓他們覺得自己不同凡響。當事實並非如此時,便會心裡受挫,自暴自棄,投入到玩樂的懷抱中。他們不知道為什麼要學習,也不知道學習有什麼用。他們會時刻記得長大後要照顧好父母,會記得造福社會,做一個好人。但是,獲得認同感和自娛自樂,才是他們真正的生活嚮導。
2.成長之無德無能
這類人沒有受到很好的德教,不懂得為人處世,與人相處。做事為所欲為,只管自己快活,往往無法控制自己的脾氣,一遇事情,第一時間就是暴力解決。他們不知道為什麼要好好與人相處,不知道該如何與人相處。因為沒有能力,所以生活處處不如意,是不安定因素。
3.成長之有能無德
這類人剛開始,心中往往是存在道德感的。但在越來越多的物質誘惑下,浸泡下,越來越相信物競天擇,適者生存,趨利避害成為他們的本能。道德信義,對他們來說都是狗屁,只要違法成本低,他們就能越界,優哉遊哉地行走於道德與法律的邊緣,固化已有的利益,擴張新生利益。他們是階層固化的始作俑者。匍匐於現實腳下,靜靜等待歷史車輪的碾壓。
物競天擇是自然本性,萬物歸寂也是自然本性。而人類是逆向而行的生物,希望的永遠是不會掣肘於物質,追求於自由的生活。思想自由,物質自由。貪於享樂,限制他人,並不現實。人,是社會性動物,假如真的有一天終產者出現了,那麼人類也就滅亡了。因為被趕走的人大機率活不了,一個孤獨的人也很難活的下去。
4.成長之有德有能
這類歷經了人生酸甜苦辣,以提升自己,幫助他人為快樂。有自知和識人之能,做事有來有往,有根有據。慾望往往很少,一點點往往就能很滿足。
做到了極致,我想這類人就可以稱之為聖人了。
最後,大多數人混混沌沌做人做事,在友德與無德,有能與無能之間徘徊,往往環境變了,人就變了。
世間聖人少有,所以不要對他人過於苛責。
因為不為聖人,終會有錯。五十步之笑於一百步,何至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