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想不到的組合
1999年,在新加坡國際動畫展覽會上,60歲的韓裔美國製片人尼爾森·申遇到了朝鮮代表團的領隊金京。
80年代,尼爾森·申把先進的美國動畫技術帶回韓國,並創立了AKOM工作室,此後長期承接美國電視動畫外包製作,包括《辛普森一家》《蝙蝠俠》《X戰警》《特種部隊》等。
▲辛普森一家
雖然做外包做得風生水起,但是尼爾森·申一直想要拍一部自己民族的故事。
在遇見金京的時候,他正在籌備拍攝一部改編自朝鮮民間故事的動畫《王后沈清》,但是因為這部動畫是自籌資金的專案,他需要儘可能減少成本。
在新加坡擁有居留權和公司的金京讓尼爾森·申看到了新的可能,透過金京的渠道,他跟朝鮮的SEK工作室取得了聯絡,並最終和SEK達成了合作。SEK總計有500名員工參與了《王后沈清》的繪畫製作,而韓國動畫人主要負責前期和後期工作。
在此期間,尼爾森·申前後18次前往平壤落實專案,每次大概要停留一週左右,“他們非常出色,他們就像天才。”
▲尼爾森·申
經過長達7年的共同合作,2005年8月15日《王后沈清》在朝鮮與韓國同時開播,這一天正好是日本結束朝鮮半島統治60週年。
儘管《王后沈清》的票房不算太高,但對於兩國的動畫人來說,這不能不說是一個重大的里程碑。
▲《王后沈清》海報
當然,讓人吃驚的不是朝鮮居然有動畫公司,並且還跟韓國搞跨國合作,而是朝鮮的動畫公司也在幫法國、德國、西班牙、義大利甚至美國公司製作動畫。
按照金京的說法,不只是《王后沈清》,尼爾森·申會把接到的美國動畫專案外包給朝鮮一部分,至於有多少,“很多很多,光我參加的就有7部。”
但是金京沒有透露這些美國動畫的名字,“如果這些美國公司的名字暴露了,它們會有大麻煩。”在他看來,這些美國公司“只關心產品的交付和質量,不會詢問它們究竟在哪製作。我們也沒有義務告訴他們,他們只想要作品的版權。”
很顯然,在尼爾森·申看來,金京的這些話顯得太“大嘴巴”了,他馬上否認了這些說法:“我只知道有一些法國和義大利動畫在朝鮮製作,沒聽說過任何美國動畫在朝鮮製作。”
所以尼爾森·申就這麼把這些歐洲國家給“賣”了?
這些來自歐洲和美國的訂單,最終幾乎都落到了SEK工作室的手中,至於原因嘛,因為朝鮮只有這一家動畫製作單位。
SEK(Success Engage Korea Studio)只是他們對外的稱呼,在朝鮮內部,SEK的正式稱呼是4·26動畫電影製片廠。
1957年,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日成在一次視察朝鮮國家電影製片廠時建議,應該成立專門的動畫片製作單位,於是,“朝鮮兒童電影製片廠”就這樣成立了。
80年代,金正日參觀該製片廠,以金正日首次參觀日期更名為“4·26朝鮮兒童電影製片廠”。2014年11月,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首次到訪,將這裡改名為“朝鮮4·26動畫電影製片廠”。
▲金正恩參觀SEK4·26工作室(朝中社)
1962年,4·26製作了朝鮮的第一部動畫片《生機盎然的田野》,朝鮮的動畫產業正式起步。
4·26最開始製作的動畫都是簡單的兒童故事,到了20世紀70年代,動畫內容開始轉向科學原理、道德教育、生活常識等啟蒙性內容,有多部動畫得以在韓國播出。
在此期間,4·26的動畫技術也在迅速提高,等到80年代金正日訪問4·26時,認為朝鮮動畫製作水平已經較為成熟,動畫片如能出口應該會帶來可觀的外匯收入。
第一部登上國際市場的朝鮮動畫是《伶俐的小狐狸》,這部以科學教育為主題的動畫出口到了韓國等多個國家,在4·26工作20多年的金城喆說:“很多國家買了《伶俐的小狐狸》,包括韓國。當時我們並不是代工,我們出口自己的動畫。”
朝鮮的動畫製作水平很快引起了其他國家制作者的注意力。
1985年,法國人第一個向朝鮮丟擲了橄欖枝,讓他們參與制作了後來反響巨大的《甘達星人》。
隨後,法國又把多部動畫的製作外包給4·26工作室,其中就包括同樣反響不錯的《七海遊俠柯爾多》(CortoMaltez)。
接著,義大利、西班牙、等國的訂單也陸續開始到來。
於是,很多著名動畫作品中都開始出現朝鮮SEK工作室的影子,比如《阿拉伯之夜》《獅子王辛巴》《變形金剛》《匹諾曹》,甚至迪士尼的《風中奇緣》——當然,美國肯定是不會承認有朝鮮動畫師參與的。
因為製作了義大利的《獅子王辛巴》,網路上一直流傳說1994年的《獅子王》動畫電影也有朝鮮動畫人的參與,只不過一直沒有得到證實。
▲歐洲動畫片尾顯示的SEK工作室字樣
只不過,來自美國的訂單往往要更復雜一點,這些訂單會先發給義大利、西班牙這些歐洲國家,然後在經過這些國家轉包給瑞士,最後再透過複雜的間接訂單轉包給朝鮮。
4·26工作室駐北京代表處代表許英哲在接受《新京報》採訪時,具體描述了整個合作流程,“外國向朝鮮定做動畫片,他們提供劇本,軟體,然後朝鮮技術人員按照他們的要求繪製動畫,不過配音、音效以及後期製作則由歐美自己負責。主要是以動畫電視劇比較多。”
至於美國人究竟知不知情,那只有他們自己知道了。
從1985年到2014年,4·26工作室製作了250多部外包動畫,年度製作能力達到8000分鐘,每週能夠製作153分鐘。按照金城喆的說法,1996年到2003年間,4·26工作室完成海外訂單帶來的純收入大約2.08億美元,其中的5%發給4·26工作室,除去各項單位建設費用,剩下的是1500名員工的報酬。
對於經歷了“艱難行軍”的朝鮮來說,這2億美元顯得格外寶貴。而對於在4·26工作室工作室的人來說,這樣的工作可以稱為“金飯碗”,金英喆在採訪中表示:“在這裡工作,你可能不會獲得特別高的政治地位,但絕對是一份非常體面的工作。至少你一人在這裡工作,全家都不會捱餓。”
當然,想要在這裡工作也不是那麼容易的。
4·26工作室的員工都是從朝鮮中央和地方的美術學院層層選拔而來,每年選出約300名學生,分配到4·26工作。與此同時,4·26工作室每年會派三五十名年輕人到法國和義大利等國家,學習最先進的技術,學成回國再教給其他人員。
至於為什麼這麼多歐美的動畫公司要把專案外包給朝鮮,用BBC的話來說,就是“動畫質量好,總是能夠按時完成,以及有天分的藝術家。”
沒錯,就是質量好。
金英喆在1996年入職的時候,第一個專案就是《獅子王辛巴》,“只會畫畫的我直接參與到這部動畫的製作中,當時我被嚇傻了。”
▲《獅子王辛巴》
對於新人來說,進入專案的第一項工作就是要吃透劇本,而且有一個要求:劇本要念100遍,“念100遍可能有些誇張,吃透劇本是最基本和必要的事。”
不僅如此,朝鮮動畫的製作標準也更高。韓國建國大學統一人文研究院的全永善教授表示,“朝鮮動畫製作幾乎都使用1秒12幀或更高的標準,也就是12幅以上的畫面構成1秒的動畫。比起常使用1秒7幀的韓國、日本,朝鮮的動畫畫面更為連貫、生動。”
當然,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就是朝鮮動畫製作的成本更低,還不到歐美的一半,這也是為什麼尼爾森·申要跟朝鮮動畫人合作。
荷蘭GPI諮詢公司創始人保羅·提嘉曾說:“朝鮮的動畫產業是全世界質量最好的動畫之一,其低成本使得它更具有吸引力。”
只不過,這樣頻繁的合作隨著國際局勢的發展開始逐漸冷卻,尤其是在2006年朝鮮進行第一次核試驗之後,這些合作的數量開始迅速減少。
2009年,4·26工作室參與了中國《三國演義》動畫的製作,並且在2014年參加了石家莊國際動漫展,但是和歐美等國的合作卻近乎消失,只剩下與韓國合作的小企鵝啵樂樂(Pororo)系列動畫片。
▲朝鮮參與制作的《三國演義》
不過,朝鮮的外包產業遠不止動畫。
保羅·提嘉在2012年釋出了一份報告——《在隱秘的國家內:朝鮮的IT行業與外包》。
報告中提到,起源於上世紀80年代的朝鮮IT業,在當時已經有10000人在相關領域工作並擁有學位,並且出現了數百個IT機構,其中最大的是成立於1990年的朝鮮計算機中心KCC(Korea Computer Center),擁有1000名員工。這些IT機構的客戶遍及歐洲、印度、韓國、日本等國家和地區。
這些外包工作從搭建網站、建設企業資源管理系統,到開發電子商務應用,甚至還包括給中東的一家銀行開發銀行管理系統。
當然,很多美國和歐洲的客戶不知道自己的系統是朝鮮人開發的,因為一般都是中間商瞞著他們乾的,至於原因嘛,主要還是因為活好還便宜。
除了朝鮮IT人員的報酬更低廉之外,這些外包活動的關稅也非常低,僱傭一位經驗豐富的朝鮮工程師,每個月只需要幾百美元,比印度、菲律賓的報價還低。拿著歐美客戶給的報價去找朝鮮工程師,不是賺翻了?
保羅·提嘉提到,聯合國和國際紅十字會的一些活兒就透過瑞士外包給了朝鮮IT機構。
看來瑞士真的非常喜歡賺差價。
像動畫和IT外包這樣的服務性行業,因為比較隱蔽,所以很少有人知道,但是朝鮮另外一些出口就非常顯眼,甚至有一點張揚。
2005年11月,兩個德國人飛到了朝鮮平壤,他們不是來進行外交活動,而是來談生意的。
德國人正在籌備重建法蘭克福神話噴泉,這組雕像群建於1910年,結果在二戰時期,因為金屬短缺,被德國人給熔了……現在他們拿著一組老照片,準備尋找合適的藝術家和工匠重建這些雕像。
在一年前,法蘭克福應用藝術博物館副館長克勞斯·克萊姆普發現了朝鮮萬壽臺創造社,並對其工藝風格非常欣賞:“這純粹是個技術層面的決定,德國一流藝術家已經不再搞寫實主義創作了;而朝鮮人從未經歷現代藝術的漫長演化,他們的技藝基本還停留在20世紀初的水平,與神話噴泉雕塑群的首創時間正好重疊。”
萬壽臺雕像工作室
當然,最重要的是萬壽臺創造社的報價非常便宜:重建所有雕像,再加上組裝和運輸的費用,一共只要20萬歐元。
事實證明,朝鮮藝術家的技術無可挑剔,但是德國人還是有一點不滿:噴泉旁女神雕像的表情果敢堅毅、長髮在空中飛揚,就像一個個英勇無畏的戰士。“雕像中的女性頂著水泥磚塊一樣的髮型,不過這不是什麼無法補救的問題。我們向頭部雕刻師解釋說社會主義寫實風格在那個年代的法蘭克福並不流行。他悟性極好,按我們的要求柔化了雕像外觀。”
▲由萬壽臺負責重建的德國雕塑“神話噴泉”
只不過,像大型雕像這樣顯眼的產品,訂單更多來自非洲等發展中國家。
萬壽臺創作社在20世紀70年代成立了一家名為萬壽臺海外開發會社的國際分支機構,客戶遍及阿爾及利亞、安哥拉、波札那、柬埔寨、查德、剛果、埃及、衣索比亞、馬來西亞、莫三比克、馬達加斯加、奈米比亞、塞內加爾、敘利亞、辛巴威,透過這些訂單,萬壽臺海外開發會社賺了幾千萬美元。
這其中最著名的要算2010年在塞內加爾首都達喀爾郊外揭幕的非洲復興紀念碑。雕像高達50米,比紐約的自由女神像和里約熱內盧的救世主耶穌雕像還要高,塞內加爾時任總統阿卜杜拉耶·瓦德在揭幕時表示:“這座紀念碑傳遞的資訊是非洲走出了黑暗,告別了500年的奴隸制度和200年的殖民統治。”
至於為什麼要找朝鮮造,因為“只有朝鮮能為我建造這座紀念碑,我沒有錢。”
▲非洲復興紀念碑
而奈米比亞可以說是朝鮮的鐵桿粉絲,先後請朝鮮建造了一座軍事博物館、一座獨立博物館、英雄陵園以及新總統府。
2015年12月,朝鮮在柬埔寨暹粒建造的吳哥博物館也正式開業。
▲吳哥博物館
對於很多人來說,朝鮮往往跟封閉、落後、核試驗這些字眼聯絡在一起,很少有人會想到,這些標籤的背面卻是動畫、IT、雕塑,這個看起來神秘的國家跟世界的聯絡與交流遠比人們想象的更頻繁。
而朝鮮這些外包的產業也給人一種時空錯位的感覺。
一方面,它們大多數都是依靠低廉的價格和勞動力展開競爭,就像是曾經的中國一樣,併成為了世界外包一個隱秘的集散地。另一方面,這些外包的領域又集中在動畫、IT這些接近前沿的文化與數字領域,比如說,中國的動畫人也在大規模給日本等地進行外包工作。
這不禁想讓人知道,如果擁有更多機會,朝鮮又會發展到何種程度?
這個問題恐怕只有朝鮮人自己能夠回答,在2005年,面對前來考察的德國人,萬壽臺創造社的工作人員曾經驕傲地對他們說:“全世界沒有人能和我們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