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訊 記者 盧亮 作為國內第一家發射物聯網衛星 “平安1號”的銀行,究竟對實體經濟提供了哪些賦能?
日前,平安銀行在深圳總行舉辦2021對公暨風險開放日,中國平安總經理兼聯席CEO、平安銀行董事長謝永林攜一眾高管,對外界披露了“對公”成績單。
財報顯示,2021年1-9月,平安銀行對公業務營業收入331.93億元,同比增長9.7%。在壓降近千億高成本主動負債的前提下,企業存款日均餘額較去年同期增長8.8%;對公負債結構和成本持續最佳化,企業活期存款日均餘額較去年同期增長23.0%,佔比34.1%;全行對公團隊平均年化產能較上年提升12.3%。
一張自主搭建的星雲物聯網,成為外界關注焦點。南都記者注意到,早在去年12月22日,平安銀行與合作伙伴發射“平安1號”衛星,成為國內第一家發射物聯網衛星的金融機構、第一家建設新型物聯網的商業銀行、第一家研發衛星新終端的交易銀行,形成了“上有衛星、下有物聯網”的開放銀行數字服務生態。
按照當天披露的資料,截至2021年9月,平安銀行 “星雲物聯網平臺”為實體經濟提供超1300億元融資。目前,已接入地面千萬級物聯網裝置。
藉助衛星,這張“星雲物聯網”如何發揮作用?平安銀行總行公司業務總監兼交易銀行事業部總裁李躍舉例稱,在智慧農業場景下,透過為牧場中的奶牛安裝穿戴式裝置,結合AI攝像頭,可以實時監測其生理特徵、身體狀態、活動軌跡等,星雲物聯網掌握此類農業實體的真實生產能力,透過養殖貸等創新產品,為農業實體提供單戶最高8500萬的融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