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和孩子們共讀童話故事,在看到《一千零一夜》中《阿里巴巴與四十大盜》一篇的時候,發現了一個很容易被讀者忽略小細節,就是在阿里巴巴的哥哥死後,阿里巴巴將嫂嫂納為妾。這在我們傳統文化中大逆不道的行為,中國文化講究長幼尊卑有序,長兄為父,長嫂為母。“嫂溺叔援,權也”,在《孟子·離婁上》還專門討論了這件事情的合理性,中國古代禮法認為男女之間不能親手遞接東西,但是大嫂落水了,小叔子伸出手去拉一把,是權宜之計。
由於《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世界的童話故事,描繪的也是伊斯蘭文化的故事,我們知道中東的環境以沙漠為主,人要生存下來非常艱難,所以結成了許多部落聯盟,在聯盟內部穆斯林互稱兄弟,孤兒寡母由部落內部其他人予以接納救助,這是伊斯蘭教文化中是提倡的。
往往我們和孩子在閱讀東各國文化名著的時候,總是會遇到一些文化上的碰撞,比如我們在閱讀中國的古典成語故事的時候看到的更多是仁義禮智信,而在閱讀世界各國的童話的時候能看到非常多的貪婪和爾虞我詐,例如德國《格林童話》中《漁夫和他的妻子》這一篇寫的是忠實善良的漁夫將捕到的魔法比目魚好心放歸大海,漁夫的妻子一次又一次地讓漁夫去要求比目魚滿足她無窮無盡的要求,最後失敗遭到報應的故事。
《伊索寓言》成書於古希臘,所以能從中看到古希臘神話的影子,善於用動物來隱射現實中的人,比如狐狸往往是象徵虛偽、奸詐和狡猾,而“狡猾”更是成為了狐狸的標誌,狐狸也以反面的角色出現。在《狐狸和烏鴉》中,花言巧語的狐狸騙走了烏鴉嘴裡的肉。驢的形象恰好與狐狸相反,它的表現也可以概括為兩點:一是不知道自己的正確位置,最典型的就是《運神像的驢》;二是驢總是希望自己能像獅子一樣強大,不用天天干活,可以悠閒地生活,所以它這種不切實際的想法到最後只能是幻想。驢象徵著生活中不努力的人,想得到卻不肯付出,諷刺的是空想而不是對生活有目標的人。
丹麥的《安徒生童話》應該是所有孩子們都有的童年記憶,《賣火柴的小女孩》、《醜小鴨》、《海的女兒》幾乎都是耳熟能詳。我們從童話中也能看出來,當時的丹麥也是戰火紛飛,民不聊生,賣火柴的小女孩在富人閤家歡樂,舉杯共慶的大年夜凍死在街頭,這是社會的不幸。我們國家也曾有過這樣的歷史時期,所幸的是現在早已經是國泰民安,人民富足,我們要居安思危,珍惜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
讀童話也是品味生活,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我們在和孩子共讀世界名著之前可以先做一點功課,瞭解一下作者的生平,國家的演變,權力的更迭,更有助於我們理解作者當時的寫作背景和目的,在《一千零一夜》中,我們看到了沙漠駱駝和勇敢的阿拉伯商人;在《格林童話》中,我們看到善惡有報、因果輪迴以及基督教所提倡的神愛眾人;《伊索寓言》篇幅宏大,融合了基督教、伊斯蘭、甚至印度的一些故事;《安徒生童話》嚴格意義上來說是借用童話的“兒童”視角透視成人的複雜生活。
讀懂每一本好書,感受不一樣的世界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