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提問:
孩子經常嘴上講大道理,如:換做是我,一定能做到最好!但真正做事,做事情就為難,一遇到困難就哭。請問芊芊老師,我該怎麼辦呢?
老師回答:
這一塊,其實我們可以看出家長和孩子相處模式——家長喜歡講大道理。但是,我們家長要知道,我們自己所說內容的和你的能力是匹配的,然而對孩子來說,他本來就不匹配。孩子的這個表達,我們要看到他表達後面的真實的想法和需求,他為什麼要去講大道理?
我們說表達,要不然是我有需求,我要向能夠給我提供滿足的這個人去表達我的需求。要不然,我是去證明我自己,我沒有那麼差,我有見解,我可以在這個平庸的人群當中脫穎而出。我要去證明自己,為什麼要證明自己?因為我怕別人看扁我。
如果要是這樣的話,那我們去看一下,我們有沒有看扁咱家的寶貝?如果說我們就是看扁他了,那他就要進一步去證明。孩子會覺得,我做事上沒有能力去證明,那我嘴巴上就要更強一點,直到你看到我很努力在證明自己。
但是,孩子就是孩子,可能在我們的這個世界當中,你說100遍,不如你把一個事情做好了。但是對於他來說,我連說的時候你都沒相信我,那我做的時候,我怎麼可能做好呢?他們的邏輯是這樣的,所以,我們要能夠理解孩子他的這個邏輯是怎麼回事。
那麼,還有他表達是為了去解釋自己嗎?解釋自己,是因為別人對自己是有誤會嗎?是因為別人對於自己是有沒有理解的地方,或者因為別人對於很多不認可的地方,所以他要想方設法的去解釋?
有一些孩子,就永遠是一個解釋的模式,其實我怎麼樣,別人對我怎麼樣,是什麼原因,我才這麼糟糕的......如果說我們一再的再去否定他,”你看你就是吹牛,你這實際上怎麼樣......“後面這個孩子從證明自己這種表達方式,有可能就會變成去解釋。
所以,我們要去注意一下,如果說孩子要去解釋的話,說實話,還不如證明自己好一點。當然了,證明自己,最後這孩子也會遍體鱗傷,但是,如果是解釋的話,就是他已經受傷很深了。
我們現在需要去看到這一點,孩子在求關注嗎?孩子在示強嗎?表示我自己,我的力量不容忽視,還是在示弱呢?
“其實,除了我吹牛之外,我還能怎麼樣?”我就是眼高手低,說得到,做不到。”這裡面孩子所有的表達都是一種心理的不平衡,這裡面我們還是要從他所謂的,我們說從他的毛病入手,在他的毛病當中找到解決的途徑。你們都擅長雞蛋裡挑骨頭,就是能找到毛病,找不到解決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