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杜菲菲 文/攝/影片拍攝 2021/10/25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10月25日,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1週年紀念日。硝煙遠去,精神永存,日前,記者尋訪了多位“最可愛的人”,回望崢嶸歲月,已入耄耋之年的老戰士們說:“歷史不能被遺忘,我們要銘記歷史、傳承精神、砥礪前行。”
“我們受過日本侵略者的壓迫,再也不想過任人欺侮的日子了!”對於90歲的韓純聖老人來說,備受剝削的日子是他一輩子的痛。韓老的老家在木蘭縣石河鄉毛家屯,1951年入朝作戰前,19歲的他剛結婚不久,他說,“戰火已經燒到了家門口,抗美援朝,我們別無選擇;衝上前線、保家衛國,我們義無反顧!”
作為中國人民志願軍防空部隊第506團3營7連的一名高射炮兵,韓純聖和戰友們主要負責保衛上河口鴨綠江鐵路大橋,在與擁有空中優勢的美軍的較量中,志願軍戰士們頑強拼搏、英勇攔擊。“鐵路橋是運輸線,我們必須守住!”
在韓老的記憶中,1951年6月、1951年10月的兩次戰鬥,打得異常激烈。“6月的那次空襲,美軍出動了飛機300多架次,有重型轟炸機、輕型轟炸機,從晚上11點多一直轟炸到接近凌晨1點”他說,“它在高空七八千米,我們就用七六二炮打;在中空三四千米,用三七炮打它;在低空,就用高射機槍,絕不讓敵機進入轟炸鐵路橋的範圍……”
“白天一看,留下的都是炸彈坑,都有2米多深,直徑達五六米……”韓純聖說,可對於前線的志願軍戰士們來說,無論條件多麼惡劣,大家只想著消滅敵人,不怕苦、不怕死,只為取得勝利。
韓純聖永遠忘不了那些並肩作戰的戰友們,他說,很多志願軍戰士英勇犧牲在戰場上,“人們不會忘記英烈們的不朽功勳,在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下,中國人民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了,再沒有人敢侵犯我們,這就是對先烈們最好的告慰。”
“家中男兒,年滿十八,參軍入伍,建功軍營,報效祖國。”走進抗美援朝老戰士鄭振海的家中,牆壁上裝裱的20字家訓十分醒目。它們,飽含著老人對祖國的無限忠誠與熱愛。
90歲的鄭振海老家在望奎縣,於1950年報名參軍,是中國人民志願軍第27軍81師22團3營機槍連的一名戰士,曾參加漢江守備戰。“我們堅守在山頭的戰壕裡,隨時觀察敵人的動態,敵人來了,就扔手榴彈、開機槍回擊,決不能讓他們過去。”鄭振海說,戰爭很殘酷,“尤其在晚上,敵人的炸彈猶如火球一樣,一個接一個地不停,照得天都通紅……”
堅守陣地,敢打必勝,以血肉之軀築起堅強堡壘,這是中國人民志願軍的血性鐵骨——一次戰鬥,鄭振海所在的連隊全連60多人僅剩8人生還,他也負傷。“戰場上,傷亡在所難免,但沒有人後退,取得勝利、保家衛國是支援我們繼續戰鬥的信念。”老人說。
在鄭振海的薰陶下,兒子鄭彥君、長孫鄭強也先後投身軍營,牢記職責、忠於職守,擔當神聖而光榮的使命。“你是上過戰場的人,多危險,怎麼還讓孩子去參軍?”面對這個問題,鄭振海說,“好男兒,就是要為保家衛國出一份力!”
幾天前,鄭強受雙擁部門邀請走進電影院觀看了影片《長津湖》,“90後”的他深受觸動。“影片中的一幕幕彷彿讓我看到了爺爺當年在朝鮮戰場上無私無畏、英勇作戰的畫面,也更加倍感今天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鄭強說,“爺爺經常和我們講,沒有英烈們,就沒有我們的今天,作為年輕一代,一定要傳承紅色精神,多為祖國和人民做貢獻。”
編輯: 劉鑫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