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震
在中國共產黨百年的發展歷程中,西北紅軍和西北陝甘根據地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
1932年,19歲的習仲勳來到銅川,與謝子長、劉志丹領導的陝甘游擊隊會合,共同開創了“陝甘革命根據地”。這一根據地,日後在中國革命命運轉折中有著重大意義。1934年,21歲的習仲勳任陝甘邊區蘇維埃政府主席,劉志丹任軍事委員會主席。這一時期,劉志丹、謝子長、習仲勳等在此進行了艱苦卓絕的鬥爭,廣泛開展建黨、建政、建軍活動。為配合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反圍剿戰爭,劉志丹、謝子長、習仲勳等領導西北紅軍,同國民黨反動派展開了英勇鬥爭。陝甘革命根據地是我黨在西北建立的重要革命根據地,為中國革命培養了一大批優秀人才,為中央紅軍北上、繼而全面抗戰建立了不朽功勳。
這是我黨百年曆史上閃耀璀璨光芒的重要時期。認真學習這段歷史,領悟我黨經歷的腥風血雨的艱苦歷程,緬懷革命先行者的豐功偉績,對於享受著當下幸福生活的民眾而言,有深遠的政治與社會意義。
我作為黨培養多年的美術工作者,描繪這一光榮、偉大的歷史瞬間,是我的榮耀,也是我的責任。
長達8米的巨幅畫面,著力表現了在陝北高原上,粉碎敵人圍剿後,烽火尚未熄滅,新戰鬥即將開始的宏大歷史場景。
陽光普照下,劉志丹、謝子長正研究制定作戰方案,習仲勳眺望遠方,期待著未來戰鬥的勝利。周邊戰士、游擊隊員圍繞在三位革命家身邊,意氣風發。
這一宏大場面,要求作者必須用革命現實主義、積極浪漫主義手法,刻畫出西北漢子淳樸、敦厚的生動形象,表現出他們在緊張、慘烈的戰鬥中大無畏的革命精神、勇於勝利的革命信念,還有堅不可摧的革命氣概。
在我們的畫筆下,指戰員都有著鐵骨錚錚的面孔,眉宇間透露出高昂的革命熱情,面部粗糙皺紋中,似可看到戰場焦土的痕跡。
蒼茫戰場上,紅旗獵獵,在繳獲的戰利品中,在戰士撫摸擦拭槍械的微小動作裡,在戰馬昂首嘶鳴中,無不激盪著指戰員們誓將革命進行到底的豪情。整幅作品構圖莊嚴,呈金字塔形紀念碑式,喻示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在遠方光明召喚下,將會邁入輝煌的未來。
這是中國人民革命的史詩,這是中國共產黨百年曆程中不朽的史詩。
本文是侯震先生油畫《西北革命烽火》創作談 刊發於2021年7月29日河南日報第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