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是以馬克思主義為行動指南的無產階級政黨,始終重視思想建黨、理論強黨。勇於進行理論創新,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不斷開闢馬克思主義發展新境界,是中國共產黨的鮮明特色和光榮傳統。同時,我們黨在理論創新的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最能體現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的就是把馬克思主義具體應用於中國環境,發展出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為了整體提升全黨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在毛澤東同志領導下,我們黨先後建立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國人民抗日軍事政治大學、馬克思列寧主義學院。
拼接圖片:上圖是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間圖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學院;下圖是中國人民抗日軍事政治大學。
為提高中央委員領導幹部的理論水平,在延安時期,我們黨掀起黨的歷史上第一次全黨理論大學習,專門成立了中央學習組(以中央委員為範圍),毛澤東同志親自擔任組長。毛澤東親自規定高階幹部要準備讀書,強調要能讀一二十本到三四十本馬、恩、列、斯的書,以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
上世紀80年代,鄧小平同志多次號召全黨要善於重新學習理論和其他知識,明確提出新時期幹部教育方針,要把中央機關辦成培養幹部的大學校。
進入21世紀,為了適應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需要,為了更好地承擔起黨和人民所賦予的重任,必須進一步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習。黨中央提出要把我們黨建設成一個學習型政黨,並建立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制度,以提升黨內“關鍵少數”的理論水平,同時建立了中國浦東、井岡山、延安三所幹部學院,以提升領導幹部理論水平。
2015年,2月2日,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學習貫徹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專題研討班在中央黨校開班。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繼續執行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制度,不僅提高了政治局層面的“關鍵少數”中央領導幹部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而且帶動全黨全國人民對理論的學習和理論水平的提高,進而加快了黨的理論創新步伐。
黨的理論創新過程,實質上就是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中國實際日益結合的過程。瞭解中國實際和掌握中國特點的最好途徑就是調查研究。
諸如毛澤東同志提出,“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中國革命也需要作調查研究工作,首先就要了解中國是個什麼東西(中國的過去、現在及將來)”。土地革命時期,毛澤東同志在農村進行系統調查的基礎上提出了許多革命理論,如《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等。
新中國成立後,毛澤東同志多次在黨內強調要大興調查研究之風,儘快熟悉新情況,瞭解新問題,探索和挖掘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客觀規律。毛澤東同志一生重視調查研究,重視對中國的過去、現在及將來的全面瞭解,毛澤東思想之所以能夠成為指導中國革命的正確理論,原因就在於此。
改革開放以來的所有理論創新活動,都離不開透過調查研究對世情、國情和黨情的準確把握。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黨的理論創新之所以能取得如此豐碩的成果,形成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與習近平總書記對世情、國情和黨情的全面瞭解和深刻把握有著極大的關係。
實踐是認識的基礎。正是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豐富實踐,為我們黨的理論創新提供了根本的動力。從某種意義上說,理論創新的過程就是發現問題、篩選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大革命失敗向中國共產黨提出“革命向何處去”的問題,在思考和探索這一問題中,我們黨走出一條獨立領導中國革命的道路,在實踐中形成了工農武裝割據思想。
在日本悍然發動侵華戰爭和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的背景下,我們黨率領工農紅軍成功實現戰略大轉移,不僅走到了抗日前線,而且在延安時期系統地總結了建黨以來革命實踐中的理論問題,形成了毛澤東思想。
抗戰勝利後的西柏坡時期,解放戰爭即將勝利,“怎麼樣把工作重心轉向城市”“執什麼樣的政和怎麼樣執政”“怎麼樣從革命轉向建設”“怎樣從新民主主義革命向社會主義革命過渡”等一系列問題提上黨的議事日程。我們黨在對這些問題的科學回答和解決中,形成了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建設理論、黨的建設理論、社會主義改造理論等,大大豐富了毛澤東思想。
改革開放新時期,我們黨創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理論和實際問題,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的理論創新觀點,形成了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等理論創新成果,極大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理論。
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了歷史性變化,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就從理論和實踐上給我們黨提出一個需要迫切回答的時代問題——“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圍繞回答這個重大時代課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緊密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和實踐要求,以全新的視野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進行艱辛實踐創新與理論探索,取得系列重大理論創新成果,形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正確思想總是伴隨著與錯誤思想的鬥爭,馬克思主義是在鬥爭中發展的。馬克思、恩格斯創立馬克思主義的過程就是與形形色色的資產階級思想、小資產階級思想作激烈鬥爭的過程。列寧也是在與民粹主義、歷史唯心主義、修正主義、教條主義等進行不妥協鬥爭中發展馬克思主義、創立列寧主義的。
縱觀中國革命史,毛澤東思想的形成過程始終伴隨著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不斷的同國民黨反動思想以及黨內不同時期表現出來的錯誤思想的鬥爭。
改革開放以來,在我們黨開創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過程中,與各種各樣的自由化思潮的鬥爭從來沒有停止過。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改革開放前後兩個時期不能相互否定、更不能相互割裂甚至對立,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對新自由主義、民主社會主義、歷史虛無主義、西方憲政民主、“普世價值”等錯誤思潮要敢於亮劍,實際上也是對錯誤思想進行鬥爭的另一種表述。
黨的理論創新過程就是一個集中集體智慧的過程,就是黨的領導核心把中國廣大勞動群眾、知識分子和全體黨員的智慧集中起來,並加以歸納整合、系統提升的過程。
毛澤東思想的創立和發展,是集體智慧的結晶,是集中集體智慧的典範。
鄧小平同志曾指出,“我們黨的十三大報告是集體創作,集中了幾千人的智慧”。
黨的十九大報告概括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黨的理論創新的最新成果,是黨和人民實踐經驗和集體智慧的結晶。
科學對待馬克思主義的態度,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其核心就是以與時俱進的精神,正確處理“不變”與“變”的關係。“不變”的是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是科學世界觀;“變”的是其中有些具體的個別結論,甚至是基於當時歷史條件下的革命理論。“不變”的要始終堅持,即守正;“變”的要根據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徵加以與時俱進地發展,即創新。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中形成的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既忠實堅守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又始終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探索和回答不同時期、不同階段的新矛盾、新問題,總結不同時期、不同階段的新經驗,從各個方面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
我們黨始終守著馬克思主義之“正”,創造出中國化馬克思主義之“新”。我們黨的系列創新理論之間是繼承和發展的關係,是承前啟後、相互貫通又層層遞進的關係。任何割裂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關係,或斷章取義地認識我們黨的系列創新理論的觀點和實踐都是極其錯誤、有害的。
參考來源:
宣講家網報告文稿《賀新元:馬克思主義為什麼行》
圖片來源:
新華社
策劃:王梓辰
設計:劉佳星
稽核:張凌潔
監審:劉 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