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關於我國各個軍的故事,例如20軍、21軍、63軍、54軍等等。今天,我們聊聊精銳王牌軍之一的39軍。39軍屬於歷史非常悠久的光榮部隊,戰功赫赫。從50年代中期開始,39軍撤回國內以後,就長期鎮守遼寧省,堪稱是遼東支柱。那麼,39軍為何長期駐守遼東半島呢?今天,我們就聊聊這個問題。
首先,我們聊聊39軍的光榮歷史。截至解放戰爭的末期,解放軍4大野戰軍和華北野戰部隊,總計下轄55個縱隊。進入1949年以後,在正規化建設的過程中,55個縱隊加上其他的部隊,總計改編為67個軍。39軍的前身是東北野戰軍第2縱隊,簡稱為東野2縱,司令員為劉震將軍。在東北戰場上,2縱作為主力縱隊之一,先後參加了四平保衛戰、三下江南等一系列戰役。
在著名的遼瀋戰役中,東野2縱先後參與了參加攻克義縣、錦州和在黑山、大虎山地區的圍殲戰,戰功赫赫。在瀋陽攻堅戰中,東野2縱血戰敵重要防區鐵西,為解放瀋陽做出重要貢獻。在東野各個縱隊中,2縱是殲敵數量最多的縱隊。戰鬥作風頑強勇猛,進攻、防禦、攻堅、野戰兼備,攻擊力非常強,尤其是擅長野戰。土工作業能力,在東野部隊中是最好的。
1949年初春,各個縱隊改編為軍以後,東野2縱改編為第四野戰軍第39軍。改編以後,39軍繼續南下,參加了天津攻堅戰,仍然是開路先鋒之一。渡江戰役之一,39軍先後參加了宜沙戰役、衡寶戰役等諸多戰役。鑑於西南地區土匪盤踞的問題,在大規模戰爭結束以後,39軍投入了肅清桂北地區土匪的戰鬥。不得不說,土匪們根本不是王牌軍的對手。
1950年3月,39軍調往了河南省漯河市。在此期間,39軍積極投入了戰後重建、恢復生產的工作,積極幫助地方修建道路,並且協助治理潁河。1950年6月,隨著東北亞局勢的巨大變化,作為王牌軍,39軍被迅速調往了東北地區,編入了東北邊防軍。1950年10月,抗美援朝戰爭開始以後,39軍在吳信泉將軍的率領下,跨過了鴨綠江。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39軍取得了首戰雲山、突破臨津江、橫城大捷等一系列重大戰役戰鬥的勝利,創造了志願軍戰史上的“九個之最。”當時,志司稱讚“華盛頓開國時組建的、一直沒吃過敗仗的美國騎兵第一師,這回敗在了我們三十九軍的手下。”
1952年夏天,39軍某團一連六班班長高雲和帶領全班,依託坑道堅守五晝夜,挫敗了敵人爆破、放毒、打燃燒彈等攻擊襲擾,首創志願軍坑道戰成功範例。高雲和與六班分別被授予“二級英雄”和“二級英雄班”稱號。後來,一些美國參戰老兵回憶;“打了一輩子仗,沒遇到過這麼厲害的部隊。”50年代中期,39軍調回國內一直,長期駐守在遼寧省的遼東半島地區。
從隸屬來說,隸屬於瀋陽軍區管理。說到軍區,我們就必須聊聊我國的軍區變化。因為了解各個軍區的變化以後,對於各個軍的調動會更加直觀。在建國初期,我國設立了東北軍區、華北軍區、華東軍區、中南軍區、西南軍區、西北軍區。從6個軍區的管轄範圍來看,基本上對應了當時的6個地方局。例如西北局、東北局等等,管轄範圍基本上是重合的。
進入50年代以後,隨著戰爭的基本結束,我國進入了發展經濟的階段。與此同時,解放軍各個部隊進入了正規化建設的工作。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原來6個軍區的劃分,從各個方面來說並不合適。因此,1955年,6大軍區被撤銷。同一年,設立了12個軍區。鑑於實際需要,1956年,又設立了福州軍區。
截至這個時候,我國13個軍區的區劃形成,分別是:瀋陽軍區、北京軍區、濟南軍區、南京軍區、廣州軍區、武漢軍區、成都軍區、昆明軍區、蘭州軍區、新疆軍區、內蒙古軍區、西藏軍區、福州軍區。每個軍區的管轄範圍並不大,大體上兩三個省。其實,瀋陽軍區的情況最特殊。瀋陽軍區由50年代前期的東北軍區改編而來,管轄範圍基本上沒有變化,仍然是東北三省。
但從50年代中期開始,在各個軍區中,瀋陽軍區的任務最重。每個軍區的任務和目標方向不同,各個軍區駐紮的部隊數量,自然也有很大的不同。當時,瀋陽軍區駐紮了16軍、23軍、38軍、39軍、40軍、46軍、64軍等一系列主力部隊。其中,38軍、39軍等幾個軍,在全軍都屬於王牌部隊,綜合戰鬥力非常強。那麼,39軍為何長期鎮守遼東半島呢?
不得不說,遼寧省太重要了。在建國初期,遼寧省的瀋陽市、撫順市、大連市、鞍山市、本溪市等5個城市,曾經被臨時提升為直轄市,屬於建國初期10多個直轄市之一。直到50年代中期,5個城市才陸續降級,但遼寧省仍然至關重要。從地理結構來說,遼寧省屬於整個華北地區的天然屏障,從秦漢到明清,遼寧省一直是中原王朝必須扼守的關鍵地區。
例如在明朝統治時期,明朝專門設立了遼東鎮,駐紮了大量的邊軍主力,堪稱九邊重鎮之最。尤其是遼東半島,直接扼守了渤海灣,屬於整個渤海灣的關鍵。從地形來說,遼寧省的遼東半島與山東省的膠東半島,猶如兩支鐵臂,共同拱衛了渤海灣。大連市屬於我國北方最大的港口城市之一,也是整個東北地區的出海港,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在五六十年代,我國海軍力量還非常弱小,各個目標可能會在遼東半島進行大規模登陸的可能。因此,遼東半島需要由一支“猛虎部隊”鎮守。50年代中期,39軍等幾個軍,還參加了著名的遼東半島大演習。此外,遼寧省的重工業地區,幾乎是不可替代的。在建國初期的156個重要專案中,有24個設立在遼寧省。其中,又有7個專案設立在瀋陽市,當時,瀋陽市有“東方魯爾”的美譽。
此外,撫順市、阜新市等幾個城市也非常重要。遼寧省的鐵路網路非常發達,39軍作為王牌部隊,同時也是瀋陽軍區的快速機動部隊。依靠遼寧省以及東北各地完善的鐵路網路,如果實際任務需要,39軍能夠迅速集結,向東、西、南、北各個方向調動。尤其是到了60年代後期,39軍的任務非常重,隨時做好了北上黑龍江的準備。
當時,北方目標陸陸續續部署了50多個坦克師和機械化步兵師,號稱“屯兵百萬。”各個部隊的突擊能力和整體實力都很強,我國從東北到西北,北方各個軍區的壓力很大。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北方各個軍區的力量都需要加強。當然,從70年代後期開始,北方的壓力開始逐步減輕,但沒有徹底消除。因為徹底消除,基本上是90年代之後的事情了。
1985年,隨著國際局勢的不斷變化,鑑於當時的實際需要。我國做出了裁軍100萬的決定,同時,對原來11個軍區進行了全面調整。在此期間,武漢軍區、福州軍區、昆明軍區等4個軍區被撤銷。為何是11個軍區呢?因為在60年代後期,內蒙古軍區、西藏軍區已經被撤銷,降級為副軍區級。與此同時,當時35個軍中,有11個軍被撤銷。
總計裁撤了軍級以上單位31個,撤銷師、團級單位4054個。在這一輪的裁軍過程中,39軍改編為第39集團軍,仍然鎮守遼東半島。在39軍下轄的各個連隊中,擁有一系列光榮連隊,例如鋼鐵七連、神槍手四連等等。畢竟,當年四野對39軍的評價是:“三十九軍部隊歷史較老,戰鬥力有基礎,攻擊力強。各部隊均善於野戰,為東北部隊中之主力軍。”
關於我國各個軍的一系列故事,還有很多,作者在以後的文章中,和大家慢慢聊。在此,向所有的老兵們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