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廬山會議,很多人都知道1959年有彭老總參加的那次。1959年的廬山會議上,彭老總仗義直言,提出了對“大躍進”的批評意見,他也因此被免除職務,住處也搬到了吳家花園。其實,我黨在廬山多次召開會議,比較著名的還有1970年的廬山會議。
這次廬山會議結束後,毛主席察覺到林老總等人的企圖,對此他採取了三項策略,分別是“挖牆腳”、“摻沙子”以及“甩石頭”。其中“挖牆腳”指的就是改組北京軍區。廬山會議結束後不久,時間在1971年1月,毛主席主持改組了北京軍區,免除了司令員鄭維山以及政委李雪峰的職務,同時任命謝富治為北京軍區第一政委,紀登奎為第二政委。值得一提的是,紀登奎也順理成章地進入軍委辦事組,分化了黃永勝等人的權力。那麼,紀登奎身上都有什麼故事呢?九一三事件結束後,他過得怎麼樣呢?
新中國成立後,紀登奎擔任了許昌的地委副書記,此時他年僅26歲,是比較年輕的幹部。1951年,毛主席南下視察到達河南時,聽說許昌有這麼一位年輕的幹部,特別感興趣,因此就把紀登奎叫來談話。紀登奎給毛主席留下了很好的印象,自此之後,每逢路過河南,毛主席都要見一見紀登奎,紀登奎也越來越受毛主席重視。
1970年對紀登奎來說是比較關鍵的一年,這一年他被調到了北京,擔任了組織宣傳組成員,主要負責組織與宣傳方面的工作。有前面的鋪墊,到北京後,毛主席經常找紀登奎談話,詢問他對事情的看法。紀登奎也充分展現了自己的能力,為他將來走上重要崗位奠定了基礎。
1970年的廬山會議結束後,毛主席分配給紀登奎一項重要的任務,那就是讓他進入改組後的北京軍區擔任第二政委的職務。1971年1月,北京軍區正式改組,謝富治與紀登奎進入改組後的北京軍區,分別擔任了第一政委以及第二政委,李德生則接替鄭維山,擔任了北京軍區的司令員。
值得一提的是,當時軍委的日常工作由軍委辦事組主持,這個小組掌握在黃永勝以及吳法憲等人手中,其中黃永勝擔任組長,吳法憲擔任副組長。為了分化黃永勝等人的權力,毛主席還安排紀登奎進入軍委辦事組,讓他擔任組員。總的來說,紀登奎很好地完成了毛主席交代的任務,他也因此在九一三事件後受到重用,進入政治局,成為委員。1975年,紀登奎更進一步,擔任了副總理的職務,成為副國級幹部。
1980年,十一屆五中全會上,時任副總理的紀登奎主動提出了辭職。紀登奎辭職的原因也很簡單,十一屆三中全會後,經濟發展與改革開放成為社會的主流,此時需要更多懂經濟發展的人出來工作,為了給年輕人更多的機會,紀登奎主動辭去了職務,他的這份心胸值得我們敬佩。
紀登奎雖然辭職,但依然為國家的發展出謀劃策。1983年,紀登奎被安排到農村發展研究中心工作,享受正部長級待遇,在此任上,他做了很多與農村發展有關的研究工作。1988年,紀登奎因病去世,終年65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