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前,中國共產黨在上海誕生。上海工人階級的成長壯大和工人運動的蓬勃發展,為建黨奠定了重要的階級基礎。新中國成立後,上海產業工人勇當排頭兵、先行者,為這座光榮的城市續寫了新的光輝篇章。
如今,紅色基因更成為上海市經濟和資訊化系統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堅實支撐。在紅色基因的傳承下,個個都是黨的優良傳統的繼承者,人人爭當黨的歷史故事的宣傳員。我們將從船舶、航天、電力電信、石油石化等領域,全面展示上海產業工人的紅色基因,從中汲取營養,轉化成奮勇爭先的不竭動力。以史為鑑,開創未來。我們將在新徵程上更加堅定、更加自覺地牢記初心使命、開創美好未來。
上海經信委微信公眾號將陸續為您講述這二十個紅色故事,敬請關注。
造船人攻堅葛洲壩船閘
1969年3月30日毛主席親自批示興建葛洲壩,因此葛洲壩工程又被稱為“330工程”。長江葛洲壩二號船閘為人字門,號稱“天下第一門”,是長江葛洲壩水利樞紐二、三江工程通航的關鍵裝置。其門體之大、精度要求之高、施工工藝之難都是世界之最。
二號船閘人字門分上下閘,共4扇門。上閘首高13.48米、寬19.70米、厚2.7米、約重570噸,世界最大的人字閘門之一。擔任二號船閘人字門設計的是長江流域規劃設計院資深的工程師。當他們參照世界最大的船閘美國威爾遜船閘人字門,採用國際先進的鋼止水技術,拿出整套設計方案時,一個意想不到的麻煩出現在他們面前:門由誰來造?
在設計方一籌莫展的時候,當年國家煤炭部副部長沈鴻想起了萬噸水壓機,想到了江南造船廠。
圖 | 葛洲壩水利樞紐人字閘門
於是,德高望重的沈鴻老部長親自點將江南造船廠。
這是全國矚目的工程,江南造船廠只能勝,不能敗。為了贏得這場戰役,江南造船廠派出了以邵炳鈞為首的強大陣容。
二號閘門首次採用連續鋼質支枕墊,以承受門體關閉後產生的壓力。技術要求規定,門體兩側支枕墊的結合面最大漏洩不大於0.2升/秒米。這個要求,大大高於常規水工結構驗收規程中0.8升/秒米的規定。
據有關資料介紹,此類門體在國外也只有藉助大型機床加工才能達到這個要求,而我國當時還沒有這麼大的機床。
為了達到這個精度要求,設計部門苛刻地規定:門柱端板中心線在其受力方向上的彎曲度必須小於5毫米。支枕墊塊中心線與端縱梁腹板厚度中心線要在同一平面上,在34米高度內最大偏差不大於5毫米。
這是技術要求的極限,在當時的施工條件下,想要達到這樣的要求,比登天還難。
這個擔子就像閘門一樣壓在江南人的肩上。這是國家重點工程,關係到國計民生,技術要求再高,也要想辦法做到。
焊接,是門體制造的最後一道工序,也是十分重要的環節。施工稍有疏忽,就將引起嚴重變形,門體精度也就無法保證。
為了把住焊接這一關,江南造船派出了建造萬噸水壓機,攻克了電渣焊技術的“電焊大王”唐應斌。唐應斌白天在工地和工人們焊接,晚上又要給工友們上焊接工藝課。
鋼板都是三四十毫米厚,想要焊透焊牢,首先要將加強鋼板的焊接處削成三角斜面,然後從三角斜面的頂點開始一層一層地焊。一條焊縫要焊上二三十遍,一天干十幾個小時,也只能焊一米多長。
電焊小組的幾十位焊工為了搶時間,每天十幾個小時不離工地,站起來連路都不會走了。焊槍很燙,戴著隔熱手套都沒法拿,焊槍燙手了就放到水裡浸一下,拿出來接著幹。
電焊二組的顧希範,焊人字門時妻子已是癌症晚期,可是焊接人字門的工作緊急,也就沒請假去照顧妻子。當他還在工地上全神貫注地焊接時,妻子已經去世了。
整整四個月,電焊組的工人們一共焊接了上閘首人字門上千條、近萬米的焊縫。探傷拍片幾百張,合格率達99.25%。
人字門的門軸支撐旋轉設施,俗稱“蘑菇頭”。葛洲壩二號閘人字門的“蘑菇頭”直徑為800毫米,這麼大的“蘑菇頭”不僅在我國前所未有,而且對光潔度要求極高。
面對從未遇到過的棘手問題,江南工人們絞盡了腦汁。
沒有可以加工這麼大裝置的機床,江南工人就對現有的機床進行改造,再做好樣板,用“靠模”的辦法來加工。“蘑菇頭”加工出來,再用“滾壓法”提高光潔度,最後再由幾位經驗豐富的老師傅用手一遍遍修正,最後光潔度遠遠超出當時要求的標準。
為了使人字門準確嚴密地合攏,保證徹底斷流,在門和門框的結合處需安裝承壓條。承壓條由半徑為668毫米的圓弧槽體和同樣半徑的外圓弧柱體各30塊組成,每塊高1.5米。
這麼大這麼長的圓弧槽,鏜床根本無法加工;用刨床加工,達不到精度要求;銑床的銑頭沒有這麼大的迴轉直徑,更沒有那麼大的銑刀盤。
一個月圓之夜,時任江南造船輪機車間刨銑組長的葉中孚加班到深夜騎車回家。溫柔月光灑在地上,葉中孚無心欣賞,承壓條的問題始終在他腦海裡翻騰。看著自己被月光拉長的身影,葉中孚似有所悟:一個圓盤傾斜後的投影不就是一個橢圓嗎?
當即,葉中孚返身回到廠裡,對著他的銑床,仔細琢磨起來。
經過大量計算和反覆試驗,葉中孚找到了解決的辦法,他用銑刀盤傾斜於工作表面進行銑削的方法,快又準地加工出承壓條。不僅為閘門的密封性提供了可靠的保證,而且還為全廠按時完成人字門建造任務爭得了時間。
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葉中孚創下了用小刀盤加工大圓弧的奇蹟。
1978年11月,上閘首人字門製造完畢。11月28日,“330”工程局派人前來驗收測量。
1979年8月,上閘首人字門按期完成,並透過鑑定。
1981年1月4日,葛洲壩大江圍堰勝利合攏,葛洲壩船閘開始投入運營。
1981年後,葛洲壩船閘首次試航(徐達 攝)
◄頂推船隊透過葛洲壩二號船閘
最終,透過眾多江南造船廠人的不懈努力、攻堅克難,這座“萬里長江第一壩”,終於屹然矗立在滔滔江水之上。
以史為鑑
2021
開創未來
紅色故事·下期預告
08百年油庫裡的紅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