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誨人不倦》
一、【課文梳理】
1.孔子教育思想的特色有哪些?
有教無類、誨人不倦、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反三、聞一知十、切磋琢磨、繪事後素、述而不作。
2.孔子一生中有一大半的時間從事傳道、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積累了豐富的教育經驗,形成了比較系統的教育思想。本課所選錄的15章中包含了孔子教育思想的哪幾個方面?
教育作用、教育物件、教育內容、教學原則與方法等。
⑴教育的作用
孔子一方面說“性相近,習相遠”,一方面又說“唯上知與下愚不移”,這兩種說法之間有什麼矛盾?從孔子的整個言行看,他實際更傾向於哪種觀點?
“性相近,習相遠”強調後天因素的作用,是反映論、實踐論的觀點;“唯上知與下愚不移”強調先天因素的作用,是先驗論、天才論的觀點。孔子重視教育,主張因材施教,都說明孔子在實踐中基本是堅持反映論的。
⑵教育的物件——子曰:“有教無類章(15.39)
在教育物件方面,孔子提出“有教無類”的主張,它是孔子整個教育思想體系的總綱。有人認為,在孔子的教育思想中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最光輝)的思想,就是“有教無類”。
⑶教育的內容——子以四教章(7.25) 陳亢問於伯魚曰章(16.13)
⑷關於教育的方法和原則
啟發式教學法——子曰:“不憤不啟章(7.8)
討論式教學法——子夏問曰:“‘巧笑倩兮章(3.8)
激勵式教學法——子謂子貢曰章(5.9)
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德行章(11.3) 子路問:“聞斯行諸章(11.22)
⑸教者素養
孔子採取“述而不作”的態度,跟他的政治傾向有什麼關係?如何評價這種主張?
孔子的政治傾向比較保守,主張克己復禮,恢復西周禮樂制度,述而不作的主張與這種政治態度恰恰相應。所謂述,就是對古代禮樂以及反映這些禮樂的典籍進行整理、闡釋和傳授,而這正是祖述堯舜、憲章文武、恢復周禮的需要。
對述而不作的主張可以從下面幾點分析:①在述與作的關係上,作是第一位的。只有在各領域內沿著正確的方向不斷創新,才能推動社會生產生活不斷進步。因此,從總體上說,述而不作的主張是一種文化保守主義,不符合現代社會要求。②另一方面,述又是作的基礎。創新的前提是對前人成果的學習和吸收,離開這一點,就會成為不切實際的想入非非,不可能獲得成功。③述不是對前人成果奉若神明,原封不動,而是根據時代要求和後來的認識對原有文化進行新的整理,在對資料的選擇處理中滲透著整理者的觀點和傾向。從這個意義上說,述也是另一種形式的作。
【小結】孔子的教育教學思想對我國乃至世界文化的發展產生了深刻影響。早在16世紀,基督教傳教士就將孔子的學說包括教育思想傳入歐洲,引起巨大震動。歐洲啟蒙思想家、“百科全書派”領袖伏爾泰稱讚孔子為“真理的解釋者”和道德的化身。
二、【回顧整理】
★默寫課文相關語錄
(1)子曰:“ ,不悱不發。 ,則不復也。”
(2)子路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 ?”
冉有問:“聞斯行諸?”子曰:“ 。”
公西華曰:“由也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赤也惑,敢問。”子曰:“求也退, ; ,故退之。”
★這一課,出了哪些成語?
答:有教無類;誨人不倦;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反三;聞一知十;切磋琢磨;述而不作。
★孔子一方面說“性相近,習相遠”,一方面又說“唯上智與下愚不移”,這兩種說法之間有什麼矛盾?從孔子的整個言行看,他實際更傾向於哪種觀點?
答:①“性相近,習相遠”強調後天因素的作用,是反映論、實踐論的觀點; ②“唯上智與下愚不移”強調先天因素的作用,是先驗論、天才論的觀點。③孔子重視教育,主張因材施教,說明孔子在實踐中基本是堅持反映論的。
三、【課內探究】
(一)知識梳理
1 .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指根據不同人的不同基礎、不同個性採取不同的教學內容、方法。孔子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在充分了解學生德行、才智、個性的基礎上,從實際出發,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在宏觀把握上,他按照學生的愛好和特長進行分科教育,定向培養,使得學生身通六藝,卻各有所長,就具體的教學過程而言,孔子則對學生的問題視不同物件給出不同回答,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水平和個性特點,以利於其發揮各自的才能。
2.述而不作
述而不作是指綜合、闡述和宣傳古代前賢的理論、學說、主張,而不創新立異、自立新說。孔子的政治傾向比較保守,主張克己復禮,恢復西周禮樂制度,述而不作的主張與這種政治態度恰恰相應。所謂述,就是對古代禮樂以及反映這些禮樂的典籍進行整理、闡釋和傳授,而這正是祖述堯舜、章程文武、恢復周禮的需要。
對“述而不作”的主張可以從下面幾點分析: (1)在“述”與“作”的關係上,作是第一位的。只有在各領域內沿著正確的方向不斷創新,才能推動社會生產生活不斷進步。因此,從總體來說,述而不作的主張是一種文化保守主義,不符合現代社會要求。 (2)但另一方面,述又是作的基礎。創新的前提是對前人成果的學習和吸收,離開這一點,就會成為不切實際的想入非非,不可能獲得成功。(3)述不是對前人成果奉若神明,原封不動,而是根據時代要求和後來的認識對原有文化進行新的整理,在對資料的選擇處理中滲透著整理者的觀點和傾向。從這個意義上說,述也是一種形式的作。
3.啟發式教育
孔子的啟發式教育體現在“不憤不啟,不悱不發”。“憤”就是學生對某一問題正在積極思考,給予解決而又尚未弄清楚的矛盾的心理狀態。孔子認為這時教師應對學生思考的問題適時給予指導,幫助他開啟思路,這就是“啟”。“悱”就是學生已有一段時間的思考,到了想說而難以表達的程度。孔子認為這時教師應該幫助其弄清事物的本質屬性,並且用比較準確的語言表達出來,這就是“發”。
4.有教無類
“有教無類”是指對教育物件一視同仁,沒有區別,是孔子的教學理念,而不是指教學方法。
(二)合作探究
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21—22題。(6分)
子謂子貢曰:“女與回也孰愈?對曰:賜也何敢望回?回也聞一以知十,賜也聞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與女,弗如也。”(《論語·公治長》)
子謂顏淵曰:“用之則行,舍之則藏,惟我與爾有是夫。” (《論語·述而》)
21.孔子的弟子各有所長,《論語》先進篇以德行、言語、政事、文學“四科”區分,其中顏淵屬於 ,子貢屬於 。(2分)
22.一說“吾與女,弗如也”中的“與”為連詞,可斷為“吾與女弗如也”。根據這樣斷句,綜合上述材料,分析孔子的教育技巧。(4分)
【整理思路】
1. 疏通文意,讀懂語料。語料一,“愈”,“較好、勝過”之意;“望”,“比較”之意;“與”,“贊同、同意”之意。語料二,“行”,“為、統率、治理”之意,“有是”,“做到這樣”之意。
2.關注語料特點,明確答題方向。語料一是出自課文《誨人不倦》,講的是孔子的教育觀。孔子的這一問顯然是其教育方法的具體體現。語料二出自《高山仰止》,讚美夫子高尚的道德的同時進一步呈現了師生關係的和諧。這裡,內容的指向顯然也是其教育技巧。
3.結合材料,探究內涵上的差異,注意答題的規範性。語料一表面上不像語料二一般在高度肯定學生,反倒是在暴露學生的不足,實際上是一種激將法的運用,而“吾與女弗如也”的斷句更是安慰中有著勉勵。
【學生試做】
大約5分鐘。
【答案比對】
21.德行 言語
22.(4分)
①平等待人。孔子常常以自己與弟子同列,來說明同具某種修養,或同有某種不足,體現出平等待人的教育家風度。
②善於勉勵。孔子自稱與顏回同樣具有“用舍行藏”的修養,意在勉勵顏回更加精進。孔子對子貢的一番話,意在安慰子貢,並勉勵他取法乎上,再加深造
【發現問題】
我存在的問題:
(三)自主練習
閱讀下面兩段文字,完成小題。(5分)
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論語》)
教人者固以無有不教為與善之公,而抑以有所不教以待人之悟。故有所啟焉,以開示其所未知,必待其有求通之志,而誠不能及之,自懷憤憾以不寧,乃一示以方,而欣然請事也。(王夫之《四書訓義》)
(1)王夫子所說“有所不教”其目的是 (摘錄原文中詞作答),這種提法與孔子提倡的 教育原則不謀而合。(2分)
【答案】待人之悟(或:求通) 啟發誘導
(2)綜合這兩段文字,說說上述教育原則的實施對學生提出哪些要求。(3分)
【答案】①強烈的求知慾;②有自主學習能力,會主動質疑,獨立思考(各1分,結合選文或《論語》1分)
閱讀下面兩段文字,完成小題。(5分)
子夏問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何謂也?”子曰:“繪事後素。”曰:“禮後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與言《詩》已矣。”(《論語.八佾》)
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論語.學而》)
(1)從文段一可以看出孔子對學生採用了怎樣的教學方法?創造了一種怎樣的教育境界?(2分)
【答案】舉一反三、啟發式教學(1分);教學相長(1分)
(2)結合文段二談談“禮”的作用是什麼,以及“禮”和“和”之間是什麼關係。
【答案】①作用: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社會和諧、維護封建等級制度。(1分)②關係:對立統一的關係。禮是和的手段,和是禮的目的,要和諧而又要有原則,要以禮儀加以節制。(2分)
(四)遷移拓展
²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問題。
陳亢問於伯魚曰:“子亦有異聞乎?”
對曰:“未也。嘗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詩》乎?’對曰:‘未也。’‘不學《詩》,無以言!’鯉退而學《詩》。他日,又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禮乎?’對曰:‘未也。’‘不學禮,無以立!’鯉退而學禮。聞斯二者。”
陳亢退而喜曰:“問一得三:聞《詩》,聞禮,又聞君子之遠其子也。”
作為父親,孔子這樣教育兒子,是不是少了一份溫情?請你就此談談看法。
示例一:我不認為孔子對兒子缺乏溫情。①孔子“遠其子”是不偏愛兒子,說明孔子教學上不偏私,有教無類,對學生一視同仁。②“遠其子”實際上是對子女的嚴格要求,是君子愛子的體現。
示例二:我認為孔子對兒子確實比較疏遠。①無私,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無情。對兒子惜言如金,大概也缺乏耐心吧。②一方面可能工作確實忙,對兒子的學習有些顧不上;另一方面,可能孔鯉的學習能力和水平有限,對他的期望值不高,甚至可能有些灰心。③從最終的結果看,孔鯉學無所成,是不是也可證明孔子教育兒子並不成功。(觀點鮮明,言之有理即可)
² 孔子教育思想的現代意義。
示例:構建公平教育,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強化學生道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