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nsored links

慢讀丨海南儋州這座山你聽說過嗎?蘇軾白玉蟾都和它有淵源

慢讀丨海南儋州這座山你聽說過嗎?蘇軾白玉蟾都和它有淵源

古代的海南儘管孤懸海外,經濟文化相對落後,但是它以極大的包容精神接納了大量的貶官流臣,並予以他們極大的精神慰藉。而這些貶官流臣滯居海南期間敷施文教、遊賞山水,留下諸多行跡,在時間的演繹中逐步發展成為海南的文化地標。位於海南西部儋州境內的松林嶺,又名儋耳山,因為蘇軾、白玉蟾等人而更有人文氣息,書寫著海南西部文化傳奇,真可謂是“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儋耳山又名松林嶺

儋耳山又稱為松林嶺,是儋州地界非常有名的山嶺,位於儋州木棠鎮境內,距離那大鎮西北約35公里,海拔193米。康熙《儋州志》如此記載:“在州治東北二十里。孤峰高聳,下分八足,土石五色,舊多松樹,儼然一州之望。上有石巖,宋僧和靖、道人白玉蟾曾經在此修煉。”蘇軾詩:“突兀隘空虛,他山總不如。君看道旁石,盡是補天餘。”可以說,蘇軾、白玉蟾等人為松林嶺增添了不少名氣。因為儋州州治過去很多年一直在中和鎮,因此松林嶺位於州治的東北方向,《儋州志》如此記載,當是事實。松林嶺因為山上多松樹而得名。



儋耳山晨景。吳文生 攝

在臨高文化帶,民間很早就有關於儋耳山的傳說。比如:儋耳山原先屬於死火山地帶,長年苦旱,草木不生,但是白衣公的出現改變了這一切。白衣公本是天上仙翁,因為觸犯天規,被解除仙術趕出天庭。他手拄柺杖步履艱難地來到黎母山,時值盛夏烈日炎炎,最終體力不支昏倒在一塊岩石旁。就在這時,一位老仙人及時出現,他用拂塵輕輕一掃,白衣公馬上醒過來。未及白衣公道謝,老仙人就消失了。白衣公大難不死,決定報答人間。他路過儋耳山時,發現地理位置雖佳,但是卻是一片荒涼的景象,打算就此安身透過自己的努力改變這裡的環境。但是凶神惡煞的山怪出現了,勒令白衣公立即滾開。白衣公鎮定自如不予理會。山怪氣急敗壞,猛然伸手一拉,把白衣公的手臂拉斷一隻,並將其連同柺杖一起扔到山腳。白衣公怒不可遏地吹出一口氣,把山怪吹到了老遠老遠的海上。白衣公的斷臂和柺杖落到山腳之後,馬上變成兩條河流。儋耳山解除了苦旱的困擾,從此以後風調雨順。白衣公白天栽花種樹,晚上養真修煉。儋耳山雲霞繚繞,百鳥飛鳴,百姓安居樂業,成為人間仙境。正因為白衣公為造福當地,百姓非常感念,因此建有白衣公廟予以祭奉。

當然,後人將白衣公等同於曾在此修煉的著名道人白玉蟾,是後話。事實上白衣公的故事源遠流長,也不僅限於儋州,在全國不同地區有不同的版本。

由於儋耳山並不高,而且距離州治並不遠,因此方便大眾登臨。也許大家習以為常,此前地方史志中關於儋耳山的記載基本屬於缺失狀況。蘇軾的到來與隨口賦詩,使得儋耳山增添了很多人文內涵,從而逐漸成為當地重要的文化地標。明清以來的海南各地方方誌中,均有儋耳山的相關記載。

蘇軾歌詠儋耳山

紹聖四年(1097年)閏二月甲辰,蘇軾責授瓊州別駕,移昌化軍(今海南儋州)安置。經過幾個月的跋涉,蘇軾父子終於渡過瓊州海峽來到海南島。因為有著瓊州別駕的虛銜,他從通潮驛直接趕往瓊州府報到,並滯居一段時間後,啟程向貶所昌化軍進發。

蘇軾坐著小轎前往儋州貶所途中,在小憩中突然得到佳句“千山動鱗甲,萬谷酣笙鍾”,於是寫下一首詩:“四州環一島,百洞蟠其中。我行西北隅,如度月半弓。登高望中原,但見積水空。此生當安歸,四顧真途窮。眇觀大瀛海,坐詠談天翁。茫茫太倉中,一米誰雌雄。幽懷忽破散,永嘯來天風。千山動鱗甲,萬谷酣笙鍾。安知非群仙,鈞天宴未終。喜我歸有期,舉酒屬青童。急雨豈無意,催詩走群龍。夢雲忽變色,笑電亦改容。應怪東坡老,顏衰語徒工。久矣此妙聲,不聞蓬萊宮。”詩作非常有氣勢,可謂是山雨欲來風滿樓,但是登高望遠,四顧途窮,一種懷才不遇的悲憫隨之而來。再看儋耳山旁被人遺棄的石頭,聯想自己被朝廷拋棄,來到南荒之地的狀況,於是寫下《儋耳山》一詩:“突兀隘空虛,他山總不如。君看道旁石,盡是補天餘。”

慢讀丨海南儋州這座山你聽說過嗎?蘇軾白玉蟾都和它有淵源


元代趙孟頫畫蘇軾

海南島西北屬於濱海地區,地勢較平,儋耳山雖然海拔不高,但是在一馬平川的景象中突兀而起,自然給人遺世獨立的感覺。蘇軾已經接近人生暮年,經歷了諸多起伏和榮辱,自然不可能像當年杜甫“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感覺。桀驁不馴的山峰和路旁置散不知多少年的巨石,這讓蘇軾想象可能是女媧補天之後剩下的五色石吧,其實是表現自己身世坎坷,懷才不遇的悲憤之情:自己有補天之能,但是隻可惜被遺棄道旁,無人理會。蘇軾無疑是借儋耳山棄石來澆自己塊壘。當然,僅僅理解為懷才不遇的悲憤,還是低估了蘇軾。

蘇軾“歷典八州”,“身行萬里半天下”,尤其是先後謫居黃州、惠州,早已經見慣了悲歡榮辱,現在已經接近人生暮年,還能期盼“枯木逢春”嗎?即便有機會“東山再起”,恐怕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因此,即便是被遺棄,依然是一塊具有補天之功的石頭,又豈是其他普通石頭可以比擬的?所以,此詩短短二十字,又表現出作者另一種過人的性格,即以曠達樂觀的態度對待政治上的打擊和生活中的挫折,這才是真正的蘇軾,那個“不可救藥的文人”!

白玉蟾的修煉之地

晚年的蘇軾在文學創作上已臻登峰造極,可以說每一出手便成名篇佳制。短短二十字的《儋耳山》可謂言有盡而意無窮,這是一座“荒山”刺激了文曲星的極大靈感,蘇軾是何等的幸運;這是文曲星點亮了“荒山”的人文內涵,儋耳山是何等的幸運!

慢讀丨海南儋州這座山你聽說過嗎?蘇軾白玉蟾都和它有淵源


白玉蟾畫像

如果說蘇軾給儋耳山賦予了不同凡響的人文內涵的話,白玉蟾的出現則使得儋耳山更是仙氣氤氳。儋耳山儘管不高,但是山勢雄偉,而且氣候宜人,成為修煉養生的好地方。宋朝以來,因為有諸多著名僧人和道人前來修煉而逐漸成為宗教聖地。白玉蟾時代,儋耳山更習慣被人們稱為松林嶺,他前往修煉使得松林嶺獲得更高知名度。白玉蟾在松林嶺留下諸多傳說,由於修煉時身穿白衣,人們親切地稱呼他為白衣公。

年少聰慧的白玉蟾,7歲即能賦詩。12歲參加童子試,主考官以織機為題要求作詩,白玉蟾應聲而作:“大地山河作織機,百花為錦柳為絲。虛空白處做一匹,日月雙梭天外飛。”主考官認為過於狂妄,白玉蟾遭遇落選,從此逐漸厭倦科舉考試。16歲時離家雲遊,到儋州松林嶺修煉養真,並自稱“非道非釋亦非儒,讀盡人間不讀書。非凡非聖亦非士,識破世上未識事”。

23歲時,白玉蟾隻身渡海到大陸各地求師,足跡遍及中國南方,最後入住福建武夷山止止庵,師從道教南宗四世祖陳楠,盡得其道術。嘉定年間,曾被朝廷詔封為紫清明道真人。白玉蟾精研道家思想,並在此基礎上發揚光大,被後世稱為道教南宗五世祖、內丹派南宗創始人。

明清時期,以松林嶺傍晚時景象為主打的“松林晚翠”被列入“儋州八景”之一,得到不少文人的吟詠,從而獲得更高知名度。比如,清朝康熙年間擔任儋州知州的韓祜創作的“儋州八景”組詩中的《松林晚翠》如此寫:“秀鬱松林曲徑幽,晴空返照翠華浮。樵歌高唱斜擔雨,牧笛橫吹倒跨牛。漫謂石巖堪避暑,須知草木不驚秋。白衣獨坐無拘繫,眼界長青歲月悠。”在詩人眼中,樵夫高歌、牧童橫笛、逸士獨坐,更是增添無限仙氣。在這種景象下,不能不產生一種歲月悠長的閒適之感。

時至今日,松林嶺依然是當地人民野外休閒打卡的重要去處。而蘇(蘇軾)學愛好者前來海南尋訪蘇軾足跡時,也每每登臨松林嶺感受它不同凡響的氣勢和文人內涵。

海南日報新媒體、海南日報海南週刊聯合策劃

文/曾慶江

值班主任:張傑

值班總監:袁鋒

內容稽核:樊學玲

責任編輯:唐咪咪 侯賽

分類: 情感
時間: 2021-08-02

相關文章

生機勃勃的地球:每一個生命都同等燦爛

生機勃勃的地球:每一個生命都同等燦爛
在把其他物種推向滅絕的過程中,人類也忙著鋸斷自己棲息的那根樹枝. ▲ 生機勃勃的地球(國家地理經典影像大展) 站在國家地理經典影像大展的這張照片前,看著生機勃勃的地球從荒涼的月球地平線上緩緩升起,有種 ...

賞美文|沒事少說廢話 作者:梁實秋 誦讀:王卉
作者:梁實秋 誦讀:王卉 常有客過訪,我開啟門,他第一句話便是:"您沒有出門?"我當然沒有出門,如果出門,現在如何能為你啟門?那豈非是活見鬼?他說這句話也不是表訝異.人在家中乃尋常 ...

每個生命都值得尊重
#多樣世界生生不息# 鴕鳥 貓咪 蝸牛 鬣狗 狐狸 非洲禿鸛 蜥蜴 鴕鳥 蠑螈 鬣蜥 娃娃魚 黑尾猴 犀鳥 馬來貘 大熊貓 鵜鶘

徐禎霞:棣花之荷

徐禎霞:棣花之荷
棣花之荷 作者/徐禎霞 對於棣花的荷,我好奇著,並疑惑著,因此一直處於隔縣觀望的狀態.天下美荷,多在南方,北方甚少,荷生之地,多是水源涵養之所,棣花乃旱地,何以養得了如此多的荷?更何況是千畝之荷,我一 ...

陝西三位作家:路遙、賈平凹、陳忠實之比較

陝西三位作家:路遙、賈平凹、陳忠實之比較
路遙.賈平凹.陳忠實三個陝西作家的作品,他們有的寫陝北高原的,有的寫關中平原的,有的寫陝南山地的. 路遙因為是陝北人,挖掘農耕文明和遊牧文明相結合的陝北廣大地區:陳忠實是關中人,挖掘關中民俗風情和文化 ...

值得反覆讀的書籍(一)

值得反覆讀的書籍(一)
我喜歡反覆讀的一些書: 1.<簡愛>作者夏洛蒂•勃朗特.因為這是我DiYi次接觸ying guo文學.當時看完感覺自己就可以是裡面的某一個人,這大概就是作品對於讀者的喚醒吧.我後來看作者勃 ...

生命的最高境界
給生活做減法,就是給人生做加法. 南懷瑾先生在書裡寫道: "我們每個人都在修行中生活,也在生活中修行." 紅塵這個巨大的道場裡,我們都是修煉者. 一個人的境界能有多高,取決於他對待 ...

自在獨行——寫給每個孤獨的行路人,繼續走吧
讀散文給人的感覺就是一種看的時候很無聊,但同時又覺得有趣.無聊是因為看書的時候太功利性,是以自己生活的視角,總想從中獲得些什麼,並且和自己生活完全沒有相關的接觸點,沒有一致性:有趣把作者所寫的當成自己 ...

“橫刀奪愛”的二姨,為何能幸福?《喬家的兒女》原著講透了現實

“橫刀奪愛”的二姨,為何能幸福?《喬家的兒女》原著講透了現實
賈平凹在他的小說<極花>的後記裡,談到貧窮與生育,寫了這麼一句令我印象深刻的話,他說:"往往越是卑微的生命,如兔子.老鼠.蚊子,越是大量地繁殖--",生育的本能,原始又 ...

賈平凹:人生最曼妙的風景,就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

賈平凹:人生最曼妙的風景,就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
古稀之年推出全新散文集<人生從容>,賈平凹:人生最曼妙的風景,就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 賈平凹在自己70歲之際推出了全新散文集<人生從容>,該書由賈平凹親繪封面,三次甄選親定49篇 ...

人生道路上且行且歌且從容

人生道路上且行且歌且從容
<人生從容> 賈平凹 著 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 賈平凹 賈平凹最新散文集<人生從容>出版後,引發讀者的關注,新書部分"段子"更是在網路上成為年輕人轉發的熱門. ...

小調查|哪些書是你看完後忍不住反覆閱讀的

小調查|哪些書是你看完後忍不住反覆閱讀的
艾迪亞 賈平凹把讀書總結成"三遍閱讀法",他說:"第一遍可圇吞棗讀,這叫享受:第二遍就靜心坐下來讀,這叫吟味:第三遍便要一句一句想著讀,這叫深究."你會有那麼幾 ...

自在不是成聖,是塵世的通達

自在不是成聖,是塵世的通達
好書分兩種:一種是坐在作者的對面,聽他講東西:一種是穿越作者的身體,感受他思考的趣味. 賈平凹是典型的西北漢子,我喜歡的中國作家,他的文章淳樸深沉.低調冷智.<自在獨行>這本書全景展現了他 ...

馬婷《十畝之間》:大文與小品的多重滋味

馬婷《十畝之間》:大文與小品的多重滋味
青年作家馬婷近些年主要生活在西安,並且她已經在此形成定居之勢,千年古都與現代女子相得益彰.馬婷顯然是受益於西安深厚文化的滋養,近幾年佳作頻出--成為國內諸多文學獎項與重要報刊的寵兒.她將這些近作輯錄成 ...

一位藝考生的艱辛之路

一位藝考生的艱辛之路
1 我是在爸爸專橫粗暴的陰影里長大的,高考時他見我文化課成績差,硬逼著我去做藝考生,讓我好歹念個本科別給他丟臉. 藝考前我被送到市裡美術培訓班集訓了三個月,居然隨波逐流地考上了市師範學院的中國畫專業. ...

專訪|梁鴻談《一直游到海水變藍》:做好自己就行了

專訪|梁鴻談《一直游到海水變藍》:做好自己就行了
澎湃新聞記者 羅昕 9月19日,由賈樟柯執導的電影<一直游到海水變藍>在全國上映.電影以分別生於上世紀50年代.60年代和70年代的三位作家賈平凹.餘華和梁鴻為主要敘述者,他們與已故作家馬 ...

70歲賈平凹新作《暫坐》,為什麼被封“當代《紅樓夢》”

70歲賈平凹新作《暫坐》,為什麼被封“當代《紅樓夢》”
品味人生百味,一杯清茶暫坐. 1 賈平凹先生一直寫小說,到了70歲仍舊筆耕不輟.我看他的小說,也看了很多年,字裡行間透露黃土高坡的氣質,暢遊其中,彷彿是鄉間徒步旅行,節奏變慢,時光清淺. 不知不覺,賈 ...

中秋節讓我們讀讀名家筆下的月亮

中秋節讓我們讀讀名家筆下的月亮
中秋,一個與月亮有關的節日.這一天,人們共賞圓月,共慶團圓.在塞北,在江南,從古代,到今天,人們看到的月都是亙古未變的那一輪,但人們心中的月卻各有各的美妙--朱自清門前的月驚豔了整片荷塘,俞平伯窗外的 ...

在平凡的世界中走出不平凡的路

在平凡的世界中走出不平凡的路
編者按 1978年底召開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中國改革開放的歷史新時期,與此同時,許多作家一邊關注著現實中的改革發展,一邊在文學中發表自己關於祖國發展的種種思考和設想,形成了"改革文學& ...

餘秋雨《老子通釋》:這十個指導人生的淺明道理,你應該深刻領悟

餘秋雨《老子通釋》:這十個指導人生的淺明道理,你應該深刻領悟
兩千五百年前,老子西出函谷關,留下煌煌五千言,紫氣東來,揚沙而去,不帶走一片雲彩,孔子譽其為龍,真可謂"神龍見首不見尾".五千言原文不分章節,後世學者為了方便,分了八十一章.道家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