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著5000年的悠久歷史,在這悠悠歷史長河中,勤勞、聰慧的中國人,在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並創造出無數的輝煌與成就。各個朝代,各個時期的歷史建築,猶如璀璨的明珠散落在華夏大地上,它們不僅記錄了那個時代,那個時期人們生活的狀態,如今看來,也成為了記錄歷史、展現輝煌的歷史豐碑。
在祖國大地上,百年曆史的建築數不勝數,幾百年的建築也是屢見不鮮,如果一座300年的清代建築,又同時見證了中國人民的覺醒,這樣的建築就不太多了。今天我就鏡頭帶領大家走近白色,走近解放街,走近粵東會館,聊聊發生在這裡的故事。
粵東會館位於百色市右江區解放街39號,建於1720年,清康熙時期。很多朋友會問,為什麼這個會館身處廣西,卻叫做“粵東會館”呢?這是因為清代對外開放的港口在廣東,貿易發達,廣東籍的商人從全國各地採購商品,然後經廣東港口出口。
廣東商人來此地多了,必然要建一所集住宿、會議、洽談生意於一體的場所,因此“粵東會館”應運而生。時至今日我們依然可以在全國各地,看到類似“粵東會館”這樣的歷史場所。
整個粵東會館坐西朝東,為磚木結構建築,會館內部以前、中、後三大殿宇為中軸,兩側配以相應對稱的廂房佈局。進入會館,最吸引人的是房脊、樑架之上的雕刻,雕刻內容主要以歷史人文故事為主,工藝精湛,雖經300多年的時間洗禮,仍然豔麗照人。
粵東會館殿宇廡廊,佈局嚴謹,庭院通道,鋪設紅色階磚和長方形條石,殿堂廊下,全為是實木大圓柱或花崗岩方形石柱支撐。中間主體建築三大殿宇的內山牆上現今還完整儲存著十分精美的水墨壁畫。可以說,粵東會館建築就是一件清康熙時期的文化教育、建築藝術的精品。
聊完粵東會館建築的藝術價值,咱再聊聊它是如何成為見證中國人們的覺醒的。粵東會館曾經作為,中國工農紅軍第七軍的軍部使用。堪稱中國革命輝煌篇章的百色起義,我想大家不會陌生吧。百色起義又稱右江暴動。1929年蔣介石與桂系軍閥的戰爭結束後,國民黨政府為了鞏固在廣西的地位,虛情假意的主動與中國共產黨合作,鄧小平帶領廣州起義失敗後的共產黨員,來到廣西加強武裝鬥爭的領導。
1929年初桂系將領俞作柏、張明瑞在南寧通電發表反蔣宣告,後因其部下的出賣,導致不戰而敗。時任廣西警備大隊大隊長的共產黨員張雲逸,帶領2000餘人,攜帶南寧軍械庫中大量軍用物資離開南寧,來到右江重鎮百色,與韋拔群領導的右江農軍匯合,在張雲逸、鄧小平的組織下,成立了中國工農紅軍第七軍。
1929年12月中國共產黨廣西前敵委員會在鄧小平、張雲逸、韋拔群等領導下,領導受中國共產黨影響的廣西警備第四大隊和教導隊以及右江農民軍,於百色、恩隆舉行武裝起義,成立了右江維埃政府,形成了右江革命根據地。這就是舉世矚目的百色起義,而粵東會館就是當時起義的指揮所。
至今,在粵東會館正廳的角落,還保留著鄧小平當時的辦公桌和所使用過的座鐘、馬燈等用品。
生命如是歲月如歌,時間過去近百年,這裡的陳設如故,或許只有這些物品,還在向來此參觀的遊人們,訴說那段塵封的記憶。一座三百年的奢華建築,見證了那段百年前的紅色革命,粵東會館的故事早已傳為當地百色百姓的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