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童,人名,黃帝的大臣。本篇透過黃帝與果童的對話,闡述了恩威並施、因才任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幾點治國原則。
畜而正之
黃帝問四輔曰:“唯餘一人,兼有天下。今餘欲畜而正之,均而平之,為之若何?”
釋義:黃帝問他的四位輔助大臣道:“只有我一個人,擁有了整個天下。而今我想養育天下百姓並把他們引向正道,讓他們過上平等而安寧的生活,如何才能做到這點呢?”
靜作相養
果童對曰:“不險則不可平,不諶則不可正。觀天於上,視地於下,而稽之男女。夫天有恆幹,地有恆常。合此幹常,是以有晦有明,有陰有陽;夫地有山有澤,有黑有白,有美有亞。地俗德以靜,而天正名以作。靜作相養,德瘧相成。兩若有名,相與則成。陰陽備物,化變乃生。有任一則重,任百則輕;人有其中,物又其刑,因之若成。”
釋義:果童回答說:“沒有嚴明的法紀就無法使天下太平,不使用刑罰就不能把百姓引向正道。上要觀察蒼天,下要巡視大地,還要考察人間男男女女的行為。上天有不變的執行規則,大地有永恆不變的存在規律。上天的規則與大地的規律相互配合,於是就有了夜晚與白晝,就有了陰氣與陽氣;大地上就有了高山與大澤,有了黑色和白色,也有了美麗與醜惡。大地的慣常本性是安靜,而上天的正常行為就是不停的運動。天地的運動與安靜相互配合,治國的恩德與刑罰也要相輔相成。靜與作、德與虐各有定分,又能相互輔助,則事情就可取得成功。萬物都包含陰陽二氣,於是就有了千變萬化、各種不同的現象。有的人擔任一種職責都感到繁重,有的人承擔一百個職務都還感覺輕鬆;人有其各自的才能,物有不同的形狀,只有按照他們不同的才能與形狀去使用才能成功。 ”
仰天而生
黃帝曰:“夫民仰天而生,侍地而食;以天為父,以地為母。今餘欲畜而正之 ,均而平之,誰敵?由始?”
釋義:黃帝說:“人類仰仗上天才能夠生存,依靠大地才能夠獲得食物;人類因此把上天視作父親,把大地視作母親。如今我想養育百姓並引他們入正道,讓他們過上平等而安寧的日子。我應該派誰去做才比較適合?又該從哪裡開始做起呢?”
險若得平
對曰:“險若得平,諶若得正。貴賤必諶,貧富又等。前世法之,後世既員,由果童始。”
釋義:果童回答說:“嚴明法度才能使天下太平,使用刑罰才能夠引導百姓走向正道。懲罰罪人時不應分貴賤,在法度面前要做到一律平等。過去的時代一直效法這個原則,後世的人們也應該遵循這一原則,那麼就從我本人開始做起吧!”
營行氣食
果童於是衣褐而穿,負並而巒,營行氣食,周流四國,以視貧賤之極。
釋義:果童於是就穿著破爛的粗布衣服,揹著殘損的瓦罐子,到處流浪乞食,周遊天下,以此顯示身為大臣也過著極度貧苦的生活。
結語
本篇闡述了三條治國原則:第一,要效法自然,採取恩威並施,把恩惠與刑罰相輔相成。第二,在使用人才時,要按照他們各自不同的才能去任用。第三,在法律面前要人人平等,懲罰罪人不應該區分貴賤與貧富的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