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楊信
當前,各地關於大運河文化帶的建設和文創活動的開展如火如荼。江蘇作家張元鼎則開始遊覽大運河,撰寫反映江蘇省大運河沿線八個城市導遊詞叢書《大美大運河·江蘇風光》(八卷)。張元鼎撰寫導遊詞有著得天獨厚的優越條件:張元鼎的曾祖父張瑞卿曾是晚清大運河上的五品通判。他自幼聽過不少大運河的風情故事。他生長於裡運河畔的、歷史文化積澱深厚的重鎮清江浦,對運河風俗習慣耳濡目染。他知識廣博,熱心於傳統文化的學習、鑽研和寫作,等等。
廣博的知識積累
少年時,張元鼎正處於“文化沙漠”的文革時期,那時遇到的書很少。對待傳統文化,他是飢不擇食。每遇書籍、報刊上有關“古”的“東西”,都饒有興致,頗有“統統吃”的想法,甚至是被批判的知識。在回憶高一批判林彪懸掛“悠悠萬事,唯此為大,克己復禮”條幅時,張元鼎記憶猶新:“此條幅前八字出自《後漢書·李固傳》中,後漢李固等聯名上書大將軍梁冀說:“今當立帝”;“悠悠萬事,唯此為大。國之興衰,在此一舉。”後四字出自《論語·顏淵》:“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上小學時,張元鼎便尤愛歷史故事,諸如三國、水滸、嶽傳、楊家將等連環畫。諸葛亮、岳飛、楊七郎等深深印在腦海裡。上中學時,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和吳承恩的《西遊記》在當時難得一見。他透過向別人借書,有幸一覽。在一定程度上拓寬了視野,即使這樣,遇到的書籍仍然是很少。上高二時,學校讓學生自願購買《漢語成語小詞典》。裡面的典故雖短,卻深深吸引了他。張元鼎沒事就掰著看,以至揭壞了該書,熟悉了許多成語。當時,牆上常掛的畫是一幅中國地圖、一幅世界地圖。輿論宣傳為“胸懷祖國,放眼世界”,也就是“無產階級不僅要解放自己,而且要解放全人類。”求知若渴的張元鼎,便經常看地圖。這些印象深刻的“意外收穫”,成就了他的知識的原始積累。在他現在的記憶裡,分別有五千個左右的人名、地名、詞語和成語。後來,他又愛上了唐詩宋詞和古代散文,並背誦其中的部分名篇。
張元鼎現為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江蘇省作家協會會員。1998年,獲上海大世界地名記憶基尼斯紀錄,並載入《2000年大世界基尼斯紀錄》(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人類奇蹟部分;2004年,相聲《侃三國》被央視《全國相聲小品精品薈萃》集收錄;2007年,發明的漢字簡易輸入法獲國家發明專利,並被《中國智慧財產權報》等稱為最佳輸入法;2011年,故事《較量》獲中國故事節優秀獎、江蘇民間文藝最高獎“迎春花獎”;2012年,《城市名片》《節日風俗》分獲江蘇省首批優秀鄉土教育讀本三等獎;2013年,《古淮河風光》《裡運河風光》分獲江蘇省第二批優秀鄉土教育讀本三等獎和優秀獎,等等。張元鼎多種特長曾被人民日報、工人日報和中央電視臺《鄉約》欄目、上海電視臺《天下第一》欄目、江蘇電視臺《長江視野》欄目及揚子晚報等多家晚報專題報道。
豐富的社會閱歷
張元鼎的《我與清晏園的交集》《我與會館的交集》等九篇親歷、親見、親聞系列回憶文章,寫出了他熱心社會活動的人生歷程。他在《我與周恩來童年讀書舊址的交集》中寫道:“早在1980年植樹節期間,我與清江市園林管理處生產科長朱仰石(現為江蘇省建設廳特聘園博園建設技術顧問,教授級高階工程師)等一行五人,乘坐卡車去周恩來童年讀書處植樹。”“現在,至今猶存的數棵樹枝繁葉茂,長勢旺盛,不禁讓人感慨良多。”1987年,他參加清浦區舉辦的法律知識競賽,獲得了清浦區首屆法律知識競賽一等獎。他在《我與工會的交集》中寫道:“1991年,我參與組織了淮陰市總工會舉行首屆職工燈會。當時,來自市化纖廠十多家彩燈流光溢彩,美不勝收。”1994年勞動節,他組織了清江商場全國謎作展猜,共收到來自北京、上海、哈爾濱、樂山等86個市縣3600多條燈謎佳制。現場氣氛熱烈,使節日更添“濃度”和鬧意。等等。
為了瞭解風土民情,張元鼎經常與社會各階層人士接觸。數年前,他去找三十多年前就認識的劉xx。此人為泗陽籍退伍軍人,清拖工人,懂風水,愛侃空,但早已不上班回鄉,而清拖之地也被開發了。張元鼎估計其可能是泗陽劉集鄉人,便向劉集鄉政府打電話詢問。對方回答有此人。他隨即邊觀光、邊騎車去了劉集。原來,年齡弄岔了。張元鼎想起此人戶口在清拖,便到市局查詢。市局讓他到轄區派出所查詢。結果,查到了劉xx是泗陽某鎮人。張元鼎再次去泗陽。劉xx的兒子回說,其父在崑山某地。於是,張元鼎又去了崑山,終於找到劉xx。真是功夫不負有心人。劉xx聊了一番,並讓張元鼎去洪澤湖畔,去找其姐夫。後來,其姐夫又講了一些風俗和傳說。正因為張元鼎熱心風俗民情,因而寫出的文章接“地氣”,廣受社會好評。其中,關於瘦西湖風亭、大明寺等兩個故事涉及揚州與淮安,金山寺傳說涉及鎮江與淮安,惲南田遊歷香花廟傳說涉及淮安與常州,會元記故事涉及淮安與蘇州,彰顯了古代城市間的文化交流。
綜合的寫作能力
咬文嚼字,張元鼎曾創制一謎:萬丈高樓平地起(湖北縣名二)房、建始。作文寫書何嘗不是如此呢?要寫好書,必須寫好文章,而寫文章功夫應起始短文章、一句話、字和詞。因此,他對咬文嚼字十分重視。一方面,他欣賞北大王力的《古代漢語》等書;一方面,他喜愛猜謎和制謎。市工人文化宮節假日常搞有獎猜謎活動。他透過從字的結構、字的含義和典故去猜,常有所獲。後來,他又來制謎,製成了上千條燈謎,其中數十條燈謎還上了《工人日報》《揚子晚報》《中華當代謎海》和上海電視臺等。張元鼎曾寫過二則格言:“信念是茫茫大海中一葉小舟駛向理想彼岸的強大動力。”“必須學會遺忘。只有有所遺忘,才能有所不遺忘。”
1980年,他寫過一首散文詩《露珠頌》:
世人愛荷,我尤愛葉上之露珠。
她明亮、清潔的外表,一塵不染的品質,沁人心脾。
你看,她像珍珠一樣,鑲嵌在葉上,使荷花韻味更濃,意境更深,就是在其消失的瞬間,還不忘折射光線,造美自然。
這是無聲的詩,這是有詩的畫。
我想:在廣袤的祖國土地上,在悠久的歷史長河中,人生渺小、短暫如同露珠,這巧奪天工的詩畫應如何創造呢?
張元鼎最早寫的這篇短文雖顯稚嫩,但在這咬文嚼字中,透露出他的思想情感、細緻入微的觀察習慣,以及學習的興趣。後來,他發表新聞、散文等各類文章一百多篇,從而客觀上為寫書做了準備。他寫文章是跟著感覺走,全憑興致。很像王子猷訪友:乘興而來,興盡而返。
著書立說,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他系統地、認真地學習了中文、歷史、文物鑑賞等專業的課程,為寫文章和寫書打下堅實基礎。他特別愛好學歷史,有范文瀾、蔡美彪的《中國通史》、王仲犖的《魏晉南北朝史》和西漢司馬遷的《史記》等史學名著。在眾多的古籍中,張元鼎尤其喜歡鑽研西晉陳壽的《三國志》,一是因為受《三國演義》的影響;二是因為對《三國演義》的瞭解,也便於理解《三國志》。2008年,他將寫好的五篇《三國探秘》的文章呈遞給《淮海晚報》。該報總編賈華破例在週末版讓這些文章整版連載。見報後效果不錯,報社有興趣繼續登。於是,他便一邊生產(寫),報社一邊銷售(發)。《淮海晚報》一共發了近三十篇文章,成了該報有史以來連載文字最多的文章。這讓他始料未及。其實,這是功到自然成 。2009年,歷史研究《三國人物探秘》由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2016年,《清江浦文化風韻叢書》(六卷)由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出版,為淮安市文廣新局閱讀推薦作品、淮安市教育局鄉土教育讀本、淮陰師範學院文學院地方文化讀本。其中,《小城故事》(含《侃三國》故事)曾代表江蘇省參加國家民間文藝最高獎“山花獎”角逐。2018年,文學評論《水滸中的三國》由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2020年,為迎接三國開始一千八百週年這一重要的歷史節點,《張元鼎說三國叢書》(含歷史研究《三國人物探秘》、文學評論《水滸中的三國》和長篇歷史小說《蜀漢風雲》)由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為江蘇開放大學閱讀推薦作品。明年,《品評三國》(評論《三國演義》,並附錄《古典文學名著中的三國》)、《三國雜俎》兩部著作也將出版。
特色導遊詞
導遊詞是導遊人員引導遊客觀光遊覽時的講解詞。導遊詞內容涉及歷史、文學、古建、書畫、傳說故事和風土民情等。廣博的知識積累、豐富的社會閱歷和綜合的寫作能力為撰寫好導遊詞叢書《大美大運河》提供了保證。張元鼎撰寫的古典園林導遊詞宛如古代美女,具有美麗、典雅、傳神風韻。
導遊詞忌虛無縹緲。張元鼎將記錄歷史的筆法運用到導遊詞中,簡練、準確、到位,達到了平淡中見神奇。他在徐州市雲龍湖風景區小南湖中寫道:五座橋造型精巧、形態各異,具有自然美和典雅美雙重特徵。蘇公橋為半圓拱橋,位於小南湖南入口處的蘇公橋北接蘇公島,是為了紀念北宋大文豪蘇軾在徐州興修水利而建造的。此橋中間為半圓拱橋,兩端均為板橋。拱橋為石材欄杆,隆起水上;板橋石板結構,緊貼水面。二者結合得自然和諧,彷彿被風吹起的飄帶,在碧波盪漾的襯托下愈顯新穎別緻,典雅優美。泛月橋位於小南湖中部,東連鳴鶴洲,西接蘇公島,名稱取自唐代大詩人李白“輕舟泛月尋溪短”詩句。此橋是一座廊橋,形如畫船、彎月。泛月橋長廊繪畫上有黃樓玩月、陽春觀荷、戲馬秋風、奎山塔影、石狗湖花、佛寺鐘聲、放鶴春曉、雲龍山色等舊八景和湖光山色、彭祖福壽、漢楚王陵、森林公園、龜山漢墓、古彭民居、遺珍博物、漢皇故里新八景。解憂橋位於小南湖東南部,是為了紀念西漢楚王劉戊之孫女劉解憂而建造的。劉解憂(徐州人)作為漢家公主和親遠嫁烏孫國,在西域生活半個世紀之久,為“和藩”做出了貢獻。解憂橋為了與蘇公橋相呼應,與蘇公橋似像(半圓拱橋)非像(無板橋)。此橋秀麗挺拔,氣質高雅,與藍天、美景融為一體。遊客至此,怎不有“何以解憂,唯此一遊,不虛此行”的感受?!雲匯橋之名寓意即為雲龍湖、雲龍山相匯,也反映徐州自古仁人志士風雲際會。雲匯橋為雙橋並行相接兩端,石砌多孔雙道六拱結構。橋頭四個方亭增加了橋的穩固特點,寓意徐州虎踞龍盤。龍華橋是為了紀念東晉高僧法顯而建造的。東晉高僧法顯為我國第一位去印度求法的僧人,曾在徐州建中國第一座具異國建築風格的龍華寺。此橋仿北京頤和園十七孔橋,引橋較長,橋面隆起,形如長龍臥波。
現今許多導遊詞對佈局缺失,讓人在雲裡霧裡,不知東西南北。張元鼎描寫佈局時匠心獨運。為讓遊客對景區有清晰的印象,他根據情節需要,有時開門見山,有時見縫插針,有時佈局、景色並舉。他在寫淮安市清晏園環漪別墅導遊詞時,溶佈局於說景中:環漪別墅依水流,因地形而建,靈動秀美,自然天成,充分體現了古典園林“涉門成趣,得景隨形”的造園理念,誠可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環漪別墅各景點分佈在河流兩岸。北岸從東到西分佈著鹿鶴榭、魁星閣和長廊,為實虛相連,西端用扇亭來點綴,增加景觀的平衡。南岸從東到西分佈著長堤(含紫藤長廊)、柳憑軒和唱晚亭,虛實相連,東端用環漪亭來點綴。這樣,兩岸景點在東段呈南北虛實相對,西段呈實虛呼應。河流東端以五曲橋相連,西端轉往北處以拱橋相連,既富於景觀變化,又使兩岸渾然一體。另外,在南岸景點南邊分佈荷塘,面積較大,拓展了空間,增添了景觀的厚重感。唱晚亭名稱取自王勃《滕王閣序》中“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唱晚亭建在土丘之上,每當夕陽殘照,樹影婆娑,別有一番踏著薄暮,走向餘暉的感受。柳憑軒依柳而建,荷花近在咫尺,置身其中,一邊品茶,一邊賞荷,可以體會“潭清疑水淺,荷動知魚散”的樂趣。漫步長堤,柳藤相依,水光漣漪,宛如在風景畫中。環漪亭具有獨立而完整的建築形象,富於向上和空靈感。五曲橋橋身很矮,緊貼水面,顯得水面開闊。行走橋上,有凌波漫步之感。鹿鶴榭臨水而建,是景觀轉折的應景建築。長廊藏於綠蔭之中,與長堤的路形成鮮明對照。扇亭適應了河流轉彎的需要。魁星閣為環漪別墅的最高處,為鎮景之建築,同時,可以遠眺荷塘月色。
如果說歷史是古典園林的骨架和血肉,那麼,傳說故事便是神韻和風采。張元鼎撰寫的故事有基本忠於歷史的寫實故事、有脈絡可循的傳說故事和結合當地風土民情的風情故事,格調高雅、傳神有趣。他在蜀岡瘦西湖風景名勝區大明寺中寫道:北宋元祐年間,高郵秦觀、淮陰張耒兩學士前來揚州,拜訪師長蘇東坡。大明寺方丈聽得這個訊息,便邀請蘇東坡師生來品嚐蜀岡茶。揚州自唐代就產蜀岡茶,到了宋代蜀岡茶已成為貢品。方丈讓小和尚去西園美泉打來泉水,並把茶團搗碎,用木炭銅爐煮茶。方丈對著湯色明亮、清香濃重的茶水,說道:“水少火多,湯應濃而淡。”蘇東坡會意:“這是方丈出的上聯,要我們對下聯。”為了考一考秦觀、張耒這兩個得意弟子的才幹,是否現在還讓自己得意,蘇東坡便讓秦觀、張耒分別用毛筆寫出下聯。秦觀的下聯是“日前月後,時已晏猶明”;張耒的下聯是:“日前月後,天當暗卻明”。 方丈見蘇東坡兩個弟子的下聯風格相似,頗有水準,十分高興:“二位學士同出蘇老先生門下,並駕齊驅,讓人佩服之至。”蘇東坡說:“上聯中‘水少火多’按事理來說,‘湯應濃’。但按隱語來說,‘水少火多’是‘淡’字。要對出下聯,難度很大。秦觀、張耒對出的下聯著實不易。但下聯仍需改進完善。”方丈、秦觀、張耒三人由衷信仰蘇東坡大才,幾乎屏息靜聽。蘇東坡接著說:“‘水少’二字排在上聯聯首,具有‘統領’和解釋聯中關鍵字的作用。上聯中均為三點水旁的‘湯’、‘濃’、‘淡’三字都是‘水少’。下聯應改為‘日前月後,時當暗卻明’。下聯中均為日字旁的‘時’、‘暗’、‘明’三字都是‘日前’。 這樣,下聯中‘日前’、‘時’、‘暗’、‘明’,對應上聯中‘水少’、‘湯’、‘濃’、‘淡’,豈不更好?!”方丈說上聯時,並未如此周到考慮,現在見蘇東坡改後下聯爐火純青,端起茶杯向蘇東坡敬茶:“諺語‘蘇才郭福,姬子彭年。’蘇才位列此諺語榜首,果然名不虛傳。”秦觀、張耒更是拜伏於地,說:“弟子再下往日功夫,也是自嘆弗如。”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目前,張元鼎已開始了撰寫《大美大運河》行程,猶如大運河上一葉小舟已揚起了風帆。我們祝願張元鼎將乘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浩蕩東風,得到全社會的關注,更快、更好地去實現自由王國中的夢想。
注:圖片來自網路
編輯:楊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