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業集團挾1400億債務,向河南哭窮。
01
50億的求救信
今年河南災情加疫情損失慘重,各行各業受到重創。
河南本地開發商老大建業,也開始哭窮了。
9月9日,一份帶有河南建業集團字樣的《關於企業出現重大風險和危機並請求幫扶救援的報告》在網路流出。
這一份求救信到底是誰洩露出來,暫且不表。
就在求救信流露出來的當天,建業集團連夜舉辦臨時線上媒體溝通會,總裁王俊就外界關注的公司資金狀況、面臨的風險、災情損失等作出正面回應。
所說的內容與信中的內容基本吻合,可見這封信是真的。
“求救信”裡說到:7月份以來,由於汛情和疫情的雙重影響,建業業務發展遭受嚴重損失,且已出現重大風險和危機,誠望得到省委、省政府的幫扶和救援。
為此,建業集團羅列了包括直接經濟損失、經營性損失、運營性損失等各類受損情況。
7月20日的罕見水災造成了其直接損失5.5億元;經營性損失8億元;另外受汛情和疫情影響,建業300多個地產專案停業半停業,但需要支付鉅額運營成本。
近20個商場、酒店停業,將形成巨大運營支出;文旅專案停業,維持運營和人員支出數額巨大。初步測算,以上運營性損失達3億元。
同時,其銷售的300多個專案中,超過50個銷售案場已被關閉,銷售和回款較原計劃減少近30億元......據建業集團計算,累計各種經濟損失逾50億元。
信中的訴求主要有以下幾點:
1、受災之下,經營困難,請求減免稅費;
2、多專案需要延遲交付;
3、眾多專案停工但需要維持運營的高額成本,同時銷售回款不斷下滑,遠低於預期,累積預估有50億以上的損失。
七七八八說了一大通,開口就是50個億...
並且不斷強調,一旦企業出現停工停轉等情況,將導致數以百萬計的人員失業,可能引發一系列的社會問題。
活脫脫一場挾1400億債務,逼宮河南省政府的年度大戲。
3000字,字字泣血,既表達了對自己這幾年的忠心耿耿(稅收的貢獻),又表達了“我要死了你也好過不成”的哀怨情愫,同時抒發了“讓我活下去你不得不這樣做”的救助思路。
戲臺還沒搭好,竟然已經戲癮大發。
多少鄭州打工人,每天五點擠公交,一個月換來的薪水只夠解決溫飽,連件像樣的衣服都不捨得買。家裡揭不開鍋了,誰替他們發一個求救信?
02
河南王,建業
能發出這樣一封求救信,自然也是有點底氣的。
建業是地產老牌企業,深耕河南,固守河南,早早的在國內房企中佔據一席之地,甚至一度領先。
然而,儘管建立起如此巨大的先發優勢,老闆胡葆森卻不像其他房地產企業那般,在全國各地多點開花。
守著河南的市場“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目前河南18個地市早已被建業深耕多年,包括絕大多數縣城也納入版圖,整個河南省基本被他們開發的差不多了。
建業現在有員工2.8萬人,在整個河南省都有專案,共計三百多個專案,相關產業工人多達120萬人。
這個規模非常嚇人,恆大全國到處都是樓盤,全國第一第二的銷售額,也就18萬員工,建業僅僅經營河南地區,營收排在全國34,也有將近3萬人員工。
可見在河南地區,尤其是鄭州地區,其所帶動的就業規模之大。
一旦出事,這幾萬人都將會統統捲鋪蓋滾蛋,甚至包括120萬產業工人也會失業,這對河南來說絕對是個大事兒。
他們的外債現在是30億美元,基本上佔全省境外上市公司發行外債的一半。
從規模上看,建業是當之無愧的河南“地產王”。
2020年9月份的時候,河南房企還結成了所謂的“不降價聯盟”。
牽頭的是誰呢?就是建業集團的老總胡葆森,他是河南房地產協會的會長,名譽會長,而且是商會創會的領袖。
在河南的地塊上,說胡葆森是地產王,他敢說第一,沒人敢說第二,即便什麼萬科、恆大、碧桂園這些龍頭房企,只要你到了河南地界,想做房地產生意,你都拜胡葆森的碼頭,這才是真正的地頭蛇。
胡葆森他的牛逼之處,除了複雜的官商關係,還有他是河南地區的人大代表。每年兩會的時候,胡葆森都是其中之一,已經連續好幾年了,由此可以看出他的影響力有多大。
而且胡葆森兼任“嵩山會”理事會主席。
可能很多人不太理解這個嵩山會。以前如果在河南地上待過的可能知道,河南地區所有的這些商幫有頭有臉的人物,都在嵩山會里。
而且,他還是華夏同學會創始人之一,和馬雲幾乎是一個級別的人物。
就是這麼個能量巨大的企業,現在爆出求救信來,看樣子面子和裡子都兜不住了。
03
希望在哪裡?
錢還沒有要到手,“建業系”四家上市公司:建業地產、築友智造科技、中原建業、建業新生活,因為這封信股價齊齊下跌。
信發了後,比沒發更慘。
不管怎麼說,求救信發出之後,最關鍵的就是“要錢(或者政策)”。那麼,建業能成功嗎?
他們說自己,一為河南崛起做出過貢獻,二沒有偷稅漏稅,三牽涉了百萬人的就業。所以河南省政府必須來救我。而且相關樓盤已經擁有業主近兩百多萬人,還搞了一個足球隊,各位可能都熟悉這個套路了。
所以強調從多方面的意義上來說,建業絕對不能不重視,更不能倒,和某些企業的“大而不能倒”如出一轍。
客觀的講,建業的問題確實比較嚴重,企業出現了重大風險和危機。作為一家河南本土企業,就是河南的“親兒子”,政商關係非同一般。
牽涉到如此多的就業、眾多的業主,無論如何河南省府都會扶一把,不是因為他們“大而不能倒”,而是儘量不要倒,不然會牽扯太多無辜之人。
並且,從歷年的經驗看,能正確處理政商關係的企業,最後都能順利度過難關。
不過,建業的“求救信”,更像是地產行業的群體畫像,標誌著地產行業的寒冬已經來臨。不管能從政府要來多少錢,如果不轉型或者轉型失敗,將無法改變“止於草莽之間”的命運。
何況建業還是輕資產的運作。
什麼叫輕資產專案?說白了就是掛牌專案。
名下什麼洋房,什麼社群,專案一大堆,但是不好意思,他的開發商並不是建業,只是掛名合作而已。
建業即便是輕資產運作竟然也爛尾了,現在中國房企的債務問題成什麼鳥樣了,不用明說大家也能想象的到。
中國房地產行業最大的問題不是高房價高地價,而是預售制度。
這個和當年蛋殼暴雷是一個性質:企業兩頭拿錢,一邊是壓供應商的錢,一邊又拿到了售房款,最終加槓桿到極致。
萬一房企倒閉了,那麼多已經貸款買房的人怎麼辦?房子沒交付,錢都交了。
所以,資金鍊稍有問題就會出現房企逼宮當地政府。
不把預售制度的根管好,房企挾債務、就業、業主,逼宮的事只會越來越多。而地方上不斷的妥協,不斷出政策去救,猶如當年六國“以地事秦”。
抱薪救火,只會讓火越來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