顛覆你三觀的韓劇《窺探》,核心是倫理,還是愛情,抑或是救贖?
近幾年韓劇題材的風向一直都很刺激,一部賺足眼球的《惡之花》將視角聚焦在社會最邊緣的人物:變態殺手的後代身上。《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更是設定了兩個罹患精神疾病的人互相用愛救贖的故事。在韓劇裡,愛情似乎是解救一切的良藥,很少有現實的阻力可以突破男女主之間的感情羈絆。
然而開年的這部口碑最炸的韓劇《窺探》還是瞬間顛覆了觀眾們的心理預期,如果說將一心向善的變態殺手的後代作為主角還算是主流,可直接將怪物本人作為主角之一的,除了依託於經典電影的《漢尼拔》,很少有導演有足夠底氣去嘗試這樣的劇本。畢竟,這個度太難把控了,也很難讓人產生代入感和共鳴。
可《窺探》這部劇還是做到了,它不光用沉重的劇情打動了觀眾,也在合理的範疇內塑造了深刻的角色。《窺探》可能是今年最好看的韓劇之一,它劇情緊湊,全員演技線上,持續高能,而它所帶來的反思與感動,也能讓你回味許久。
變態的後代就一定變態嗎?基因決定一切,還是環境扣動扳機?
故事發生在架空的韓國社會,此時,連環殺人案頻發,民眾人心惶惶。新上任的總統為了安撫人心,請來專門研究基因的劉教授。
劉教授痴迷於研究犯罪和基因之間的關聯,他發現,每一個殺人魔的大腦中都含有相似的基因,攜帶這種基因的孩子,百分之九十九都會有嗜血的慾望,只有那百分之一,會因為基因突變,擁有異於常人的智商。
於是,一個墮胎法案誕生了,總統堅持對每個胎兒進行基因檢測,一旦查出病態基因,就強制實施墮胎。
法案最終未透過,可圍繞它所帶來的連鎖反應,卻影響了很多人的命運。
在一個大雪紛飛的夜晚,一家四口被連環殺手“獵頭者”在野外殘忍殺害,只有最小的那個孩子藏在行李箱裡躲過一劫。
那個孩子,親眼目睹了獵頭者殺害他的家人,將他們的頭顱割下帶走。
讓劉教授始料未及的是,最終被那孩子指認的“獵頭者”居然是多年好友韓瑞俊。
白天,他是道貌岸然的醫生,溫和穩重的丈夫;晚上,他化身獵食者,用無辜者的鮮血取樂,將頭顱當成戰利品,藏在雪人之中。
當傷心欲絕的妻子質問他為何和自己結婚時,他輕蔑一笑:“如果要說,是為了種族繁衍吧。”
憤怒又恐懼的她糾結於是否要將孩子打掉,因為這是攜帶著變態基因的嬰兒,卻在研究所遇見了一個同樣懷著殺人狂後代的護工…….
時光荏苒,獵頭者已在獄中十幾年,當初指認他的倖存者高武治成長為一名嫉惡如仇的警察,誓要手刃仇人為家人報仇。
機緣巧合下,他相識了一名開朗善良的巡警鄭巴凜。
就在此時,新的連環殺手出現,高武治展開調查的過程中卻發現案情和當年的獵頭者息息相關。
劉教授也在此時發現獵頭者的生子成耀漢不僅沒有被扼殺在襁褓中,還成為了一名醫生。
高警探將嫌疑人鎖定為成醫生,卻不知好友景記者在暗中和成醫生聯絡著,她因為自己特殊的過往,也在偷偷跟蹤此案。
隨著調查的深入,受害者越來越多,無辜的小鄭和他的朋友被莫名牽連,事情也愈發撲朔迷離起來……
究竟是雙男主的設計,還是為了反轉的鋪墊?編劇用設定拋下煙霧彈,演員用演技欺騙觀眾雙眼。
在設定上,編劇套用了一個科學理論,引出百分之九十九的變態和百分之一的天才的衝突。而圍繞著這一理論的各種疑問也相繼展開。
基因實驗的背後是否隱藏著什麼?劇中有兩個殺人犯的孩子,哪一個是嗜血的殺手,哪一個是變異的天才?獵頭者是劉教授的朋友,他是否和實驗有關?
兩個殺人犯的孩子,兩個疑似獵頭者的基因,究竟誰是惡魔?
導演還特意展示了兩個小孩的童年經歷:
擁有獵頭者基因的那個孩子令人恐懼,喜歡拿老鼠喂蛇,看著這殘忍的畫面,他的嘴角會露出得意的笑容。
他還試圖活埋自己的弟弟,會在老師面前自殘。
最終,少年的他似乎壓制不住基因裡的邪惡,殘忍殺害了自己的弟弟妹妹和繼父。
而另一個小孩卻天性溫和,富有正義感還喜歡幫助別人。
哪個是變態,哪個是天才,這是劇集中最大的謎團。
編劇不斷地放出煙霧彈,童年的回憶只是偶爾穿插於劇情,卻從來不展示這到底是誰的回憶,而從劇中的蛛絲馬跡又難以推測。這部劇就像是編劇和觀眾之間的角力,輕易浮出的線索讓人不自覺地去推理,然後突如其來的反轉又將原本的故事打亂,讓人一時間摸不著頭腦。
比如一開始你幾乎可以確定性格冷酷的安醫生就是獵頭者之子,可瞬間閃回的片段又告訴你當年那個孕婦似乎和誰做了一筆交易。
可當你把懷疑的目光從他身上移開,下一個場景卻又是他的地下室內掛滿了受害人的照片。
在和編劇比拼頭腦的同時,觀眾也獲得了無比的觀影快感。
與此同時,之所以劇情讓人捉摸不透,演員的表演也功不可沒。
飾演巡警的李昇基在劇中的表現可以說是無懈可擊,而飾演獵頭者的安在旭雖然只是驚鴻一瞥,卻將一個心理極度扭曲,對他人毫無感受和同理心的怪物詮釋得讓人心驚。
幾乎他每一次出現,都讓人覺得脊背發寒,甚至有種韓版漢尼拔的感覺。
同樣的,這部劇裡就沒有演技不線上的演員,精湛的演技不光騙過了劇裡的受害者,也騙過了劇外的觀眾。
就憑這一點,《窺探》就絕對值得一看。
如果真的有上帝,他是否可以聆聽到那個孩子的祈求?
偏向感情戲的韓劇其實很少去探討深刻的社會議題,《窺探》本身也是著重於人物刻畫和他們之間的情感。
這部劇雖然只是將殺人犯基因作為一個設定和噱頭,但藉由這個噱頭,還是不免讓人去思考:人的命運,究竟由什麼決定?情感的連結,是否可以一定程度超脫倫理的範疇?如果你深愛的人,做出過傷天害理的事情,你又該如何抉擇?
片名《窺探》原名是老鼠,意味著實驗用的小白鼠。這似乎也預示了劇中人物的命運,當一個人的人生從出生開始就是一個實驗,發生的一切事情都是為了將你推向深淵的時候,也許只有變成魔鬼,才能對抗這不公平的命運吧?
片中的獵頭者二代,其實也不過是個可悲的玩具。當一個人被最愛的人傷害拋棄,然後又摧殘了精神世界的時候,他就像是一隻從蛇口中倖存的老鼠,唯一能夠活下去的方式,只有將痛苦轉嫁給別的老鼠。
曾經還未變成惡魔的孩童曾在教堂內祈禱,如果真的有神,請您讓我不要變成怪物。
然而事與願違,也許基因真的種下了種子,但是引爆基因的卻不知到底是什麼。
當他覺得被神拋棄,被世界拋棄的時候,他想要嘲諷的,是神,也是自己可悲的命運。
如果真的有神,我想他當時真的沒有看見這個可怕又可憐的怪物吧?
片中引入了精神病態這個概念,所謂的精神病態是指無法對他人產生共情,除了自己誰都不愛的一種人格障礙。
他們無法理解別人的情緒,也無法理解別人也是人這個概念。
對於他們來說,世界就是一個捕獵場,快感來自於捕殺獵物時碾壓生命的全能感。
對於精神病態的最好懲罰,可能不是殺死,而是讓他們體會到從未體會過的情感,然後再次剝奪他們愛的權力。
就像遍體鱗傷的野狼感受到了溫暖,是救贖,也是懲罰。
怪物終於明白了什麼是愛,他終於不再孤獨,可悲的卻是這樣的代價未免太過不公,也太沉重了。
但至少,神還是沒有放棄那個默默祈禱的男孩,無論如何,我想那一刻的他是真誠的,也是善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