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原文
如果說榫卯工藝是中式傢俱的精髓與靈魂,那麼,插肩榫就是這沉澱數千年工藝中的一道優雅景緻。它就好比古建築的斗拱,從最初出於受力的結構設計,漸漸演化為精巧華美的裝飾。它的出現與創新,也有力促進了明清時期紅木傢俱的繁榮與裝飾造型的多元發展。
01
什麼是插肩榫?
古典紅木傢俱應用到的榫卯工藝有很多種,插肩榫是其中一種常見的形式。插肩榫是指腿足在肩部開口並將外皮削出八字斜肩,用以和牙子相交的結構形式。這種榫卯常用於製作案類傢俱,腿足頂端有半頭直榫,與案面大邊上的卯眼連線,腿足上端的前臉也做出角形的斜肩;牙板的正面上也剔刻出與斜肩等大等深的槽口。裝配時,牙條與腿足之間是斜肩嵌入,形成平齊的表面。
永華傢俱:1.5米捲雲紋翹頭條案
材質:巴里黃檀
在結構上,腿足開口嵌夾牙條,而牙條又剔槽嵌夾腿足,使牙條和腿足扣合得很緊。而且案面壓下來的力量越大,壓力透過腿足上斜肩傳給四條腿足,牙條和腿足就扣合得越緊,使它們在前後、左右的方向上都不錯動,形成穩固合理的結構,從而在最大程度上保障了傢俱的穩固。插肩榫可以用在鼓腿彭牙式的明清傢俱上,也可以用在一般式樣的明清傢俱上。
細節展示
02
歷史源遠流長
“插肩榫傢俱” 因腿足面看如劍鋒般的卯合方式而得名。故又稱“劍腿傢俱”,它在傢俱設計的應用起源很早,在晚唐、五代十國時期已經出現,至今已流傳了上千年。據考古發掘證明,晚唐五代時期已經出現了此類傢俱的形象。
五代 江蘇邗江蔡莊出土的木榻
1975年在江蘇邗江蔡莊五代大墓出土了一件深埋一千多年的雲板足木榻,雲板足木榻的形象古樸,腿足肌腱分明,後世明清傢俱中流行的“插肩榫”形象極為相似,從中可以窺探明代插肩榫傢俱的造型風格大體上是承其衣缽而來。
王世襄在《明式傢俱研究》中曾這樣寫到:”明式傢俱插肩榫條案以小型或中型的居多,一般長四五尺至七八尺,長及一丈的少見。式樣變化主要表現在牙腿的輪廓和腿足的雕飾上。”
明佚名 王瓊事蹟圖冊之職掌十庫
國家博物館藏
最早的插肩榫案子原本沒有牙頭,明末清初乃至更後期,插肩榫案子出現牙頭裝飾,主要為雲紋牙頭。漸漸地,出於美觀功能,其裝飾性越來越強,牙頭和牙板的雕刻也越來越精美與繁複,腿足上常裝飾香線腳等。總體而言,插肩榫的變化主要集中在牙頭紛繁變異上,從這些變化也可以大體推斷出傢俱的年代。
03
工藝之美
上海博物館藏
明代紫檀插肩榫大畫案
插肩榫傢俱因剛勁雄健的氣質,散發出簡約大氣的魅力,頗受明式傢俱愛好者的青睞,王世襄就十分痴愛插肩榫大畫案。插肩榫經過無數文人與匠人的磨合,在中國傢俱演進的漫長過程中,淬鍊成一款經典的傢俱樣式。
插肩榫條案各構件各司其職,變化表現在腿及牙子的上。尺寸及風格的變化賦予了傢俱不同的韻味。
比如,平頭案壼門式的牙板起線腳,線條順勢而下,勾勒出花葉狀腿足。平頭案線條幹淨流暢,造型簡潔幹練。
上海博物館藏
黃花梨插肩榫翹頭案
圖來自網路
上海博物館的插肩榫翹頭案是明式傢俱中的經典。黃花梨制,尺寸:長140釐米;寬28釐米;高87釐米。案面用獨板,即“一塊玉”。牙、腿邊緣起燈草線,在腿肩左右的牙條上各透鎪捲雲一朵,圓轉簡潔,生動有力。它尺寸適中,造型雅緻秀美,即使放在現代家居環境中,也毫不過時。
永華傢俱:捲雲紋插肩榫翹頭案
材質:交趾黃檀
除了簡約的設計,插肩榫讓腿足及牙板具有更多變化的空間,因此,插肩榫雖然是夾頭榫的'近親',它和夾頭榫的區別就在外觀上,不同於夾頭榫的筆直工整,插肩榫更加精巧複雜,以追求美觀為宗旨。
其形式多種多樣,根據牙條形狀不同,大體可分為雲型插肩榫和扇形插肩榫兩大型別。但無論何種插肩榫,都給人耐看、精緻、典雅的韻味。
明 黃花梨插肩榫平頭案
L: 90cm,W: 42cm,H: 76.5cm
中貿聖佳2021年春季拍賣會拍品
品味中式傢俱,除了欣賞其造型、雕刻,瞭解其背後的製作工藝更能深化我們對傳統的崇敬之心,小小的插肩榫,我們已不得不欽佩古人的智慧,他們在力與美的結合上真正地做到了完美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