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朝鮮戰爭初期,“聯合國軍”聽到“中國人民志願軍”的稱號後,以為這只是一支小規模的志願者隊伍,並沒有太放在心上。但其實這是現役部隊整建制參戰,彭德懷將軍還曾幽默地說:“什麼志願軍,我就不是志願的!”
自這支部隊首次對聯合國軍發起突襲,只用一個小時就奪回溫井;長津湖一戰將美軍王牌部隊逐出朝鮮東北部;橫城反擊戰中,英勇的志願軍進擊敵人防線,使得東線聯合國軍出現全線動搖跡象。
志願軍的勢頭看起來猛不可擋,似乎只要持續猛烈進攻,勝利就唾手可得,毛主席也下令速戰速決。但是,指揮作戰的彭德懷將軍,卻臉色鐵青匆忙動身趕回北京要見毛主席。這是為何?
強闖毛主席三道門
1951年2月20日,彭德懷匆忙帶了幾個人坐上一輛吉普車趕往安東。在安東下車後,他又匆匆登上中央軍委派來的專機趕往北京。終於,在21日上午,他落地北京西郊機場。
沒有任何休整,彭德懷再次搭乘汽車迅速趕往中南海。好不容易冒著敵人的炮火回到國內,但彭德懷看到熟悉的一切卻沒有一點欣喜之情。他面色沉重一言不發。
到了中南海以後,彭德懷著急闖入,但卻被告知毛主席在玉泉山的靜明園。彭德懷再次上車趕往靜明園。
當他風塵僕僕、火急火燎的進入靜明園後,毛主席的秘書和警衛員趕緊迎上去:“彭老總,請等一等。主席正在休息,你先吃飯,有事等主席起來再說吧。”
一路馬不停蹄從朝鮮趕來的彭德懷哪能等得了。再說,他可是出了名的暴脾氣。在軍中不少將領對他的脾氣都是既敬又畏。
當年,梁興初的38軍入朝後負責穿插任務,但因為他的猶豫,導致部隊沒能按時到達地點,就那樣放跑了美軍,使得志願軍計劃落空。彭德懷暴怒不已,開會時,當場拍桌子大罵梁興初是鼠將。
不僅如此,彭德懷還當場放話要斬馬驥。罵到最後,梁興初實在忍無可忍,再也坐不住了,連飯都沒吃就走了。可想而知,彭德懷的脾氣有多急。
所以,警衛員的阻攔對彭德懷來說根本沒用。他一把推開警衛員,嘴裡說著:“我有急事向毛主席彙報!”同時推門而入。
睡夢中的毛主席被彭德懷的大嗓門吵醒後,趕緊坐起身來穿衣服。看到彭德懷進來,毛主席不但沒有生氣,而是笑著調侃彭德懷:“只有你老彭才會在人家睡覺的時候闖進來提意見”。
其實,毛主席一直對睡眠有很高的要求,他不喜歡睡覺時被打擾。所以當時對住所只提出一個要求,就是:安靜。早在三大戰役時,因為工作強度高,作息不規律,再加上他喜歡晚上工作,生物鐘被打亂,一直有入睡困難的問題。常常需要安眠藥或者少量飲酒助眠。
所以,每次毛主席入睡後,衛士們為了避免發出聲音,都不會隨意走動,也不會咳嗽。為了讓毛主席睡個好覺,他們甚至經常在白天趕鳥。
看著著急忙慌的彭德懷,毛主席知道他為了彙報工作,肯定還沒吃飯。所以囑咐他先去吃飯,否則不聽彙報。
無奈之下,彭德懷只能將一肚子的話暫時嚥下去,聽從毛主席的命令,乖乖去吃飯。
一番狼吞虎嚥後,彭德懷再次來到毛主席面前,開門見山地說道:
“主席,我這次冒險回來,其實是因為國內對志願軍在朝鮮戰場上面臨的困難瞭解太少,如果不盡快解決,必將影響到朝鮮戰爭的勝負。”
原來,第三次戰役結束後,毛主席認為儘快發起第四次戰役,就能定下大局。於是在1月28日指示彭德懷發動第四次戰役。此次戰役中,志願軍傷亡較大,軍隊補給線更是長達500公里。
在五分之四軍隊沒有空軍掩護,頻繁遭受聯合國軍轟炸,糧食彈藥補給出現嚴重問題,很多士兵甚至在零下三四十度,穿著單衣作戰,數千人被凍死凍傷的情況下,彭德懷再也忍不下去了。
他一向愛兵如子,早在1926年擔任團長時,他就將每個月領到的幾百塊大洋,在團裡建了一個“救貧會”,用於救濟那些生病受傷,或者家庭貧困計程車兵。
因為他自己也出生貧困,幼年只讀了兩年書就輟學務農,小小年紀就下煤窯打工。15歲時參加饑民鬧糶,18歲就在連隊裡秘密組織“救貧會”。
朝鮮戰場上,他更是對士兵照顧有加。當時他住在一個搭建在山洞裡的木板棚子裡,房間頂部與四壁全部滴水,地下還有流水,冬天非常陰冷。當朝鮮民兵連提出要給他修整木板棚時,他卻讓民兵連給通訊員與警衛修房子。
而且,他每到晚上,總是把別人送給他的大電爐,趁著警衛員睡著對著他們的床鋪。有時候辦公到深夜,實在不方便搬電爐,他就把自己的被子軍毯等厚衣物蓋在這些年輕人身上。
所以,看著士兵承受這樣大的苦難,他難過得眼淚在眼眶裡打轉。而且他認為,在這種艱難的條件下,或許無法在短時間內打敗敵軍。因為擔心無法在電報裡說清楚,他這才火速趕回來與毛主席等人面聊。
聽到彭德懷說有嚴重困難後,毛主席表情立即嚴肅起來,追問具體哪裡有問題。彭德懷分別從戰鬥力、物資、士兵身體情況等方面總結現有問題:
“一是經過三次戰役後,傷亡很大,既不能抓到俘虜補充自己,也不能就地動員青年參軍,戰鬥力已明顯削弱。二是敵機轟炸,道路、車輛毀壞嚴重,物資供應很不及時。三是正是嚴冬季節,朝鮮東西兩面是海,寒風襲人,而戰士經過作戰,衣服鞋襪均破爛不堪,生病凍傷已是普遍現象。四是三八線以南是無糧區,幾十萬志願軍既得不到充足的糧食,更得不到新鮮蔬菜,斷炊現象非常普遍,戰士靠一把炒麵一把雪堅持作戰,營養不良,體力下降,甚至許多人患夜盲症,嚴重影響戰鬥力。美軍飛機晝夜轟炸,而我們現在一無空軍掩護,二無足夠的高射火炮,如不能有效地保障後方運輸,我們就無法儘快取得戰爭勝利。”
說完這些,彭德懷哽咽落淚。毛主席沉思一會兒之後,緩緩說道:“中央確實對朝鮮戰場上的情況不是很瞭解。你說得很對,這場戰爭能速勝就速勝,不行就放緩一點。”聽到毛主席接受自己的意見,彭德懷心裡終於放鬆了一些。
會上拍桌怒斥
為儘快提出解決方案,毛主席立即通知周恩來,召集政務院以及軍隊相關領導,與彭德懷一起開會研究,想辦法落實前線支援問題。
會議開始前,滿心想要儘快給前線士兵帶回好訊息的彭德懷,早早來到中南海居仁堂。等到其他人員到齊後,彭德懷迫不及待將志願軍面臨的問題詳細介紹給他們。並強調,這些問題如果無法得到很好解決,將影響戰爭的結果。
末了,彭德懷語氣深沉地說道:“希望全國各行各業、各部門能夠全力支援前線,尤其是空軍與高射武器,應該儘快前往朝鮮掩護後方運輸線。”
周恩來首先表態,一定盡一切努力支援志願軍。但是蘇聯方面卻拒絕給前線提供必需的空軍、高射炮部隊。
彭德懷雖然有些惱火,卻一直強壓即將爆發的情緒,他想聽聽其他人怎麼說。但有些幹部藉口國內機構剛成立,很多問題一時間無法解決,意思就是也提供不了什麼幫助。
彭德懷徹底被激怒,拍桌子起身怒吼道:
“這也困難,那也困難,我看就是你們愛國,難道志願軍戰士們都是豬?他們不知道愛國?你們去前線看一看,戰士們吃的什麼,穿的什麼!現在第一線部隊的艱苦程度甚至超過長征時期,傷亡了那麼多戰士,他們為誰犧牲?為誰流血?現在既沒有飛機,高射火炮又很少,後方供應運輸條件根本沒保障,武器、彈藥、吃的、穿的,經常在途中被敵機炸燬,戰士們除了死在戰場上的,還有餓死的、凍死的,他們都是年輕的娃娃呀!難道國內就不能克服困難嗎?”
彭德懷的憤怒,或許在場的人無法感同身受,但他自己很清楚志願軍的苦,以及他們高漲的愛國情懷。
在長津湖戰役中,志願軍僅27軍在第一天行軍中,就凍傷700人,20軍和27軍就有三個連隊計程車兵,呈戰鬥隊形全部凍死在設伏地點。南逃途中目睹這一壯烈場景的美軍指揮官,看著這些手拿鋼槍、注視前方,彷彿下一秒就要躍然而起的“冰雕”,不由得敬了一個軍禮。
究竟是怎樣的鬥志與情懷,支撐著他們在零下三四十度的冰天雪地裡,穿著薄棉衣一動不動的?或許可以從冰雕連一位戰士留下的詩中找到答案:
“我愛親人和祖國/更愛我的榮譽/我是一名光榮的志願軍戰士/冰雪啊/我決不屈服於你/哪怕是凍死/我也要高傲地聳立在我的陣地上。”
對此,有人感嘆:勇士與陣地同在,英雄與日月同輝!
彭德懷的這一聲怒吼,讓會場的人面面相覷,一時間都不知道該說什麼。新中國剛剛成立,大家也確實各有難處。但是,周恩來非常清楚,如果不是被逼到一定程度,彭德懷不會這麼著急回來,更不會直闖毛主席臥室。
他趕緊安撫道:“彭總不要著急,我們一起想辦法解決這些困難!”雖然會議進行了很長時間,但最終依舊沒有結果。而此時,朝鮮戰場上形勢緊急,急需彭德懷前去主持大局。
無奈之下,彭德懷只得再次奔赴前線。臨走前,周恩來向他許諾:“我會繼續召開會議,一定解決你們前線的困難!”彭德懷感激地說道:“謝謝總理!”“是我們應該感謝你,感謝前線的戰士們,是你們與敵軍英勇作戰,保衛祖國。”周恩來感慨地說道。
周恩來確實做到了他對彭德懷的承諾。透過繼續召開軍委會議,對加強志願軍第一線兵力以及後勤供應做出幾項重要決定:
- 國內所有部隊到朝鮮輪番作戰,替換一線部隊休整,鍛鍊其他部隊。
- 從蘇聯購進幾十個師的武器裝備,同時讓改裝的空軍和高射炮部隊前往朝鮮掩護後方交通線。
- 呼叫各種物資支援前線,國內為志願軍製作炸面以及罐頭食物。
- 號召各行各業購買飛機大炮支援。
這些措施的實施,極大緩解了前線人員的困難,並大大提高他們的戰鬥力。為確保戰士們不再被凍傷,中央緊急成立東北軍服廠,周恩來更是每天兩次電話,詢問志願軍軍服的生產與呼叫情況。
期間,周恩來還再三叮囑,一定要給志願軍用新棉花。因為新棉花更乾淨,方便志願軍負傷後隨時止血。
在黨中央的號召下,東北地區成為支援抗美援朝戰爭的重要基地,給前線提供大量軍服、食品、彈藥等急需的軍需物資。短短几個月內,僅僅東北地區的四大城市,就為志願軍提供了上百萬套軍服。
全國其他地區的人民,無論是工人還是學生,也都積極相應號召,為志願軍們縫製棉衣等。使得志願軍的需求得到保障。
志願軍的棉衣震驚敵方
雖然生產跟上了,但如何將這些物資安全送到前線卻是一個難題。佔據空中優勢的美軍,深知削弱志願軍強大戰鬥力的重要手段,是毀掉後方供應。因此,他們從1951年7月,開始集中火力,對運輸中的志願軍物資進行轟炸。
起初由於缺乏經驗,再加上這些物資運輸季節性強、數量龐大且集中,中間環節繁瑣,物資到站沒能及時疏散,在敵軍的轟炸下造成重大損失。最終導致東線的志願軍無法及時換裝,在炎熱的夏天,還穿著冬天的棉衣。
後來吸取經驗後,為了確保士兵們在冬天儘早穿上棉衣,不再受凍傷之苦。彭德懷下令:
所有後方機關,以及沒有戰鬥任務的人員,要集中一切力量運送棉衣。力爭在9月底10月初發放完畢。
這一次,為了避免美軍轟炸,志願軍首先從防空入手,由各軍回國領運或者突擊直達運輸,同時縮短運輸中途停留時間。
在志願軍後勤系統緊張而又有序的組織下,他們迅速又準時地將冬裝運達部隊。而且,與之前夏裝30%的損失相比,此次143萬套冬裝,只損失了0.52%。之後,志願軍一直採用這種運輸方法,物資幾乎沒再受到過損失。
志願軍的軍服,不僅在數量上得到了滿足,在質量上也得到很大改進。自彭德懷回國反饋問題以後,周恩來一直密切關注前線戰士們的需要。
在他的親自過問下,解放軍總後勤部隊,還對軍服存在的問題進行了研究。根據志願軍的反饋,從士兵的帽子、鞋子、衣褲等結構上做改進。
經過多次改進,軍服達到了實用、耐用、堅固、防寒、保暖等要求,更加適應士兵們的作戰需要。
1951年10月,入朝作戰的志願軍迎來第二個冬季。與前一年相比,這個冬天他們過得很暖和。此時他們已經全部穿上了厚厚的新棉衣,就連志願軍戰俘營裡的俘虜,也因為早早穿上新棉衣而樂的合不攏嘴。
而此時各項裝備都更加先進的敵軍,卻還沒有穿上棉衣。當志願軍出現在板門店談判時,他們看著穿著棉衣的志願軍,驚訝的說道:“轟炸的這麼厲害,沒想到你們竟然能穿上棉衣,而且還比我們要早。”語氣中有不可思議,當然也有佩服之情。
對於這場全國人民團結一心的大援助,志願軍五六四部隊的一個指戰員,給負責冬服生產的總後勤軍需生產部寫了封感謝信:
“我們在寒冬之前就收到你們做的棉衣、棉大衣和棉皮鞋,真是喜得合不上嘴。我們一定要用抗美援朝的勝利成果來回答祖國人民對我們的熱情關懷和殷切期望。”
士兵們沒有食言,他們透過這場戰爭,實現了保家衛國,也打破了美軍不可戰勝的神話,同時使得我國國際威望空前提高。國民的民族自信心與自豪感也大大提升。
這場勝利,離不開毛主席、周恩來、彭德懷的正確領導,以及志願軍的奮不顧身和全國人民的團結一心。讓我們銘記所有做出過努力的英雄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