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時,蜀主收到了淮南送來的幾隻鶴,便命宮中畫師畫鶴於偏殿牆壁之上。
畫成,畫中仙鶴栩栩如生,有因白露降臨而警戒的,有俯身啄食青苔的,亦有整理羽毛、仰天長唳、翹起一足的,無不精彩,以至於引來真鶴棲息於牆邊。
蜀主讚歎不已,將偏殿稱為“六鶴殿”。蜀中貴族豪富也紛紛效仿,四方購求這位畫師的作品。
《益州名畫錄》中記載的這則故事雖然難辨真假,但這位因畫作活靈活現而名聲大噪的畫家,卻留名畫史,他就是五代時期著名花鳥畫家——黃筌。
黃筌,字要叔,四川成都人。五代時西蜀畫院的宮廷畫家,歷仕前蜀、後蜀,官至檢校戶部尚書兼御史大夫,北宋時,任太子左贊善大夫。其子黃居寶、黃居菜也都長於繪畫。
黃氏父子任職於宮廷,所畫之物多為京中的奇花珍禽,線條勾勒得精巧細緻,設色富麗,其繪畫風格被譽為“黃家富貴" ,對於北宋宮廷花鳥畫也有深遠的影響。
黃筌之畫作有三百餘幅收錄於《宣和畫譜》,足見徽宗皇帝對其畫風之推崇。現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的《寫生珍禽圖》正是黃筌十分難得的傳世真跡,也是存世宋代花鳥畫代表作。
寫生珍禽:高超的寫實能力
黃筌長期就職於宮廷,眼中所見的珍奇花木、鳥蟲不在少數。這種氛圍的浸潤下,他也練就了非凡的寫實能力。
《寫生珍禽圖》所描繪鳥、蟲、龜共計二十四隻。禽鴿姿態各異:或攏翅靜立,或昂首鳴叫,或振翅飛翔,或向前俯身作捕獵狀;蟲龜也以俯視和側視的不同角度角度描繪,形體動勢皆無差池。種種鳥蟲龜甲纖亳畢至,栩栩如生,體現出了黃筌高超的寫實能力和作畫技藝。
線描在中國古代繪畫中具有非凡的地位。在南朝謝赫提出的“六法”之中,“骨法用筆”居於第二。在《寫生珍禽圖》一作中,黃筌的用線已然臻於爐火純青之境。
首先,他的線條筆法純熟,善用不同的筆調區分質感。如,鳥足、蟲足和龜甲多用直線、短線,轉折分明,表現出硬挺而有力的質地。
鳥的翎羽、蟲的觸角則精妙地把握住了提按力道,用具有粗細變化的長線條勾勒出它們軟而不綿的形態。
再者,黃筌對於線的色也十分考究。《寫生珍禽圖》中,鳥的外輪廓往往不會使用過重的艷,鴯喙、足、翅膀和尾部則以濃墨提神。
對於墨色的區分,能夠賦予畫面更好的虛實節奏感,也使得動物形象更加生動。精緻的線稿還為“隨類賦彩”打下良好的基礎。
黃筌繪畫的長處便在於設色。《寫生珍禽圖》 中,色彩的使用也同樣具有寫實精神,畫作皆依據動物原本的情態進行著色。
整幅作品的主色調為墨、赭、灰、白四色,顯得十分古雅,僅在畫面中心繪有-只紅色的鳥和一隻紅色的甲蟲。這樣的安排應當是有意為之,有提神點睛之妙。
“付子居寶習”:贈與次子的寫生稿
傳統工筆花鳥畫中,畫面構圖與空間佈置往往十分考究,留白更是常見的意境表達手段。比如曾在拍賣市場以高價成交的宋徽宗《寫生珍禽圖》。
然而,黃筌《寫生珍禽圖》中的二十餘隻禽鳥、蟲、龜,卻採用了一種近乎平鋪式的構圖,畫面中的動物似乎並不處於同一空間之內,而是相對獨立地散佈於絹面上。為何會採用這種形式呢?
畫面左下角一行娟秀的小楷:“付子居寶習”,揭示了這幅畫的真正屬性——這是一幅黃筌贈與次子黃居寶習畫用的示範稿。
“師資傳授'是中國傳統繪畫中一項非常重要的內容。示範與臨摹則是師徒間必不可少的互動環節。一些生活年代較晚的畫家甚至專門將這類示範的稿本整理成冊,如清代龔賢《龔半千課徒畫稿》。
《寫生珍禽圖》涉及到的一對"師徒”的特殊性則在於——同時也是一對父子。
郭若虛《圖畫見聞志》載:黃居寶,字辭玉。黃筌次子。“少聰警,多能與其父同事蜀為待詔。後累遷水部貧外郎,亦工畫花鳥松石兼善八分。
根據《圖畫見聞志》和《宣和畫譜》記載,黃居寶與其父黃筌、其弟黃居菜一樣,擅長花鳥畫,亦喜作八分書。可惜年未過四十便去世了。他的作品有41幅被收錄在《宣和畫譜》之中,或許也算不負了其父的殷殷期望。
《寫生珍禽圖》宋代寶藏於內府,畫幅鈐有“睿思東閣”“瑤暉堂印”等印;後歸賈似道,有其“秋壑”“悅生”"長”三印。明清時期經數位收藏名家鑑藏,隨後入於乾隆朝內府並著錄於《石渠寶笈》。
溥儀遜位後攜出宮;解放後入藏東北博物館(今遼寧省博物館), 後轉入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
除去《寫生珍禽圖》最初想要贈與的物件黃居寶,由於屢入內府,這張畫想來也成為了宮廷繪畫名家們的臨摹物件。
同樣承襲了黃筌繪畫風格的其季子黃居菜,在北宋初年仍活躍於宮廷畫壇,引領著院體花鳥的繪畫風尚,使之成為宋代院體畫的“一時標準”。
宋徽宗趙佶本人、北宋崔白、元代王淵等人都是黃家花鳥繪畫體系的傳承者。
縱使《宣和畫譜》所藏黃筌畫作數量超過三百幅,如今卻僅餘這樣一幅寄 予著父愛的課徒稿。它歷經千年,輾轉多人之手,最終為今人所見,不知是古人之幸,亦或是今人之幸呢?
關於《寫生珍禽圖》
現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一般認定為五代西蜀畫家黃筌唯一的傳世真跡;採用了散佈式的構圖;是黃筌留給次子黃居寶的示範本;作品具有高度的寫實性,精準而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