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nsored links

種業振興打出組合拳

種業振興打出組合拳


上圖 第八屆寧夏種業博覽會展出350餘家企業的4000餘個品種的種子產品,為制種產業發展、農戶科學選種搭建平臺,讓小種子開啟大市場。

新華社記者 王 鵬攝

右圖 員工在內蒙古民豐種業有限公司資源庫儲存馬鈴薯脫毒資源苗。

近年來,烏蘭察布持續加大科研投入,積極推進馬鈴薯育種產業化發展,實現了種薯智慧化、工廠化、標準化生產。

王 正攝

嶽麓種業峰會日前釋出的《中國種業年度十大程序事件(2020.10—2021.9)》報告顯示,目前我國農作物自主選育品種面積佔比超過95%,畜禽核心種源自給率超過75%。但是,種業發展基礎仍不牢固,良種對糧食增產的貢獻率為45%、對畜牧業發展貢獻率為40%,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較大空間。

接受記者採訪的種業界人士表示,實施種業振興行動,以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安全為前提,以科技自立自強為支撐,在“一粒種子”上做大做好文章,不只是要把飯碗端得更牢,更是為了14億多中國人吃得更好。

摸家底

種子是農業的“晶片”。農業農村部種業管理司副司長楊海生說,從產業鏈供應鏈來看,我國種業總體上是安全、可控的,尤其是在保生存的種源上,比如兩大口糧作物,立足國內供種沒有問題。但是,從全球範圍來看,我國有些品種有些領域與國際先進水平有明顯差距。比如玉米、大豆單產水平大體是世界先進水平的六成,比如白羽肉雞祖代種雞、部分設施蔬菜品種進口占比較高。這體現了種業好不好、優不優的問題,也反映了與人民生活需要還有明顯差距。

“從種業創新體系來看,存在‘四重四輕’現象:一是重眼前需求輕長遠規劃,長期系統佈局不夠;二是重品種審定輕場景應用,產業導向不明;三是重專案實施輕體系建設,資源配置不優;四是重種子創新輕種業創新,全鏈條創新不足。同時,農業科技創新存在的最大短板之一就是創新要素分散,開放協同薄弱,存在產學研用對接難、專案基地平臺人才融合難、協同創新跨界難和社會資本資源進入難‘四大難題’。”科技部中國農村技術開發中心主任鄧小明說。

短板就是潛力,差距也是動力。自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打好種業翻身仗以來,種業的重要性和發展種業的緊迫性進入大眾視野。“黨中央出臺了一系列強有力的政策,各地採取了許多硬核措施,一場種業翻身仗迅速打響。種業自主創新好事連連,種業基地平臺建設大事不斷,種業加快引領農業現代化發展。”中國農業技術經濟學會會長陳萌山說,種業年度十大程序事件鮮活地記錄了一年來我國種業發生的新變化,令人振奮。

育良種

唯有實現優良品種的自主可控,中國種業才能真正沒有軟肋。在專家看來,我國種業與發達國家的差距首先是種質資源引進挖掘不夠。我國大部分是本土資源,而且鑑定利用不足,導致了育種的遺傳基礎選擇空間小。在種質資源的收集利用方面,我國種質資源主要來自國內,儲存在科研單位和企業,約80%的種質尚未充分鑑定;而美國約四分之三的種質資源來自全球,企業是種質儲存、鑑定、利用的主體,實現了資源充分利用。

沒有自主的資源,就沒有自主的品種。自2021年3月起,我國在全國範圍內開展農作物、畜禽、水產養殖種質資源普查。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規模最大的普查,計劃用3年時間,全面完成資源面上調查、收集鑑定和入庫儲存。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農科院作物研究所所長錢前說,不論是以矮稈資源利用為標誌的第一次“綠色革命”,還是利用“野敗”型野生稻資源育成雜交稻的巨大成功,都說明作物育種的每一次突破,均離不開優異種質資源的發掘利用。農作物種質資源已經成為種業競爭的焦點,加強種質資源保護利用是打好種業翻身仗的第一仗。

沒有新品種保護,就沒有創新動能。農業農村部植物新品種測試中心審查員鄧超介紹,截至2021年6月底,共受理申請農業植物品種保護43112件,其中2020年受理申請7913件,同比增長12.5%,連續4年居世界第一。打好種業翻身仗,要以種業智慧財產權保護制度為保障,推進種業全鏈條智慧財產權保護。2021年8月,種子法修正草案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次會議審議。全國農技中心主任魏啟文表示,此次修訂種子法,擬建立實質性派生品種制度,讓我國的植物育種保護水平與世界發達國家同步。這對激勵育種原始創新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沒有獨特的實用品種,就沒有強有力的推廣應用。國慶假期,江西贛州定南縣龍塘鎮長富村的玉米基地吸引了不少遊客採摘。基地佔地200畝,依託富硒土壤,引種了優質甜玉米新品種。“品種是新金甜1號和新金甜3號,分別適合低溫和高溫條件種植,都具備較強的抗病蟲害和抗倒伏能力。”基地負責人鍾國光說,甜玉米主要銷往廣東市場,每畝年淨利潤達1600元。國家玉米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中國農科院生物技術所所長李新海說,我國玉米育成品種型別不斷豐富,從追求單株產量到提高抗逆性的群體產量,一批青貯玉米、加工型玉米、鮮食玉米等新品種走向大田。

強企業

種業是一個立足高科技、依靠高投入的產業。其中,種企對科研持續投入,對科研成果負責,從科研成果中受益,是種業的主體。

袁隆平農業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國的龍頭種企,其雜交水稻和玉米市場佔有率居國內第一。公司董事長毛長青這樣看待中外種企發展的差距:跨國種業巨頭已進入“常規育種+生物技術+資訊化”的育種“4.0時代”,實現了優良基因性狀定向聚合的智慧化設計育種。我國種業尚處在以雜交選育為主的育種“2.0時代”,育種效率差距較大。資料顯示,國際種業巨頭研發投入比我國全部種企研發投入總和還要高2倍以上。育種水平的差距是導致我國玉米等作物單產不及美國等發達國家的主要原因之一。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水稻研究所所長鬍培松表示,我國種業長期存在的問題是企業規模小,組織化程度較低,全國種業年產值約1200億元,卻容納了數千家種業企業。同時,企業創新能力不強,現代企業管理制度不完善,高水平人才欠缺,資訊化管理水平不足,國際化發展剛剛起步。可喜的是,近年來,商業化育種正從以科研單位為主體向以企業為主體逐步過渡,以企業為主體研發的品種實現數量井噴。

種企自立自強要有一批產學研結合的創新聯合體和關鍵共性技術平臺。湖南省科技廳副廳長賀修銘說,湖南省政府與中信集團去年共同組建了嶽麓山種業創新中心,相關高校、院所、企業等科研力量共同參與。嶽麓山種業創新中心董事長田冰川介紹,中心建設了分子育種、生物智慧大資料2個共性技術中心和水稻、畜禽、水產等8個專業研究中心。力爭5年內創制100個以上具有重大應用價值的新基因新材料新品系新品種,實現種業產值超過500億元,孵化一批核心企業實現科創板上市。

春華灼灼,秋實離離,種業振興的時代之歌,正在廣闊原野激盪。(經濟日報記者 喬金亮)

來源:經濟日報

分類: 文化
時間: 2021-10-20

相關文章

“百年百大考古發現”初評揭曉 河北8項考古發現入圍終評

“百年百大考古發現”初評揭曉 河北8項考古發現入圍終評
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記者田恬)日前,由國家文物局指導,中國考古學會.中國文物報社主辦的"百年百大考古發現"遴選推介活動初評結果出爐,河北省滿城漢墓.泥河灣遺址群.戰國中山王墓.燕 ...

前五獨佔二席:“百年百大考古發現”,陝西17項入選

前五獨佔二席:“百年百大考古發現”,陝西17項入選
1921年,因"仰韶文化"遺址的考古發現,標誌著現代中國考古學之始.至今,已百年. 現代考古學之於中國意義,可用梁思成這句話:"一個民族的自大和自卑,都源於對本民族歷史文 ...

“百年百大考古發現”初評結果揭曉 江西5項考古發現入圍終評

“百年百大考古發現”初評結果揭曉 江西5項考古發現入圍終評
來源:南昌廣播電視臺 近日,"百年百大考古發現"初評結果揭曉,160項考古發現入圍終評.其中,江西共有南昌西漢海昏侯墓.萬年仙人洞和吊桶環遺址.新幹商代大墓.景德鎮明清御窯廠遺址. ...

北京文博丨近年來北京大運河文化帶的重要考古發現——玉河通惠河、西板橋

北京文博丨近年來北京大運河文化帶的重要考古發現——玉河通惠河、西板橋
2021北京(國際)運河文化節 近年來北京大運河文化帶的 重要考古發現 大運河是中國古代創造的一項偉大工程,是世界上距離最長.規模最大的運河,包括京杭大運河.隋唐大運河.浙東運河三部分,它橫跨北京.天 ...

北京文博丨近年來北京大運河文化帶的重要考古發現——大運河故道、小聖廟、善人橋

北京文博丨近年來北京大運河文化帶的重要考古發現——大運河故道、小聖廟、善人橋
2021北京(國際)運河文化節 近年來北京大運河文化帶的 重要考古發現 大運河是中國古代創造的一項偉大工程,是世界上距離最長.規模最大的運河,包括京杭大運河.隋唐大運河.浙東運河三部分,它橫跨北京.天 ...

紂王只在牧野敗了一仗,為何就匆匆自盡了?殷墟考古發現真相

紂王只在牧野敗了一仗,為何就匆匆自盡了?殷墟考古發現真相
1976年3月,陝西臨潼出土了一件西周早期的青銅器-利簋,由於利簋上鐫刻了武王伐紂的第一手資訊,因而也被稱為武王徵商簋. 根據利簋上的銘文顯示,周武王在甲子日早晨與紂王大軍交戰,不到一天時間就滅亡了商 ...

盜洞打得既準又深,考古隊發掘時跟著洞口走,取得重大考古發現

盜洞打得既準又深,考古隊發掘時跟著洞口走,取得重大考古發現
三門峽虢國墓地M2001號墓 本文作者 倪方六 1955年7月,國家決定根治黃河水害,開發黃河水利. 在成立水電壩址查勘隊的同時,還由時文化部和中國科學院聯合組成了"黃河水庫考古工作隊&qu ...

假如人類考古發現了雷姆利亞文明和亞特蘭蒂斯文明

假如人類考古發現了雷姆利亞文明和亞特蘭蒂斯文明
相信對考古感興趣的朋友都會有意無意的看到一些超出自己認知的一些東西,比如杜利巴石碟,喀納斯線條,腳踩三葉蟲化石,和一個無解的精密儀器等等! 今天我們說的不是這些未解的東西,而是假如人類考古發現了亞特蘭 ...

山東兩個大墓考古發現,一個被盜,但依然出土珍貴瓷器和漆器

山東兩個大墓考古發現,一個被盜,但依然出土珍貴瓷器和漆器
2017年,青島西海岸新區張家樓鎮土山屯村一處漢代家族墓地正在進行考古發掘,發掘已然進入尾聲,這是整個發掘區域內最後的4座墓葬,要知道此前其他墓葬出土的文物對後世研究西漢時期生活習慣.風俗祭祀有了更為 ...

考古發現40萬年前古代人類已利用大象骨頭製作各種工具

考古發現40萬年前古代人類已利用大象骨頭製作各種工具
古代人類可以利用大象的骨頭製作出一些工具.最新一項考古研究中,來自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的考古學家 Paola Villa 和她的同事,對義大利一個有大量大象死亡的地點進行挖掘考古,並發現了這些人工製 ...

有哪些歷史常識被考古發現推翻了呢?

有哪些歷史常識被考古發現推翻了呢?
歷史是一個不斷延伸的過程,"現在"正不斷的成為歷史,"過去"則不斷的被確認.這就意味著歷史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幾乎每一天都會有新的發現,每一個新的發現都可能對以往 ...

發現北京一戶人家,60㎡住下1家6口還清爽又敞亮,這設計真厲害

發現北京一戶人家,60㎡住下1家6口還清爽又敞亮,這設計真厲害
都說設計能夠改變生活,看到北京這戶人家的改變後,真正讓我心悅誠服了!60㎡房隔出3室1廳1書房,1家6口入住舒舒服服,太牛了! 先給大家介紹一下這套房子改造前是什麼樣子吧.60平米的小房子內,住著一家 ...

考古發現明確遼上京西山坡佛寺遺址佈局
新華社呼和浩特9月23日電(記者魏婧宇)日前,記者從遼上京考古隊獲悉,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員透過對遼上京皇城西山坡佛寺遺址進行考古發掘,明確了西山坡佛寺遺址的佈局. 遼上京遺址位於內蒙古赤峰 ...

青海入圍

青海入圍
"百年百大考古發現" 初評結果揭曉 我省兩項考古發現入圍終評 9月18日,記者從省文化旅遊廳獲悉,由國家文物局指導,中國考古學會.中國文物報社主辦的"百年百大考古發現&q ...

關於中華大地上的那些小知識(河北保定篇-易縣)

關於中華大地上的那些小知識(河北保定篇-易縣)
1.易縣,古稱"易州",因縣境內有條河名易水,故而得名,地處保定市西北部,行政區劃程式碼130633,總面積2534平方公里,2020年末常住人口48.55萬人. 保定市行政區劃圖 ...

百年考古行走

百年考古行走
文小可 青龍鎮遺址地處上海市青浦區北部,臨近嘉定.崑山兩區市,老地名稱"舊青浦".青龍鎮遺址的考古發現令此地一舉聞名.田野考古的底色還是"田野",農村是田野考古 ...

中國考古百年 | 甘青考古一百年

中國考古百年 | 甘青考古一百年
作者:任瑞波 陳國科 喬虹 甘肅省和青海省位於中國西北地區.從中國考古學誕生之初至今的百年時間內,甘青考古為中國考古乃至世界考古呈現了豐富多彩的考古資料,書寫了從舊石器時代至宋元明百萬年獨具特色的西北 ...

孟姜女墳考古大發現,竟是秦始皇行宮遺址,浴池、衛生間一應俱全

孟姜女墳考古大發現,竟是秦始皇行宮遺址,浴池、衛生間一應俱全
孟姜女墳考古大發現 本文作者 倪方六 傳說中的孟姜女墓,至少有5座,這在前面的"梧桐樹下戲鳳凰"頭條號中已聊過(見<孟姜女哭倒長城的故事很傳奇,其墳的傳說也特別,合葬時出了蹊 ...

考古,串起全新的“蜀”

考古,串起全新的“蜀”
<尋蜀記--從考古看四川> 蕭易 著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明代修建的龍腦橋.該橋建於瀘縣九曲河上,長54米,至今仍然固若金湯. 萬佛寺出土南朝背屏式小龕,現藏於四川省博物館. 渠縣沈府君闕 ...

北京的“前世”,在鳳陽?

北京的“前世”,在鳳陽?
北京這座古都,正式以"北京"為名,始自永樂元年(1403年)正月,明成祖朱棣"遵太祖高皇帝中都之制",改北平為北京. 當時,朱棣雖有意遷都北京,但迫於輿論壓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