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駐村工作隊,目前摸索出以‘黑水虻-黃粉蟲協同處理牛糞’的二元生物轉化模式,極大地提高了牛糞生物轉化效率。使牛糞轉變為可以餵雞的蟲體蛋白,同時產生大量乾燥清潔、無異味、肥力高的有機肥。”10月20日,在貞豐縣平街鄉營盤村“黑水虻-黃粉蟲”二元生物技術轉化整合示範點,駐村第一書記鄭寅正向來訪的村民介紹以“蟲”為中心的迴圈種養專案。
鄭寅向村民介紹黑水虻和黃粉蟲養殖要點
鄭寅,貴州大學動物科學學院博士、專業教師。今年5月,他來到貞豐縣平街鄉營盤村任駐村第一書記。為了快速熟悉村裡自然和人文環境,鄭寅除了親手繪製村轄自然寨的地圖地形,還帶著駐村幹部挨家挨戶走訪,瞭解村民的實際需求和困難。
鄭寅手繪的營盤村自然寨地理分佈圖
一次走訪談話中,營盤村西牛洞組組長說:“寨子裡很多家的牛糞無處處置,只能堆在路邊,環境髒臭,有時雨水過大被衝到低窪處,還會破壞莊稼影響收成。”鄭寅在一次次走訪中發現,牛糞路邊堆積現象十分普遍,雖經發酵可作肥料使用,但是期間對環境的汙染問題不容忽視。
之後,鄭寅便開始查閱大量環境有機物轉化相關的文獻資料,黑水虻成為首選蟲,黑水虻最初被用來處理廚餘,但近年來也有人用來處理豬糞、牛糞等並獲得成功,鄭寅決定在營盤村試養黑水虻。在與本村村委會幹部和駐村隊員商量後,7月初開始飼養黑水虻幼蟲。“定頭寨組熱心村民甚至將自家閒置民房借給我們開展試驗。”獲得村民們的支援,鄭寅更加堅定了信心。
這時,貴大動物科學學院張福平團隊,送來了另外一種環境有機物轉化能手——黃粉蟲幼蟲和養殖技術。“說來很巧,一次偶然的機會,我觀察到黑水虻吸收鮮牛糞養分的同時,能夠極短時間內使牛糞變乾燥,而黃粉蟲喜歡乾燥牛糞。我就萌生了‘黑水虻-黃粉蟲二元’生物轉化牛糞技術的想法,並且一經試驗,發現這種二元體系轉化牛糞的效率比單獨用一種蟲子提高了2.5倍以上,看到這個結果我是很驚喜的。”鄭寅臉上洋溢著喜悅。
8月中旬,經過定性定量研究“黑水虻-黃粉蟲二元”生物轉化牛糞技術試驗獲得初步成功。目前,小規模試驗結果顯示,每產出1噸的鮮蟲,可以轉化10-15噸鮮牛糞,產出5-7噸的黃粉蟲蟲砂。“這樣一種技術,能夠高效轉化農村散戶飼養所產生牛糞,變為蟲體蛋白飼料和高質量蟲砂肥料,幫助實現‘養-轉-種’的迴圈種養模式。”鄭寅說。
“我們養牛過程中產生大量牛糞。而‘黑水虻-黃粉蟲’二元生物轉化牛糞技術解決了我們的後顧之憂。我已經在學並且初步掌握這門技術,相信我們村的環境會越來越好。”營盤村靛坑組養牛戶張登全說。該戶家中飼養有貴州黃牛26頭,是村裡有名的養殖大戶。
村民張登全和妻子王玉枝在牛棚(鄭寅 攝)
談到營盤村未來發展,鄭寅說:“雖然目前以‘蟲’為契機,打開了營盤村村民奮力養蟲新局面,但規模很小,僅具有示範意義,仍不具產業價值。未來的一年內,我們將積極申請相關專案資金支援,大力吸引外部資金和技術到村裡來支援營盤村‘蟲計劃’,最終目的是壯大充實村集體經濟,使營盤村擁有特色鮮明、可持續發展、綠色環保的村級產業。”
目前,鄭寅已帶領西牛洞組村民建成村內第一個微型“蟲養”生態示範雞場,開啟以蟲養雞試驗。該養殖場預計年底產150羽烏蒙烏骨雞,將由貴陽農投集團收購,接受消費者品鑑。
雛雞啄食黑水虻和黃粉蟲
來源:天眼新聞
編輯:王佳敏
責任編輯:康梅花
編審:張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