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鄉村是讓我們的家鄉舊貌煥發新顏,讓農民的居住環境得到顯著提升,房前屋後都是菜,犄角旮旯都是蔥和蒜,讓農民吃菜隨手摘,盤活零散閒置的空地,讓衛生死角變成了一個新空間,在浙江衢州出現的一萬多個“迷你”菜園,長寬都在1米左右,又被稱為“一米菜園”,這種小改變還讓有些村民5畝地巧賺20萬,我們一起來一探究竟。
“一米菜園”的出現其實已有40多年的歷史,為何會在衢州這裡變成新的“網紅”打卡地呢,我查閱相關資料發現,衢州的“一米菜園”緊密地結合了農民畫、傳統歷史文化、本土文化等方面的因素,這裡的“一米菜園”有政府統一規劃,每戶之間統一鋪上青石小路,一幅幅豔麗農民牆畫的映襯下,53歲的村民劉金燦,在自家30多平的“一米菜園”裡精細地打理,菜園內種植著各種時令蔬菜,他種植的辣椒、油麥菜除了自己吃外,一個月還能有三四千的收入。
網上有多人說這種菜能掙幾個錢,但這種模式延伸出產業效益利潤是相當的可觀,村莊除了“一米菜園”,還種了梨子、枇杷等原生態果樹形成高低搭配錯落有致,由於村內李姓較多,以供奉老子(李耳)為祖先,結合本地特色打造出了太極菜系,例如“陰陽兩儀”這個菜品就以南瓜為為靜,土雞為動,南瓜燉土雞意為動靜結合,深受眾多網友喜愛,慕名而來的遊人每年就有40萬,每戶增收達到了3萬多元。
“一米菜園”成功在於所在村莊位於城鄉結合部,每一塊菜地一米長一米寬,面向的消費群眾是城市裡的家長和學校,透過手機移動軟體“認領菜園”種菜,每一塊菜地被認領後會豎起地主標識牌,這個村最後發現光是認領費一塊5畝的土地一年就超過了20萬元,村民在旁邊的菜園建一個小木屋,裡邊是衣服、沖洗池、農耕用具和灌溉設施一應俱全,“地主”還可以全託給當地村民打理,菜園周圍安裝了高畫質攝像頭,透過手機App隨時檢視蔬菜的生長情況。
週末家長帶娃體驗農耕、採摘,玩得不亦樂乎,“一米菜園”除了認領盈利外,還會有農家樂和食品加工等,在文章的前邊咱們也講過“一米菜園”已經歷了40多年的發展,美國的一位叫梅爾老爺爺還專門寫了一本書,他的神奇之處在於和同等面積的傳統菜園相比,“一米菜園”的蔬菜產量超過了傳統菜園的5倍多,咱們一起來看看他是怎麼實現的?
梅爾為了讓“一米菜園”的土壤鎖定水分,專門調製了了“梅爾混合土”,能夠持續使用10年時間,關於土壤配方就不說,我相信關於種菜咱們中國人還是比較牛的,我比較感興趣的是他將一米長寬的種植箱放上網格,每格約有30釐米,這樣看起來比較整潔,每格種一種蔬菜,根據不同蔬菜的習性和大小,每格種植1、4、9或16棵蔬菜。
“一米菜園”優勢在於20%的種植空間,能夠獲得100%的收穫,梅爾對每格蔬菜的種類還有一個推薦列表,我在下邊給大家展示一下,他的賺錢模式是將“一米菜園”和PBL學習法相結合,PBL通俗的說法就是讓學生參與一個真實的專案活動,在推進的過程中獲得各科知識的學習,透過自身的經歷,解決現實世界的問題,讓學生更好地掌握和應用知識技能。
農業致富思路決定出路,不論是咱們國內衢州菜園還是美國梅爾菜園的創新模式讓會讓人眼前一亮,各位網友對於“一米菜園”致富怎麼看?歡迎大家在評論區寫下自己的觀點,喜歡文章的點個贊關注一下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