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前,1986年出生的王倩放棄了留學新加坡的機會,女承父業,棄醫從農,回村種起了草莓。從不擅農活的行業“小白”,到對草莓、對農業如數家珍般的熟悉,再到對農業行業的獨到“把脈”,如今的“草莓公主”不僅潛心研究和推廣了“超早熟無公害草莓栽培技術”,讓草莓提前2個月上市,破解了我國草莓斷檔的行業難題,將草莓種到了烏茲別克,還將曹村草莓合作社從30戶50多畝地發展至156戶1500多畝地的規模。在她帶領下,合作社成員共生產、銷售草莓、槓六九西紅柿等特色農產品920萬公斤,實現年產值1.2億元。一顆小草莓從此帶領百姓走上了鄉村振興致富路。
棄醫從農女承父業
“小姑娘家家,好不容易上了大學,回來種地,真沒出息。 ”“王哲德家的那個王倩瘋了?竟然放棄留學跑回來當農民!”“一個毛丫頭,她能懂什麼?!”2009年12月,王倩的父親王哲德因病去世,畢業於山東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的她,不忍心父親的心血付諸東流,毅然放棄了前往新加坡學習進修的機會,回家鄉挑起了草莓合作社理事長的擔子。
“女孩子怎麼了?農民怎麼了?我偏要幹出個樣子來,給你們看看。 ”面對外界的質疑和不屑,性子剛烈的王倩暗下決心。她說自己當時也沒想到,自己這一干就是12年。
志好立,事不易。為父親治病花光了家中所有積蓄,靠著母親和姨媽抵押房子貸款、姨夫擔保借款和姑母將其兒子婚房抵押貸款,東拼西湊,2010年8月,王倩終於包下了80畝地,邁開了創業的第一步。 “一期建了8個半棚,因為第九個棚建到一半就沒錢了。栽上草莓後,很快就到了冬天,如果不馬上配上塑膠薄膜和保溫被,這些種上的草莓就會全被凍壞。 ”回想起創業之難,王倩感慨萬千,當時她為了籌錢,找遍了所有熟人,最後透過父親留下的手機通訊錄,聯絡到父親的一位朋友。王倩說當時自己並沒有抱很大的希望,沒想到那個叔叔第二天一大早就親自趕來,送了50萬現金給她。這份信任和感動一直激勵著她,“我當時就暗下決心,一定要好好幹,還要幹好。 ”王倩說。
“每天早上5點多鐘起床,抱著厚厚的農業書鑽進草莓大棚裡,邊看書邊種植邊研究。 ”王倩說,她從頭學起,白天壟地、搭架子、澆水、施肥,觀察草莓生長和病蟲害防治情況,遇到不懂的就記錄下來,再去向種植專家請教;晚上回到家,邊翻書邊聽母親講解,每晚總結當天所學,常常挑燈看書研究到凌晨。王倩告訴記者,在草莓兩個月的生長期裡,她每天只睡兩三個小時,壓力大的時候,滿嘴起泡,經常連做夢都在地裡侍弄草莓。憑著這股子韌勁,再加上引進了省時省力產量高的脫毒草莓苗,王倩帶領草莓合作社慢慢走上了正軌。
科技興農走出國門
從大學校園走出來的王倩,深知科學技術對農業發展的引領助推作用,從2009年接手草莓合作社至今,她始終注重農業的產學研結合,不斷研究應用新技術。她與“中國草莓之父”姜卓俊教授共同研發了“超早熟無公害草莓栽培技術”,將草莓上市時間提前了兩個月,破解了我國草莓斷檔的行業難題。
新技術的應用總是存在一定的風險,2011年探索草莓氣霧栽培時,王倩和她的團隊因為對根部完全暴露在空氣中的草莓植株生長過程預估不足,導致整個大棚價值七八十萬元的草莓顆粒無收。“我們找專家論證失敗原因,重新調整了種植計劃,種植過程中適當追加肥料,最後終於成功。 ”王倩介紹,她的草莓合作社與青島農業大學、青島農科院建立產學合作基地,記錄下平時的管理資料,留作專門的資料分析。
隨著“一帶一路”的推進,2017年,王倩把草莓種苗及種植技術發展到了上合組織成員國烏茲別克,在塔什干建起金陸農業產業園。原本當地的草莓只在當年5月成熟,成熟期只有20天,但在王倩的草莓種植園裡,草莓從前一年的12月下旬開始成熟,且成熟期長達6個月。
“我們的種植園冬天結出草莓後,當地人都不相信,甚至連烏茲別克的總統都以為我們在開玩笑。”王倩說,當總統得知這是真的後非常高興,也非常認可他們的付出和努力,“2018年5月,烏茲別克總統簽發了一份總統令,決定贈予我們154公頃土地49年的免費使用權。 ”
帶領村民共同致富
“自己富了不算富,帶動一方百姓富了才叫富! ”王倩常把這句話掛在嘴邊。她將全部的身心都撲在種草莓的事業上,如今合作社的成員已由初期不足10戶發展到156戶社員、400多戶合作戶、1500多畝種植基地,旗艦合作社年產值破億元,成員廣泛覆蓋城陽、平度、萊西、即墨、膠州以及德州等地區。合作社社員的純收入也從起初的每畝2萬元增長到了如今的5萬—8萬元。王倩也被大夥親切地稱為“草莓公主”。
如今的“曹村草莓”透過國家綠色食品認證,成為青島市的著名商標,銷往北京、上海等30多個大中城市,獲得了 “中國農產品品牌博覽會優質農產品金獎”等十幾項榮譽,2019年共生產、銷售草莓、槓六九西紅柿等特色農產品920萬公斤、實現產值1.2億元。草莓最貴的時候是在每年10月份,一盒12個草莓約重1斤,每盒300元。
十幾年深耕,王倩早已成為草莓專家,成為名副其實的合作社領頭人和社員的當家人,帶領一方百姓增收致富。 “一顆小小的草莓,讓我們農民的日子越過越好,村裡家家戶戶都開上了車,在奔向鄉村振興的致富路上,我們滿懷期待。 ”王倩說到這裡,滿臉都是幸福的笑意。“我要把我們的農民變成產業工人,讓合作社所有東西像工廠一樣生產。 ”在王倩看來,要大力發展智慧農業,在智慧農業的基礎上,讓農業有資料可依,農作物全部標準化生產,順應時勢,增大農副產品的附加值,讓農民的荷包越來越鼓。
延伸
心中有個田園夢
青島曹村草莓專業合作社現有自己的技術團隊,由種植能手、青島農業大學的教授、農科院的專家組成,技術人員會定期到合作社社員的棚裡指導社員科學種植,每年免費舉辦農業新技術培訓班10期以上,透過技術講座、現場操作等形式,向合作社成員傳授農業新技術。但是王倩的“野心”遠不止於種好草莓。
“我要把農業生態迴圈做出來。 ”王倩說,主打曹村草莓品牌,繼續發展現代農業,結合青島打造旅遊城市的契機,發展旅遊專案,開發採摘經濟,推動產業融合和農產品深加工,延伸產業鏈,打造集體休閒旅遊、智慧農業和田園社群為一體的多業態經營田園綜合體。
蔬菜水果一捋就能吃,下河還能抓魚抓蝦,小盆栽水靈靈的,螢火蟲、大帛斑蝶時常在空中起舞,這便是王倩心中所想的農業生態迴圈。王倩立足曹村草莓的品牌優勢、合作社綠色種植和地理優勢,探索發展休閒觀光農業。每逢果蔬成熟,舉辦草莓採摘節、葡萄採摘節、篝火晚會、納涼晚會等採摘、親子活動,給農產品增值,給市民增加了休閒場地。綠色果蔬與休閒旅遊內容吸引了大量市民與遊客前來採摘遊玩,推動了產業融合發展。全年共接待遊客4萬餘人次,旅遊營業收入達到320萬元,帶動產品銷售收入350餘萬元。去年3月,她投入5000萬元建設 “鄉縵田園”,打造一個集種植體驗、昆蟲科普、休閒旅遊於一體的田園綜合體。今年4月27日,中國北方螢火蟲研究中心掛牌簽約暨青島鄉縵農文旅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專家工作站成立儀式在城陽區鄉縵田園舉行,鄉縵田園作為青島首家蝶螢互動綜合性科普遊樂園區也於五一期間正式開門納客,大量遊客的前來也再次驗證了王倩的獨到眼光。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瓜果梨桃滿園飄香,自媒體的發展和農民越過越好的日子,讓農業吸引來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關注,據王倩介紹,今年已經有六七撥農大的學生到她這裡來實習了,這是此前從沒有過的現象。“總之,當農民,光榮!”她滿是自豪地說道。
來源|青島早報記者 孫晶
編輯|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