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泰涼
江西人沿著兩條線離開江西:勞務輸出(鄉村農民和城市下崗職工)、人才外流。
對於前者,政府的態度相當支援,因為城市下崗職工可以再就業了,鄉村富餘勞動力的就業問題也緩解了,還能增加農民收入。特別是“建成沿海發達地區勞務輸出基地”成為省策之一後,勞務輸出由省、市、縣、鄉四級聯動,更加規模化和組織化。
勞務輸出增加了多少收入呢?說出來不可思議:2003年,江西省財政總收入284.9億元,勞務輸出收入270多億元——這意味著當年454.4萬勞務輸出者賺回來的錢,與留在江西的3795.6萬人賺出來的可用資金,幾乎相等。
當時有3個三分之一:全省農村勞動力近三分之一透過跨省流動實現就業;農民人均純收入的三分之一來自勞務收入;有三分之一的下崗職工靠跨省務工實現了再就業。
外出務工的江西人逐年增多,2000年260萬人,2001年362萬人,2003年454.4萬,2009年722.67萬人(出省536.89萬),2018年894.9萬人(出省595.4萬),2019年908.6萬人……江西總共才4000多萬人。
另一條線是人才外流。士為知己者死——可江西的人才想留在江西,經常很難找到合適的崗位和環境、很難得到合理的報酬和尊重,欲死而不得。於是,在外省在外國上大學的江西學子很多不再回來。本地的大學畢業生、大學老師、科技人員、創業者們帶著不捨和不甘,陸續離開。
他們臨走還被蔑視——江西日報2002年8月27日報道,一位領導在談及人才外流問題時說:“別的地方是‘孔雀東南飛’,可在我們這裡,有些人不自量力,‘麻雀’也要‘東南飛’。”
連沒什麼本事和自信的麻雀都想走,也許,不是麻雀的問題,是環境出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