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在徹底撕掉“絕對貧困”千年標籤,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同時,貴州與全國一道步入鄉村振興元年。乘風好去,長空萬里,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向鄉村振興偉大戰略目標進軍,貴州其勢已聚,其時已至。
彪炳史冊的減貧奇蹟
“鄉村振興從來不是另起爐灶,而是在脫貧攻堅的基礎上推進。”
減貧成績,決定振興開局。
新中國成立起,貴州就一直在與貧困作頑強鬥爭。黨的十八大以來,貴州向絕對貧困發起總攻,923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66個貧困縣全部摘帽,9000個貧困村全部出列。
陶家寨30個手印,印下“頂雲經驗”奏響了中國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先聲;畢節先行先試實現“三大跨越”;娘娘山上的“三變”改革被寫入中央一號檔案;湄潭敲響全國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第一槌,喚醒了農村沉睡的資源要素潛力;塘約村的美麗蝶變作為貧困農村改革樣板聞名全國......
“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曾是面對貧困的無奈感慨。2015年,貴州在全國打響易地扶貧搬遷第一炮,5年多來,善作善成,久久為功,拿下了這場脫貧攻堅投入最多、難度最大、風險最高的戰役。“十三五”期間,貴州全面完成192萬人易地扶貧搬遷任務,規模之大、成效之顯著世所罕見,譜寫了人類反貧困史的輝煌篇章。
補齊補強鄉村基礎設施和公共事業的短板
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差距和公共事業發展不平衡導致各類要素向城市單向流動,是農業農村問題長期存在的根源之一。貴州以交通、水利、人居、教育、衛生等為重點,深入推進鄉村基礎設施建設,促進城鄉公共事業均衡發展,為鄉村振興走城鄉融合之路打下堅實基礎。
2016年以來,貴州農村公路累計投資1268億元,新改建里程5.9萬公里,完成安防工程8.3萬公里。在西部率先實現30戶以上村民組100%通硬化路,解決1200萬農村人口出行難題。
2020年水利工程年供水能力達126億立方米,完成高標準農田建設13.31萬公頃,農業用水和農村飲水安全得以保障。
實現4G、廣電網路行政村全覆蓋,完成172萬戶農村戶用廁所改造建設,90%以上村莊垃圾得到資源化處理。加強鄉村人居環境系統規劃,注重傳統元素保護,突出鄉愁與民族地域文化,杜絕千村一面。
建設農村教師週轉房、公租房15萬餘套,在全國率先實施農村學前教育兒童營養改善計劃,實現農村中小學“校校有食堂,人人吃午餐”,率先實行三年免費中職教育,構建成從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多類資助層層銜接的教育資助體系。
實現鄉鎮衛生院標準化建設,完成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執業醫師、農村中小學校醫配備、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全覆蓋,基本完成原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中四類慢患者的家庭醫生簽約。全面建成省市縣鄉四級遠端醫療服務體系,在全國率先實現遠端醫療鄉鄉通,率先將遠端醫療服務按常規診療納入基本醫療保險報銷範圍,優質醫療資源城鄉普惠。
來一場振興鄉村經濟的深刻產業革命
黨的十八大以來,貴州大力推進“三變”改革盤活農村資源要素,不斷完善農村經營體系,找準獨具特色優勢的農村產業資源,加快特色優勢產業裂變,促進三產融合發展,開啟了一場深刻的鄉村振興產業革命。
創造性探索“三變改革”,從根本上完善了利益聯結機制,豐富了統分結合的經營體制,解放和發展了生產力。2020年,1954.9萬畝集體資源變資產,454.3億元資金變股金,479.6萬農戶變股東。
調減低效作物種植,大力發展茶、辣椒、食用菌、中藥材等12個重點特色優勢產業。2020年,全省茶葉產值同比增長21.7%,食用菌產值增長36.8%,中藥材產值增長24.4%,園林水果產值增長26.9%。擁有中國農業目錄品牌7個,地理標誌產品131個,綠色食品282個,部分農產品產量佔比、質量標準全國領先,初步形成定價話語權。
完善農產品精深加工產業鏈,形成糧油肉製品、果蔬食品、中草藥、茶葉製品、調味品等門類全產業鏈體系。2020年,貴州生態特色食品產業完成產值1400.85億元,同比增長12%。
發揮品牌效應,與市場各方建立常態化合作機制形成穩定供銷關係,完成區域性市場向全國市場乃至國際市場的轉變。2020年,貴州農產品省外市場銷售422.9億元,同比增長230%。
在綠水青山底色中命筆
“優良生態環境是貴州最大的發展優勢和競爭優勢。”近年來,貴州大力推進農業生產綠色節約化,嚴禁工業、城鎮汙染向鄉村轉移,構築起鄉村生態環境的“防火牆”,以“稻魚鴨系統”等為代表的山地農耕生產文明得以傳承和發揚。
2020年,貴州自然保護地面積達199.03萬公頃,比2012年增長107.3個百分點,佔全省國土面積11.31%;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物種保護率達95%,古樹名木保護率達100%,生物多樣性繼續位居全國前列。
與自然話和諧謀共生,鄉村綠色幸福不動產做大做強,油茶、花椒、皂角等特色林業列為貴州12個特色優勢產業重要組成部分。2020年,貴州林業總產值3378億元,在2016年基礎上實現翻番。
積極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單株碳匯為代表的生態專案在貴州鄉村風生水起。2020年底,全省累計完成11207戶農戶的單株碳匯專案開發,開發碳匯樹木446.2萬株,可售金額1338.6萬元,成為國務院推廣的重點經驗。在“碳達峰”“碳中和”時代背景下,機制創新使貴州鄉村豐富的生態產品具有強勁可持續的價值轉化能力,綠水青山將因此徹底地轉化為金山銀山。
在鄉村善治中賡續農耕人文血脈
善治是鄉村振興行穩致遠的有效保障。近年來,貴州突出政治功能,以村民會為載體,以法制為準繩,黨的領導與民主自治充分結合,治理效率顯著提高,產生了“餘慶經驗”“福泉模式”等為代表的經典案例。
將服務管理深入“神經末梢”,用鄉村治理小網格撬動基層治理大格局。依託大資料積極探索智慧手段賦能鄉村治理,提高了治理精準化水平和便民程度。積極探索“道德超市”“村寨管家”等融入型管理模式,實現村民從“觀眾”到“演員”的轉變,增強了自我管理的主動性、榮辱感。
興辦新時代農民講習所。推進社會公德、家庭美德建設,加強各類農民培訓,提升農民文明素質。用新時代新風尚引領農耕民俗文化,種類繁多的民族節日、絢麗多彩的民族歌舞被賦予新的意義,摘禾、繅絲等傳統技術開啟新的體驗方式,織錦、刺繡、挑花、蠟染等服飾文化融入新的元素,激發了農耕民俗文化的生命力,春風化雨般增強了文化自覺。
貴州重塑村規民約這種具有歷史人文傳承、廣泛群眾基礎款約的功能價值,科學進行黨委政府、鄉村賢達、農民在鄉村治理中政策制定、意見領袖、參與執行的角色定位,充分發揮村規民約作為國家法律制度重要補充在鄉村社會治理體系中的積極作用。
鄉村振興終究是“人”的振興
省市聯合開通“96567”人才熱線,專司人才服務事項,城鄉人才服務一體化基本成型。建立完善“優才卡”“人才貸”“貴州人才之家”等機制,為人才投身鄉村提供優質服務。擁有全國規模最大的45億農業產業基金服務鄉村高層次人才。 2021年4月,集中開闢12個農業特色優勢產業引才專區,提供種質提升、精深加工、品牌策劃等高層次崗位1000餘個,同時多個涉農重點科研專案揭榜掛帥。貴州農業農村引才的術業專攻,敬才的真誠務實,得到專家人才們由衷的一句“貴州懂我”,也因“貴州懂我”,不少涉農人才“貴漂”變身“貴定”,成為鄉村振興征程上的一支重要智慧力量。
歌詩合為時而著,文章合為事而作,剛過去的“黃金十年”,貴州鄉村大寫了“千年之變”。勇者無畏,行者無疆,貴州鄉村振興正蹄疾步穩開新局,如月之恆,如日之升。戰鼓總是在歷史前進的關鍵時刻擂起,讓我們賡續發揚偉大脫貧攻堅精神,終日乾乾,與時偕行,在鄉村振興新徵程上努力創造更大的貴州奇蹟。(譚鳳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