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篇發表在期刊《Movement Disorders》上的文章顯示,研究人員在加拿大、美國、英國、德國和澳大利亞的醫學研究中心觀察到,新冠疫情期間12-25歲之間的女性出現抽動症的病例迅速增加,這可能與她們在社交媒體上觀看關於妥瑞氏症的影片有關。
妥瑞氏症(Tourette Syndrome),又稱抽動穢語綜合徵,病症多於兒童期出現,患者會不自主地作出抽搐、臉部扭曲、搖頭晃腦等動作,以及不自主地清喉嚨、大叫或發出怪聲等。
該研究發現,新冠疫情發生以來,前述五個研究中心的功能性抽搐患者人數都空前增加,“這是非常不尋常的。”比如,加拿大卡爾加里兒童醫院的妥瑞診所(Calgary Alberta Children’s Hospital Tourette Clinic),2020年-2021年接收了290個病例,而此前每年平均病例數為186。許多快速起病的患者沒有明確抽搐病史,他們會迅速表現出症狀,並在數小時到數天的時間裡,嚴重程度逐步上升。
不過,研究人員也指出,這些患者與典型妥瑞氏症患者的表現存在不同。比如,妥瑞氏症患者通常病發於4至7歲,男孩受到的影響更大。早期的抽搐症狀是簡單的,包括眨眼、鼻子起皺、清喉嚨等;惡化會出現在青春期前,青春期後期會開始改善。而新冠疫情後出現的快速起病病例多突發於青春期,以女孩居多,焦慮症和重度抑鬱症的發生率較高。
新冠疫情後抽動症患者急劇增加,背後有何原因?該研究發現,這與新冠病毒沒有直接關係,現實生活中的社交孤立,以及社交媒體的廣泛使用,或許是更為直接的誘發因素。
疫情發生後,心理壓力上升成為一個普遍現象。這些患者中有一部分報告稱,自己與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員之間的緊張關係導致了與家庭相關的情緒困擾,居家隔離加劇了這種緊張關係;也有患者描述了症狀發作與上網課壓力水平增加之間的聯絡。
此外,更引起研究人員注意的是,卡爾加里系列研究中的所有患者,均報告了自己在社交媒體上接觸到與抽搐相關的影片。近期,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在社交媒體上分享患有抽動障礙的線上影片素材,這些影片被集中在以妥瑞氏症為主題的標籤下,吸引了大量的觀眾。研究人員發現,社交媒體影片中出現的抽搐現象,與這些患者的抽搐症狀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研究人員分析,觀看社交媒體熱門人物的抽搐行為影片,可能會讓青少年相信,抽搐也許會促進同伴接受自己,甚至讓自己更受歡迎。根據疾病建模機制,影片中抽搐行為的暴露,是在卡爾加里患者中觀察到的抽搐行為的可信觸發因素,但這並不表明影片是致病的先決條件或必要因素,症狀出現、嚴重程度和社交媒體接觸量之間的關係仍需進一步調查。
治療中,這些患者對抽搐的常規藥物沒有典型反應,對已被證明有效的抗精神病藥物也沒有任何反應行為。研究人員發現,相比之下,進行個性化心理教育、啟動壓力管理干預、解決情緒焦慮和抑鬱,是更為有效的治療方法。減少與抽搐相關的社交媒體內容接觸,也被證實有明顯療效。
編譯/綜合:南都記者馬嘉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