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門診遇到多例手術後出現的短暫認知功能損害的情況:一位33歲女性,做了宮腔鏡下摘除息肉手術後出現記憶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反應遲鈍的情況。
自訴每天頭暈、乏力,感覺腦袋像個鐵餅,又沉又木,而且術後第二天出院時甚至一度想不起來回家的路。她自己和家人都非常緊張,遂慕名前來就診。
經瞭解,該患者手術的前一天就非常緊張,緊張到神情恍惚。
手術是全麻,手術從進去到出來一共一個小時,術後患者的空間感和方向感都出現障礙,經檢查及精神心理量表測試後確診該患者為術後認知障礙。
01
什麼是術後認知障礙(POCD) ?
術後認知功能障礙(post 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 POCD)是手術麻醉後一種常見的併發症,是麻醉學和認知神經科學研究的熱點,但其發病機制至今尚未清楚。
術後認知障礙(POCD)是指麻醉手術後,患者存在有記憶力、抽象思維、定向力的障礙,並同時伴有社會活動能力的減退,即手術後人格、社交能力及認知能力和技巧的變化。
這種認知功能的改變是短暫的,絕大多數患者能恢復正常水平,但也有少部分患者認知功能障礙可持續較長時間。
此外,大部分POCD患者的症狀一般較輕,可以透過精神心理測試量表診斷出POCD;也有極少部分患者可能出現嚴重記憶力降低、精神運動功能紊亂、抑鬱甚至痴呆。
目前,POCD還不是一個臨床診斷,按照北美精神障礙診斷和統計手冊第4版修訂版(DSM-IV-R)對認知障礙的分類,POCD屬於輕度神經認知障礙,臨床表現輕度僅表現為認知異常。
麻醉手術後出現認知障礙並不罕見,隨著無痛分娩、無痛胃鏡等的逐步普及,術後認知障礙也在增加。
02
術後認知障礙(POCD)
有哪些影響因素?
術後認知功能障礙(POCD)的發生因素分為不可干預因素和可干預因素兩類。
不可干預的因素主要有:
1.年齡:麻醉手術後出現認知障礙並不罕見,但老年人更易發生。
2.文化程度:文化程度較低的患者容易出現POCD。
3.卒中病史:有腦卒中病史的患者再次接受手術時出現POCD的可能性更大。
4.手術型別、手術持續時間和複雜性:手術的種類、複雜程度及手術持續時間無疑對患者病理和生理產生較大影響。
除了以上不可干預的因素以外,還有一些是可以干預的因素。
可干預因素有如下幾點:
1.術前睡眠質量差:如開篇提到的那位患者,她在術前一天非常緊張,術前一晚基本沒睡著,這種情況發生POCD的可能性會增加。
2.低血氧、低血壓
3.術前用藥:如苯二氮卓類藥物,會增加患有POCD的風險。
4.貧血
術後認知障礙往往是多種因素協同作用的結果。
高齡、心腦精神疾患、長期服用某些藥物、酗酒、營養不良、心理因素等等,甚至人的性格,比如平時比較內向多慮,也是考慮因素之一。
另外,應激反應、手術創傷術中出血和輸血、腦血流降低、腦血管微栓子的形成、低血壓、術後低氧血癥、電解質紊亂以及術後疼痛等各種複雜的情況都有可能導致POCD。
03
POCD與麻醉
長期以來,手術麻醉對腦功能的影響一直是醫生和患者都十分關心的問題,術後認知功能障礙也已逐漸成為圍術期醫學關注的焦點之一。
麻醉因素是引起POCD的重要因素,麻醉藥物是如何對認知功能產生作用的,其確切的機制目前還沒有定論。
以往會認為只有全身麻醉會產生POCD,但有研究結果表明,局域麻醉與全麻對POCD發生率的影響沒有明顯差異,也就是說,無論手術採用局麻還是全麻,對患者生理狀態的影響基本差不多。
04
POCD可以預防嗎?
儘管學界對POCD的研究方興未艾,但因其發病機制複雜,已被證實的防治手段還是有限。但這並不意味著臨床工作可以鬆懈。
在臨床工作中,應該在加強對POCD認識的基礎上,從精細麻醉管理、減小手術創傷、減輕炎症反應和疼痛、消除患者緊張焦慮情緒等方面積極干預。
另一方面,麻醉醫師術前訪視,需向病人及家屬講明老年病人可能發生術後認知功能障礙,以便及早發現及時處理。
術前儘可能調整患者全身狀況,補充多種維生素、麻醉前用抗膽鹼能藥物,可選擇格隆溴銨或丁溴東莨菪鹼代替氫溴東茛菪鹼。
手術中注意監測血壓,血氧飽和度,維持迴圈穩定,及時預防和處理低氧血癥等等,都是目前所能做的有效預防POCD發生的手段。
POCD增加患者住院費用,延長患者住院時間,影響患者生活質量,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極為沉重的負擔。
隨著老年人口的不斷增加,POCD的發病人數將持續增加,自認需要科普一下,以引起各方廣泛關注。
(圖片來源: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