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減,五項管理,十四五規劃,教育改革……秩序變化接踵發生,“學校必須丟掉對分數的盲目狂熱,以培養終身幸福的人為目標進行深度變革”不再是空中樓閣、空洞口號,於是,校長們以怎樣的狀態主導這一程序,事關重大;於是,那個老話題帶著新的挑戰再次拋回我們:校長,應該是怎樣一個人?
如果我們把聚光燈投向那些經歷時間淬鍊、教育人耳熟能詳的校長,從他們在校園日常中的一點一滴、真實的講述、親筆的文字裡細細把脈,不難找到影響新時代校長治校育人的關鍵維度,迎接變化中的變與不變,以此描摹好校長應有的樣子,是一件特別有現實意義的事情。
- 唐江澎 -
即使沒有通天的雲梯,也要讓學生有擁抱月亮的手臂
來源 | 現代與經典《男兒到此是豪雄》
“學生沒有分數,就過不了今天的高考,但如果只有分數,恐怕也贏不了未來的大考。如果我們的教育只關注升學率,國家會沒有核心競爭力。”
“我認為好的教育應該是培養終生運動者、責任擔當者、問題解決者和優雅生活者,給孩子們健全而優秀的人格贏得未來的幸福,造福國家社會。”
“我教了四十多年高中了,在我看來,讓幼兒園的孩子養成整理東西的習慣,遠比早識字重要;讓孩子多讀書,遠比做那些閱讀理解題重要。”
網紅校長唐江澎曾因這些話引發社會廣泛議論。在他看來,“教育不需要多少改革。”只要把所認定的常識堅持做下去就可以了。
跟全國很多高中的校長一樣,唐江澎也面臨著高考升學率的壓力。他依然堅持一切為了學生的全面發展,錫山高階中學的學生每天確保上一節體育課,每週上一節藝術課,這樣的課程會一直堅持到高考前停課的時候;高三學生從來不辦“誓師大會”;在高中階段引入生涯規劃教育,直接體驗大學專業,甚至是未來職業;學生會名為“模擬城市”;校舍中間有個菜園。
他說:“我們希望辦善良的教育,就是要教育關注人的整體性的成長,不功利,不能拿一個學生的一個短期的發展,作為我們教育的一種追求,辦善良的教育、培育善良的人,就是讓學生的基本品性上邊,具有善良的這種底色,然後在此基礎上,能夠培植他這種健全的人格。一個學校應該有歌聲、應該有書聲,應該能看到孩子臉上盪漾的笑臉,應該步履不用那麼匆忙,行進在校園裡面有一定的自由度,生命有一點舒展感。”
唐江澎回憶說:“一次偶然的機會,在整理校史資料時被一張照片感動了。那是一張小男孩兒的單人照,上面寫著‘一學年以上不缺課者’。這是80多年前的照片,當時照相應該是很隆重的事,是在什麼樣的背景下,學校管理者給一年以上不缺課的孩子拍照?”
“一個學校給誰拍照,體現了學校的價值追求。我們今天的學校裡也掛著很多學生的照片,可能是考生北大清華學生的照片,可能是競賽獲獎學生的照片。我常常在想,校長把鏡頭對準誰,教育就會在哪裡聚焦。”
從此,他設立了校長特別提名獎,以此彰顯教育的焦點。他認為:“也許不經意間的一個表揚,就點燃了學生心中的一盞明燈,這盞明燈就將照亮他整個人生的前程。”他為天天堅持跑步的同學發獎,即使他的成績並不是特別突出;他為天天給父母打電話的孩子發孝心獎,他說父母培養一個讓自己暖心的孩子,這是挺成功的事。
“即使沒有通天的雲梯,也要讓學生有擁抱月亮的手臂。”
- 俞國娣 -
保護好孩子,也要保護好我們的老師
來源 | 醜故事《校長俞國娣:我的家庭,影響我一生》
我最怕看到的新聞是有學生想不開,這樣的學生就算成績再優秀又怎麼樣?所以我一直在思考,在目前的大環境下,如何讓學生孩子熱愛生命、有責任、有擔當。
崇文校園裡,看不到老師和校長的照片。牆上都是孩子們的照片,每個孩子都可以和老師,和校長平等交流自己的想法。孩子們可以來辦公室找我,也可以在食堂和我聊,路上遇見也可以聊。
上一次網路刷屏,是因為我倡議家長不要在孩子作業本上簽名。崇文有一項規定,凡是在家長群給家長佈置作業的老師,在評優評先時,一票否決。但如果是學生考不好,不會扣老師一分錢。我的倡議,只是想讓教育迴歸到本來的樣子。
適度的焦慮有利於工作創新,提高效率。有時我會主動找點焦慮的事情去做,比如教學創新,比如創辦蕭山世紀城分校、崇文未來學校。不去辦分校的話,當然是很輕鬆的。但是,我希望透過辦學,給老師更多更大的成長空間。同時,把崇文的教育理念做普適性滾動,更多孩子能受益。
去年,民辦學校改制,這麼多組合拳出來,我也不能只是焦慮。我得考慮學校、考慮老師們如何發展。我們有一些公辦老師,把青春都奉獻給了崇文,我不能讓他們到了四五十歲還要去另謀出路。我要讓他們,能在崇文的系列裡找到自己合適的位置。
每位老師,都是我的兄弟姐妹,我的親人。我非常愛他們。
記得有一個星期六,我和老師們一起去一家麵館吃麵。他們都說很好吃。我吃的是魚片面,一塊魚骨頭夾在面裡,一咬,鑽心地疼。我的牙齒裂了,疼得我眼淚譁就出來了。我忍著痛,不敢叫。如果我一叫,大家都吃不好了。他們看見我流眼淚,還跟我開玩笑,有這麼好吃嗎?感動成這樣?我忍著疼點點頭,是的,太好吃了。喝水也疼,只能兩手捧著礦泉水瓶嘴嘬起來喝。但看到他們吃得高興,我就開心。回去後忍了一天,疼得受不了,第二天去醫院把崩掉的牙拿掉,埋了藥,還是一跳一跳地疼。
以前,遇到一些事情也會委屈傷心。會傷心到一個人掉眼淚。現在,我對所有事情都可以釋然了。當校長時間長了,百鍊成鋼了。
作為校長,我除了要保護好我們的孩子,也要保護好我們的老師。讓他們有職業的尊嚴,有安定的崗位。為他們創造一個好環境。
我現在最喜歡的事情,還是躲在家裡看書。但身在校長這個崗位,你肩上有責任。我師傅也說,只要我做的這個事情是正確的,問心無愧的,就大膽去做,不要有太多顧慮。
教育,是要有詩和遠方,是要有夢的。以夢為馬,教育才能馳騁遠方。
- 葉翠微 -
把學校打造成可以被稱為“天堂”的地方
來源 | 爸爸真棒《20年前就以“不補課”成就杭二傳奇的葉翠微,現在怎麼樣了?》
2000年,我來到杭二中當校長,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規定週六周天不能上課,自我“裁軍”。
當時很多人都不理解,說你這個玩法,二中的孩子不都讓你給玩丟了?
我當然知道,想出成績,多上課肯定是有效的,平時60分的孩子也許能補成80分。但這不叫高水平的學習,更不是有意義的學習。
我要換一個思路,解放學生、解放老師,給他們充分的自主和自由。
學生不補課,相當於做了減法,但我們也在另外一個地方做了加法:課堂質量。比如,語文老師一週帶兩個班10節課,你要按照遊戲規則,不能額外補課,但要儘可能讓每個孩子滿意,還要讓每個孩子能出成績。在這種倒逼機制之下,坦率說,每個老師會每堂課非常用心和在意。
很快,“杭二不補課”在社會上流傳開來了。同樣,有一群認同這樣辦學方式的家長,和比較能夠自我管理的學生走到了一起。
我們一邊承受著升學率下滑的可能性,一邊很幸運找對了教育合夥人,也就是在三年後,學校500多個畢業生裡,一本人數就從300人,上升到400人、450人,最後穩穩突破500人。
杭二中有一個建築制高點,叫做“二中之巔”。那裡視野開闊,可以極目遠眺,很多孩子來這裡發呆,寫寫畫畫。有人寫“某某某,你好漂亮,等你長髮飄飄的時候,我在浙大門口等你”,也有人寫“某某老師太壞了,題目太刁鑽”……
這都是15-18歲的孩子的內心獨白,發現一個女生的美,表達自己的內心世界,或者抒發現在的學習壓力。我時常會到這裡來看看,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能給孩子釋放心情的一個空間。
再跟你們說一位化學特級老師,從1999年就來杭二中教書了,非常受學生歡迎,但同時又非常有個性。比如:我們開教師大會的時候,他往往要遲到幾分鐘。
有老師看不慣,提意見,我說,如果有老師上課比他漂亮,帶學生比他的學生成績好,而且學生能發自內心喜歡他,經常回來看他,那我允許這樣的老師除了上課之外,天馬行空。
一個現代的學校,就應該把孩子當人,把老師當人,讓他們在校園裡自由行走,快樂學習。校園就應該是充滿著人之理性,人之善良的地方。但我們現在都是競爭關係,都是我如何超過你?
在我看來,學校被孩子們稱之為“天堂”,是一個社會文明進步的標誌。
- 程紅兵 -
是“一線教師”“大兄弟”,也是“教育學者”
來源 | 書生校長《原來人們喜歡這5種類型的校長》
和老師一起奮戰的“一線教師”
我曾經做過30多年的老師,作為教師,我希望校長是一個經驗豐富的智慧教師。當我剛剛走上講臺的時候,他總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最後一個空位,聽我講完課之後,他總是把我叫到一旁,和我回放這堂課的過程,一起分析切磋,善意地批評和建議,讓我感動許久,真盼著他明天再一次走進我的教室;
當我是一箇中年教師的時候,我總為自己進入瓶頸狀態不知如何是好的時候,校長總是給我現身說法,回憶他自己當年的情形,講述他曾經有過的煩惱,以及如何找到新的生長點;
當我躊躇滿志準備申報特級教師的時候,他一方面很欣慰,一方面善意地提醒我答辯過程的注意事項,一時興起校長還會充當臨時答辯委員,來一次模擬考試、模擬答辯,讓我們信心百倍地走上人生重要的考場;
當我們幾個老師取得了一點小小的成績,受到肯定或表彰,只要校長知道,他一定會在第一時間向我們報喜,向全校老師報喜,從他的笑臉,從他的根根白髮,可以看出他是由衷的高興;
當我們步入老年,記憶力大不如前,一不小心也會在課堂上犯一些低階錯誤,學生在“教師評價問卷表格”中毫不客氣地提出批評,自己很不以為然的時候,他會很誠懇地和我聊他自己一次次的過失,一次次的遺憾,一次次的反思,直到你最終明白他的苦心;當我們退休之後,最想找人聊天的物件,會不約而同地想到校長,想到那個自詡是我們的小弟的校長,把盞喝茶,說起當年一起教書的那些細碎瑣事,那些讓人忍俊不住的軼事,一起開懷大笑……
言行一致、團結同仁的“大兄弟”
我曾經做過10年校長,作為校長,我希望校長是一個身正為範的同行知己。我很希望我們的校長都有一種正直,公平地對待每一個老師,公平地對待每一個學生,身上有正氣,做事有原則。從不巴結上級領導,從不欺壓教師學生,也不在各種場合無端貶損其他校長同仁。
我希望校長同仁不要做那些毫無意義的升學競爭,你的學校高考升學率或許高出一個或幾個百分點,主要的原因是你的學校佔有了更多的資源,你的老師和學生在你的領導下把這些資源在狹窄的應試領域效率最大化了而已,你沒有必要把自己的升學率誇大地到處炫耀;
我希望我們的校長同行應該是言行一致的人,不要在公開場合大談素質教育,而回到學校加班加點,週週練,月月考,次次考試排名;我希望我們的校長同行共同營造一個真正和諧的校際生態空間。
一個有書卷氣的“教育學者”
我不希望校長有很高的學術水平,但多少要有一些理論修養;不希望校長滿嘴跑理念,經常喊口號,但希望校長對自己學校的課程有自己的理解,知道自己學校課改的切入口在哪裡,並有切實可行的具體思路。
不希望我們的校長門門課程都精通,事實上也不可能做到,但希望校長應該精通自己本學科的課堂教學,並且觸類旁通,能夠走進所有學科的課堂,聽課評課,說出自己切合實際的意見和建議。
或許你曾經是一個學科的名師,甚至是特級教師,但是時過境遷,畢竟你把很多的時間、精力用在管理上,為了保持你的教學教育的敏感力,除了要經常走進自己學校的課堂,最好能親自執教一個班的課,你就能夠感知當下學校教育教學的實際情況,你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填平你和青年教師之間的代溝,你就能縮短你和學生之間的距離,你就能發現當下學校的問題所在,從而做出比較切合實際的決策,否則一不小心你就會犯刻舟求劍的錯誤,事易時移,你卻渾然不覺,那麼決策失誤將在所難免。
- 李海林 -
既要成為精神領袖,也要兼任包工頭
來源 | 新校長雜誌2019年4月刊《校長專業素養》封面報道
校長是所有的職業中最難做的,怎麼個難做法?因為校長每時每刻都要扮演兩種角色。第一種角色我稱之為精神領袖,或者說要當聖人、菩薩,要靠自己的人格魅力、精神境界去影響他人。如果一位校長沒有這樣的角色意識,那他的學校是很難辦好的。”
“大家去看看,好的學校都是有靈魂的,都有精神領袖。校長一定要把自己當成聖人,要不斷錘鍊自己,淨化自己。我做校長之後,就有一種很強的身份感,時刻提醒自己有些事堅決不能做。比如當了校長之後,我從來沒有闖過紅燈,任何情況下一次也沒有闖過,但在沒當校長之前,在無傷大雅的情況下,可能跟著別人也就闖過去了。”
“與此同時,你還必須是一個純事務性的工作者,必須像包工頭一樣處理那些最煩、最俗的事情,與校內校外的三教九流打交道,對他們的每一點心思都要明察秋毫,面對很多上不得檯面的事情,經常不得不選擇包容、忍耐,甚至是裝傻,否則,這個校長在學校就玩不轉。”
“聖人就是心靈純淨,不食人間煙火,而包工頭則是要在各色人等中長袖善舞,委曲求全,做校長難就難在這裡!”
校長難做是由於權力的有限性,每件行政事務都必須處理,但又不能與老師們鬧崩。
在面對每一件事情時,一定要了解對方是怎樣的人,什麼情況會鬧崩,在不鬧崩的前提下,追求最好的處理效果。問題是,每個人的極限不同,管理就會出現很大的彈性,而且這種彈性還不能讓外人發現。一旦讓外人知道你看人下菜,欺軟怕硬,怎麼得了?所以這個太難了。”
“面對繁雜的管理事務,有的校長天生擅長,做得如魚得水。我並不擅長,只好動用自己的研究素養,把它當成科研課題來研究。怎麼研究呢,第一步就是觀察,到現場去,有時候為了收集A事情的情況,甚至要假裝開一些B事情的會議,而且經常拍照。之後,就一個人躲在辦公室思考,想好處理問題的各個步驟,以及要點是什麼。這樣做下來,最後發現,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當校長的一定要善於培養幹部,要讓人人都有前程,否則,學校死水一潭。”“一旦你培養了一個幹部,讓一個人升遷,空出的位子就會有三五個人跟著升遷;你培養了幾個人,可能就讓一個學校20%的人有了前程。如果有了支援自己的20%,再考慮60%總是隨大流,一個校長就不怕少數人找麻煩、撂挑子。
- 陳罡 -
向書本、實踐,最重要的是向師生學習
來源 | 四正書房《校長的學習力及其修煉》
具備學習力的人不一定能夠成為一名好校長,但一位好校長卻一定有極強的學習力。然而現實中,校長們的學習往往存在目的不明、動力不足、毅力不夠的問題。或為了應付檢查考核而學,或為了評比獎勵而學,或學習不能致用,或應用中缺乏創新思維和創造能力,從而難以形成真正的學習力。
校長的學習力不但影響著自身專業的成長, 還關係到所在學校的學習型組織建設;校長的學習力不但決定著校長本人的事業成敗,還直接關係到學校未來的發展。一位好校長,一定能不斷修煉自己的學習力,以帶領學校在應對未來挑戰的過程中不斷創新,獲得更優質的發展,真正成就每一位教師、育好每一名學生。
校長之學,形式不同於學生在學校內的學習,但目的都是一致的,均是在獲得知識的過程中改善自我、提升素養。校長之學,本質上屬於終身學習之範疇,就是要提升學習者終身學習能力的經驗。校長應該成為學校中學習者的“首席”,學校是人類社會專門用於學習的地方,很難想象一個不學習的校長,能領導好一所學校。校長要透過學習持續更新自己的知識系統,不斷完善自我,豐富自身的精神世界,這其實也是校長之學最本質的目的。
校長之學,手段和方式有很多。我認為首要在於閱讀,包括通識閱讀和專業閱讀。校長要做一個博覽群書的人,文學藝術、社會科學、哲學歷史等都應該廣泛涉獵,要善於跨界閱讀,積澱自己的內涵、豐厚自己的精神,做一個真正的讀書人。校長更需要專業閱讀,教育學、心理學、管理學等,從經典名著到前沿理論,從宏觀、中觀到微觀,從理論文獻到實踐言論,持續不斷地專業閱讀才可以使校長既能理解教育的本質規律,又能夠把握教育發展的脈搏,成為一個專業的教育人。校長還可以透過進修培訓、學術會議“閱讀”專家學者,在與教育理論研究者的對話中,改善思維品質,提升理論素養。
其次,校長應善於向實踐學習。豐厚的實踐土壤,孕育出許多精彩的辦學實踐,他校的經驗、別人的做法,中國的學校、世界的教育,都給我們提供了無限的學習樣本。李希貴校長就有一個習慣,當他看到、聽到一些學校好的做法、優秀經驗時,會隨時記錄下來,經過認真思考後,有選擇地運用到自己學校的管理實踐中。他去美國參訪學習之後,不僅將自己的所思所想整理成書,更是將選課走班的做法引入到學校中來,研發適合每一個學生的課程,讓課程的選擇性落地生根。每個學生都有一張自己的課程表,真正體現了創造適合每一個學生的教育的理念。校長要提升自己的現場學習力,敏銳觀察、批判吸收,樹立每一所學校都值得學校的意識,深入挖掘每一個鮮活實踐的教育價值。
再次,校長要真正向教師和學生學習。事實上,教師才是離學生最近的人,教師對教育的理解最直接、最鮮活、最生動,他們的思考、他們的故事,都可以成為校長汲取的營養。而學生,才是教育的終極目的。觀察他們、理解他們、研究他們、學習他們,才會讓我們走進真實的學生世界,真正的教育才可能由此發生。我們學校十多年前將兒童節的文藝匯演改為遊戲節,又繼而發展為在兒童節時開展自由的創業集市、優雅的演藝專場、狂歡的遊戲節日三大板塊的活動課程,其發起的創意和後續修改的意見均來自於學校的學生,尊重兒童、向兒童學習,才能讓我們成人在他們的指引下,重新回到真善美的世界。
- 李建華 -
一名好校長=好的教育思想+好的學校
來源 | 中國教育報《李建華:校長應該是這樣一個人》
每一位好校長的樣子,都是他教育思想立起來的樣子,都是他把一所或幾所學校辦好的樣子。沒有好的教育思想和好的學校,所謂的好校長是看不見、立不住、走不遠的。
堅守辦學價值觀的那個人
辦學價值觀是學校的靈魂,是學校樣子的DNA。校長要具備提煉、堅守、踐行辦學價值觀的能力,讓辦學價值觀生長在自己的校園裡,散發獨特個性和氣質,成為帶領師生走向未來的旗幟。辦學價值觀不是掛在牆上的口號,而應是融在師生心裡的自覺。要達成這一點,校長需做到四個轉化:
第一是將辦學價值觀轉化為學校具體的發展目標,努力實現每學期的目標,用行動捍衛辦學價值觀的地位;
第二是將辦學價值觀轉化為學校的文化氛圍,透過物理環境、特色活動、共同的話語表達等來軟化關係、感召師生、凝聚人心;
第三是將辦學價值觀轉化為紮實的辦學成績,讓美好的教育願景反映在學生成長、教師發展和突出的辦學水平上,相比於口號,口碑更能增強師生對辦學價值觀的認可;
第四是將辦學價值觀轉化為校長個人的處事風格,校長的氣質就是學校的氣質,辦學價值觀與校長個人品行的和諧統一,能夠增加彼此的厚度。以上都要透過“做”和“堅持”來回應,當我們躬身其中並持之以恆,與師生一起共識、共情、共振和共舞,辦學價值觀就能深深根植在校園中。
與師生保持最近的那個人
校長不僅僅是一個職位,更是一種職業,需要職業精神和職業追求。管理學就是關係學,我始終認為,教育=關係+聯絡,教育=愛+被愛,教育=善待+期待,因此,校長要“長”在學校,“長”在師生中間,與師生親近。近了,就有安全感,近了,才是一家人。
曾有人問我什麼是兒童立場,我的回答是離兒童近一點、再近一點。看得見師生的模樣,捧得起師生的歡暢,接得住師生的憂傷,真心愛師生,才是好校長。
讓學校保持沸騰的那個人
學校是生命的聚集地,是師生的成長場。生命的狀態應該是沸騰的,學校的樣態也應該是沸騰的。現在,一間教室不是學生的全部世界,一張試卷不能決定人生的所有定數,無限的可能性是兒童成長的要義。學校應該是水靈靈、溼漉漉、暖洋洋、活潑潑的。
學校如果是一口大鍋,校長就是那個燒鍋人,讓鍋沸騰起來的兩個關鍵就是鍋裡有水和鍋下有柴。專案、活動、節日、儀式像鍋裡的水,信任等無形因素就是鍋下的柴。
把學校帶向未來的那個人
教育是面向未來的事業。未來不是要抵達的地方,而是要創造的地方,所有的未來都應該從腳下出發。
首先,未來需要“整體的人”,關注人的健全個性和完整人格。我們每學期的綜合素養評價以及學生學分制評價,都是基於發展的、多元的、個性的、綜合的評價,有一千名學生就有一千把尺子,以此來量出每一名學生美麗的不同和珍貴的存在。
其次,未來已經從聚焦知識轉向聚焦素養,需要靈活應對挑戰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要把核心素養“種”在學生身上,這樣他們走向未來的時候就不會感到恐懼、陌生。
- 柳袁照 -
校長知道該做什麼,還有知道不該做什麼
來源 | 柳袁照《柳袁照:校長知道該做什麼,還有知道不該做什麼》
校長做事,不是做得越多越好,要知道有所為有所不為。不該做的事,做得越多,南轅北轍,那就大錯特錯了。我提出的這個問題,其實,是一個算術問題。有的人只會做加法,不會做減法。我這樣說,有人或許覺得有點奇怪。還不會做加減法?那是當然的。
現實中,我們的一些校長,還真不會做加減法。在該做加法時,做了減法,該做加法時,做了減法。學校教育缺少的,我們要做加法。學校教育多餘的,甚至是有害的,要剔除,剔除不是做減法嗎?
不會做教加減法,主要是不會做運用題,不會在現實中做題,有時別人給例出了題目,確定了加法、減法,他會勉強做做,比如,聽上級的安排、專家的意見。上級領導、專家怎麼做,就怎麼做。上級領導、專家說對了,他有可能做對了,上級領導、專家說錯了,則做錯了。自己沒有信念,沒有主見,是一個木偶人。這種木偶人有的是環境使然,上級部門、專家太強勢,太主觀、太武斷。有的是自覺自願做木偶人,怕事,他自己做錯事,怕承擔責任。
本來,一加一等於二,卻算出了一加一等於零。比如,素質教育與應試能力,是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面,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與培養學生的應試能力,是應該同時並舉的,可是到了有些人的手裡,兩者分離了,既不敢理直氣壯抓升學能力,素質教育又片面的理解了、窄化了,到最後,什麼也沒有抓住,教育教學的成效甚微,兩手空空,那不是等於零嗎?本來二減一等於一,卻算出了二減一等於零。
不會審時度勢,不會權衡利弊。理論層面是這樣,實踐層面也是這樣。學校教育的宏觀領域是這樣,微觀領域也是這樣。大事要事是這樣,細枝末節也是這樣。比如,有的領導、校長上任伊始,不是好好學習,多吸收,而是一味破除傳統,對優秀傳統也不例外。有的校長,不讀書,無知無趣,應該改變自己,多讀書,卻把時間耗在具體的無數瑣事之中,喜歡採購,喜歡用自己的渠道,喜歡大權小權都在手裡,這些本該下手做的,他全包了。
教育的問題是複雜的問題,當然也會遇到變式。要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不能只做加法的,還要學會做減法。有些領導、校長以為只要加班加點,就可以有成績。依靠延長師生在校時間,白天不夠,還要開闢晚自修,不管是不是違規違法,都要蠻幹。提高學業成績,要依靠提高課堂效率,要透過課堂改革,要依靠提高教師上課能力、組織考試能力、輔導能力、批改作業能力、乃至分析綜合能力來實現。
一味做加法是不行的,要做減法,減去疲勞戰、減去勞民傷財。用心、用情、用力,都在關鍵處、要害上。而不是隻是自我的心理安慰,我做了,我延時了,我向社會表明態度了,至於實際效果與我無關。
學校的根本宗旨,是為了師生的生命成長。老師發展了,才有學生的發展。老師的發展、學生的發展,做好了,學校其他一切都會好起來。屆時,它的管理值得肯定、它的校園文化值得肯定、它的德育工作值得肯定、它的體育,美育工作都值得肯定。
那不是,一加一等於三、等於四、等於五,等於無窮大了嗎?做工作,要首先做根本,可是有人偏偏不會做、做不出,功利、教條、浮躁、自我,沒有大格局,沒有大境界。同時,又死板,沒有靈活性,不能變通,一條路走到底,前面是懸崖,也不知道轉彎,真是連教育的最基本的四則運算都不會。
校長除了自己會做加減法,也要讓老師學會做加減法,要大肚量,不能自己怎麼樣,就讓老師怎麼樣。校長做加法的時候,要允許老師做減法。校長要累一點,教師要輕鬆一點。領導累一點,群眾輕鬆一點。校長對老師提的要求,校長首先要想辦法自己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