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的武功山在這個十月火遍全網的時候,地理君打算去看一看我們湖南自己的武功山。
座標長沙東南,湖南的武功山靜臥在湘東茶陵和攸縣的懷抱中。
在湖南,在茶陵、攸縣人嘴裡和心裡,武功山西南端的這座山,不叫武功山,他們給它另起了名字,叫泰(太)和仙。
名字一改,它就像是隱士,鳥獸草木泥石,無論怎樣美麗,它都不張揚。歲歲年年,四季交替輪迴,時間在山裡山外的世界都導演出了很多的歡樂憂傷,而它仍兀自堅守著它的寂靜。或許,在它眼裡,雲捲雲舒是雲的事,花開花落也是花的事,即便那雲和那花最美麗的時候,是在它懷抱裡的時候。
株洲攸縣太和仙,那山那護林員那狗,太和仙屬攸縣,泰和仙屬茶陵,字不同音同,都是同一座山有共同的仙。圖/歐陽琳
選擇收費最少的路線看江西那邊陌生的風景
從長沙出發去泰和仙,導航軟體規劃出了三個方案,高速收費最少、用時最短的,都要經過才通車不久的上蓮高速(江西的上慄到蓮花),多謝近些年推進的湘贛邊區域合作,才有了這條更方便出入兩省邊境的捷徑。
地理君選擇的是收費最少的方案,繞城高速轉長瀏高速,再轉長株、滬昆,然後再轉上蓮、泉南。選擇這條線路,不僅收費少,還可以看看江西那邊陌生的風景。
事實證明,這是個很好的選擇,以前只在教科書上或紅色故事裡出現的地名安源,便在進入上蓮高速不久後,就真真切切地看到並且經過了。
明明在江西繞了下,從泉南高速在茶陵的光明出高速時,收費還不足百元,這種撿了大便宜的感覺,讓本來還陰著的天空也晴了起來。
下高速到泰和仙腳下的臥龍村,還有近30分鐘的距離。近處的田野裡,還未收割的晚稻向地理君呈現出熟悉而又親切的金黃,遠處,泰和仙所在的武功山脈畫出了柔和而又細長的天際線。
道路在接近臥龍村時,慢慢變窄,原來在遠處的山不知什麼時候就在近旁,天際線也要仰頭才能看到,不過,心情還是愉悅的,因為看到陽光在路邊的小溪裡灑下一片片碎金。
山下,是一個很小的客家山村
臥龍村是一個很小的客家山村。原先,臥龍村的村民大多住在泰和仙山上。2006年起,水泥路修進了村,住在山上的村民先後搬到了山下,在村裡的小溪旁重新安家。尹和周是這個村的大姓。尹姓人家多在溪的右岸,周姓人家多在溪的左岸。溪兩岸,愛美的村民築起了花廊。
原先約好的嚮導臨時有事,他建議地理君先在臥龍村歇一歇,第二天再上山。地理君看天氣晴好,等不及,聽嚮導說上泰和仙的路就只有一條,便決定自己先進山。
臥龍村的村民大多很信泰和仙山頂供奉著的仙,初一十五都有人去燒香,每年正月更是有人舞了龍燈前去給仙拜年。為了方便“朝仙”,臥龍村的村民想辦法籌了些錢,修了條路通到了泰和仙主峰的半山腰。
19日中午,和地理君一起在臥龍村勇仔柴火農家飯在吃飯的,是株洲勘察設計院的幾個工作人員,他們上半年曾登頂過泰和仙。
“放心,就一條路,車開到水泥路的盡頭停下,下來再走不到一個小時,就到了山頂。”
聽了設計院的這麼一說,自己先上山的念頭就更加堅定了。上泰和仙山頂的路確實只一條,但地理君開車往臥龍村的更裡面走,才進去兩三分鐘,便被一條很像爛水泥路的硬石子路引到了岔路。
2014年前,泰和仙的大竹山曾有過一個很小的鉛鋅礦,引到地理君走上岔路的,便是這家鉛鋅礦出入大竹山的一條非常簡易的小路。這條滿是硬石子的小路把地理君引到一個乾涸的瀑布前便止步了。
儘管走了岔路,耽誤了當天登頂,地理君並沒覺得掃興,路邊的野梨、野桂花、接骨草紅色的小漿果以及甜甜的野草莓,這是泰和仙給地理君的最好的禮物。
山上有麂子、野牛,還有許多野生板栗樹
地理君的聯通手機在臥龍村沒有一點訊號。吃晚飯的時候,臥龍村的支書告訴地理君,第二天早上六點半,嚮導帶地理君上山。
因為天氣預報顯示臥龍村所在的茶陵是小雨轉中雨,心裡一直很擔憂,半夜醒來連上小酒店的Wi-Fi看了幾次手機,天氣預報顯示一會兒最近的雨在西面52公里,一會兒顯示最近的雨在北面80幾公里。到早上6點,天氣預報顯示近兩小時無雨,而最近的雨帶也在北面60公里開外。於是下樓吃粉,等嚮導到來。
嚮導叫周送員,當過兵,當過村裡的民兵營長,64歲的他看起來還很健壯。他背了個黑色的皮包,包裡露出一把香。
“放心,不會下雨。”周送員說。
問他為什麼這麼肯定,他說他出門前在心裡求了泰和仙的仙,泰和仙的仙很靈,他不會讓泰和仙下雨的。
前一天吃晚飯的時候,臥龍村的支書陳強也說過泰和仙的仙很靈,說早幾年他隨省攝影協會的一位負責人去泰和仙山頂拍照,當時雲遮霧繞,能見度不超過5米,攝影協會的負責人為拍不了圖感到很沮喪,但陳強很肯定地對他說:“你放心,雲霧肯定會散的。”說完,他進廟求了下仙,出來後,五六分鐘不到,一陣風來,雲霧散去大半,攝影協會的負責人拍到了很好的圖片。
“真的不會下雨嗎?”地理君將信將疑,臨出發,還是揹著嚮導找酒店老闆娘要了兩把雨傘。
秋日清晨的泰和仙,天光柔和清晰,草木花果都顫動著晶瑩的露珠,不知道藏身在哪裡的畫眉和竹雞向山裡的陌生來客問好致意。
坐山吃山,周送員曾經是很厲害的獵人。每聲鳥叫,他都能夠判斷出鳥的種類、大小,以及藏身的方位。
“山上有麂子,有野牛,野牛的尾巴短短的,它一個縱身,能縱出去三四米遠。”周送員告訴地理君。
走了一會,他又說三四十年前,山裡還有老虎、豹子,而兔子,似乎是他唾手可得的獵物,隨便在哪裡放個夾子便可夾住。
所有的野物中,他最討厭的是野豬,“野豬鼻子太靈了,冬筍出來的時候,我們人還沒去挖,它就隔著泥土嗅到了,一拱就把一大片的冬筍拱了吃了。”
好在泰和仙山腳到山腰段,多竹,野豬再多,山下的村民還是能從野豬嘴下搶挖到很多冬筍。冬筍是泰和仙腳下的臥龍村、大英村、小英村等村民重要的收入來源。一個冬天,臥龍村在家的村民挖冬筍能挖出五六十萬收入。
泰和仙給臥龍村等村的村民貢獻出的另一項大的收入,來自野生板栗。周送員說他曾有一年撿了兩千多斤野生板栗。為了撿野生板栗,大英村等比較遠點的村落裡的村民經常四五點鐘就摸黑進了山。
19日清晨,地理君在通往泰和仙山頂的路邊不時會看到高高挺立的野生板栗樹,長滿了刺的板栗有的還在樹上,有的掉落路上。周送員說還有更多的野生板栗樹長在泰和仙槽衝的巖壁上。
雲遮霧繞,泰和仙就真的像是仙境
行至海拔1200米左右的高處時,有稀稀的細雨飄了下來。這時峰迴路轉,眼前一片開闊,看到了遠處一層又一層的山巒,看到一層又一層的山巒間薄霧升起,瀰漫,和更遠處的雲和山連成一片。
這個時候,周送員還很肯定地說不會下雨,那些飄在我們身上的雨絲其實是霧水。他說是這麼說,但看到地理君拿出了傘,毫不遲疑地就接了過去。
遠處的雲和霧漸漸逼近,沒幾分鐘,霧開始在我們剛剛經過的山林往上爬升了,看起來它們爬升的速度要慢於我們,但我們還沒爬到山路的另一個拐角處,霧就到了我們頭上。此時,雲遮霧繞,泰和仙就真的像是仙境。地理君心心念唸的高山草甸,也不知什麼時候就到了腳下。
這是秋天的草甸,秋寒讓草甸一片斑駁。泰和仙的草甸和武功山一樣,多是白茅草。深秋的白茅草,花和莖枯黃,看似柔柔的長條形葉子卻仍捨不得將綠完全褪去。霧變濃之前,地理君覺得白茅草蔓延的一個又一個山頭,都鋪層著它們和風、和霧共同醞釀出的綿綿詩意。
“他們總在罕有人煙的峰頂/造廟宇給神住//然後藉口神太孤單/把整個山頭佔據”
這是詩人非馬的短詩《人與神》。很多名山,都上演了詩中的故事。我曾擔心泰和仙也是這樣的,直到雨中登頂,看到那個小小的廟,只有三間非常簡陋的房子,才替泰和仙、替泰和仙的山民所信奉的土神仙吁了口氣。
泰和仙的山民,不管是山南邊茶陵的,還是山北攸縣的,都很信泰和仙的仙。有意思的是,他們信奉的仙不是同一個仙。茶陵這邊信奉的仙姓尹,是騎著白狗到的泰和仙頂。攸縣那邊信奉的,是一位姓洪的女仙,洪氏娘娘,最先供奉洪氏娘娘的,是鳳仙祠。
兩家傳說中,相同的,是說山腳下的稻田,曾經為椿象(俗名臭屁蟲)所苦,後來他們到泰和仙求仙,他們的仙把椿象引到了山頂的仙觀,山腳下的稻田從此再無椿象。10月19日上午,地理君在山頂仙觀外牆上看到了十多隻傳說中的椿象,終於明白為什麼周送員那麼相信這泰和仙的仙。
傳說歸傳說,信和不信都不影響道家文化的根深扎於泰和仙及其周邊。以至於山上的道觀數十年前毀了,泰和仙山腳下兩縣的村民在2009年湊錢又砌了個簡陋的仙觀。仙觀主廳的牆上,這邊記著茶陵方面捐贈者的名字,那邊記著攸縣方面捐贈者的名字。仙觀簡陋是簡陋,但山腳下兩縣的山民卻並不在意:泰和仙的這仙氣總算是接續上了。
【攻略】
1.登頂泰和仙,茶陵方向,由火田鎮臥龍村往山裡走,遇到“梨把山特色中藥材厚朴種植基地”的牌子時往左邊上橋,再沿水泥路一直往上走,車可沿水泥路開到接近半山腰的地方,下車後沿土路上山。
2.攸縣方向,由鸞山鎮上坪村開車上山,有水泥路通到半山腰,天氣晴好的時候,開越野車且車技好,可將車沿土路開到離山頂只有數十米的地方。
3.泰和仙山腳下的臥龍村2015年就獲評“全國最美休閒鄉村”,有接待遊客的能力。例如地理君住的勇仔柴火農家飯莊,就有吃有住。吃的多是當地食材。如果同行的有六七個人以上,連住宿一起,人均一天130到150,就可以有土雞、土鴨吃了。
4.泰和仙山上山下,聯通手機都沒有訊號,聯通使用者最好和移動或電信使用者結伴上山,否則,迷路就會失聯。
撰文/本報記者劉建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