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方器傳世較少,而經典的六方傳器更少。一方頂三圓,紫砂方器比圓器更難做,是重要原因。方器中角的處理,是表現茶壺氣度的首要因素,尤其是鈍角、大圓角的處理,非經驗老到者不能為。
在如今的故宮博物院中,藏有一件六方紫砂壺,是明末的制壺大家時大彬所作,也是目前已知有確切紀年的最早的方壺。大彬六方由時大彬原創,壺身呈六稜柱型,壺的所有部位與壺形體相稱,整體線面挺括平整,有稜有角,給人明秀挺快,乾淨利落的陽剛之美。
▲ 時大彬 六方壺
故宮博物院藏
此壺壺身由六片大小相同的泥片鑲接而成,也是時大彬改斫木為模法而制,形態自然規整,從線條把握來看,已帶有方中寓圓的思想,潤而無峰。
在明天啟年,紫砂匠人蔣覲侯,循大彬之法,亦制六方紫砂壺,可謂傳器中的經典。此壺稜角分明,線條硬朗,張弛有度,開闔得宜,於從容和諧中將紫砂方器的陽剛之美詮釋得淋漓盡致。
▲ 蔣覲侯六方
此款六方,泥料經精心調配,本色中摻有砂粒,燒成即顯黃金點狀之砂,色彩豐富,質樸的泥色變化出獨特的藝術效果,寓豐富於練達中,讓人賞心悅目。壺體上密下疏,以疏託密,採用對比手法,壺體線條上密而下疏,線面上小而下大,壺肩以上精雕細鏤,而壺身則光潤疏朗,形成鮮明對比,在視覺上形成張力。
▲ 蔣覲侯 折肩六方
此壺身乃六片鑲接而成,壺蓋也為六邊,流、把亦化圓為方,各部銜接自然光滑,全壺均布以六條曲線,依壺造勢,壺體線條飽滿,向外賁張,鈕、蓋、把、流全部線條均衡,張弛有度,開闔得宜。鈕、蓋、把、流、身大小比例協調,結構嚴謹,多一分則累贅,少一分則缺憾。
造型擬六出冰花,有幾何之美,對稱之姿。“六”為易數,變化萬千,包容永珍,寓意吉祥。整器渾然天成,不事修飾,如謙謙君子,質而不野,溫潤而有剛毅正氣,俯仰之間,坦蕩從容,品讀有味,實屬難得佳作。
整壺纖細精巧,線條清晰,比例得當。泥料精心調配,為硃紅撒金,泥質中有摻砂粒,內含黃金點狀之砂,顆粒效果極佳,色彩豐富,頗見功力,賞心悅目。
其後至明末清初,時大彬徒孫,徐友泉徒弟許龍文制六方壺,取名藏六方。後被日本人奧玄寶收錄進所著《茗壺圖錄》,書中這樣描述:通體似龜形,而流鋬有昂首、曳尾之態,如動如止,故號曰藏六居士。
▲藏六居士 靜嘉堂
▲許龍文制 藏六居士
至清初康熙、雍正年間,紫砂名家陳鳴遠,名遠,字鳴遠,號村,亦號壺隱,是繼時大彬後中國紫砂史上最傑出的藝人。其傳世作品:鳴遠四方、傳香壺、束帶方壺、無垢方壺、委足方勝壺均是四方器。2015年、2018年西冷印社秋拍,成交兩款鳴遠款六方壺。
▲ 陳鳴遠款朱泥六方壺
2015年西泠秋拍以1035000成交,此件方壺,呈鼓腹收肩的六方式,由精煉之朱泥製成,成型難度極高,壺底落“陳鳴遠制”款。
▲ 鳴遠款 朱泥六方壺
2018年西泠秋拍300000成交,此壺體砂質溫潤,色呈硃紅。壺身略扁,鈕、蓋、口、身以至圈足皆貫以六稜,呈六方形。蓋頂稜線與壺身貫通連線,線條明晰工整,轉折合度,塊面飽滿圓潤,如動似止。蓋面上置一六方形鈕,與壺身呼應。壺底鐫楷書“鳴遠”二字款。
清代早期制壺藝人蕭紹賢,具體生平不詳。所作紫泥六方壺,技藝水平高超,工藝極為精湛。
▲ 清早期 蕭紹賢制紫泥六方壺
此壺呈六方形,薄胎,壺身六條稜線挺括有力,腹部圓鼓略下沉,肩部作一圈繩紋貼塑裝飾。高壺口,嵌入式穹蓋,蓋面亦作六條筋線與壺身六稜相吻合。壺流作六邊稜面,與整體相協調。壺把製作極有特點,由曲線及圓兩部分組成,制技高超。
惠逸公生於清雍乾年間,他大小壺兼制,善制小壺,以工巧聞名。《陽羨砂壺考》雲:惠逸公雍、乾時人,制壺形式大小與諸色泥質俱備,工巧一類可與孟臣相伯仲,故世稱“二惠”
▲ 逸公款朱泥六方壺
此六方壺,由十四塊厚薄均勻泥片貼上鑲接,曲折合宜尺度,嘴三彎向上秀美,把四方榫接流暢,蓋大而平,子口稍短,鈕六方狀似珠圓,的腳六方,該壺均系明接手法,乾淨利索,在朱泥古壺傳器中誠屬少見,也應主證惠逸公之工巧,造型雅樸,泥胎砂粒明顯,其細緻如細鯊魚皮狀,再加手工技藝純熟,由紫砂龍窯燒製,泥色呈桂圓紅潤佳。
邵大亨,清代中後期嘉慶、道光年間,制壺大家,少年時就享有盛名,是繼陳鳴遠以後的一代宗匠。他的制壺以揮撲見長,尤其在制簡練形體,如掇球、仿古等壺,樸實莊重,氣勢不凡,更突出紫砂藝術質樸典雅的大度氣息,他的壺“力追古人,有過之無不及也”。他的作品在清代時已被嗜茶者及收藏家視為珍寶,有“一壺千金,幾不可得”之說。現有《魚化龍壺》《龍頭一捆竹壺》藏於南京博物館。
▲ 邵大亨 蓮子壺
▲ 邵大亨 六方蓮子
圓器改成方器,不僅僅只是造型看上去不同而已,其製作手法也是完全不同的。圓器,是將泥片圍築身筒,然後手工拍打成圓成型的;方器,則是規劃好壺身的泥片,然後將各泥片鑲接成型的。
邵大亨此款六方蓮子在圓器蓮子的基礎上進行改進,講究將弧面與平面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對製作者的技藝要求極高。此大亨六方蓮子壺,尺寸頗大,卻不顯粗率,近觀製作隨意自然,如信手拈來,遠視整器周正秀雅,若渾然天成,技藝手法已臻紫砂壺藝之巔,為圓器改方器的經典之作。
至近代,以顧景舟先生的六方器最為經典。其作品融古鑄今,一改清初以來紫砂壺纖細繁瑣、堆砌繁華之氣,追求壺體線條的流暢舒展,權衡比例的協調秀美,注重造型的簡樸大方。
▲ 顧景舟 六方壺
此六方壺通體陽線筋紋排布,六條線條從壺紐頂端一瀉而出,經蓋面、蓋沿、壺口頸、壺身收至壺足,呈現六方。壺體線條飽滿,向外賁張。整壺線條明晰利落,雖方似圓,雖圓卻方。尤其是壺蓋穹窿凸起,整壺呈現出蓄勢待發之勢,清雅大方,端莊秀麗。
▲ 顧景舟 僧帽壺
此僧帽壺壺體採用六方造型,壺腹圓鼓卻可見弧度,壺口由六片相同形狀帽沿圍繞而成,壺蓋同樣六方對應,壺嘴則設計為平流鴨嘴形。壺的整體線面挺括平正,輪廓線條分明,給人乾淨利落,明快挺秀之感,各個部分的銜接自然貼切、和諧挺刮,造型上節奏緊湊、渾然一體。
▲ 顧景舟六方雪華
雪華壺又名雪花壺,是顧景舟大師於上世紀70年代後期創作,壺名取瑞雪兆豐年之意。雪華壺從頂到底,上下共分九層,角對角,線對線,六個壺面上下貫通,渾然一體,壺蓋可任意調換角度,與壺口配合嚴密,分毫不差,展現了點線面的最佳組合。
紫砂六方之美,美在對稱之姿,六為易數,變化萬千,包容永珍。紫砂六方壺,渾然天成,不作矯飾,如謙謙君子,質而不野,溫潤而有剛毅正氣,俯仰之間,坦蕩從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