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很多的戰友在退役安置時,糾結選擇事業單位還是企業,作為過來人,我想談談我自身的安置體會,對比一下安置企業的戰友待遇、發展情況,讓戰友選擇安置時有可比性。
圖片來自網路
選擇糾結的癥結在哪裡?
我覺得是不自信。2019年年底我也曾經糾結了很長時間,最終選擇還是進入體制內,選擇一類事業單位,現在回想起來,當時的想法是自己在部隊十幾年,與地方脫軌太久,怕自己不適應地方的環境,對自身在部隊從事的專業感覺與地方沒有同頻共振(在部隊從事機電專業),地方都是大拿,高手,就算有心也沒有膽量繼續在地方從事原來的專業,只想求得一份穩定的工作,鐵飯碗最穩當,首先考慮的就是進入體制,有一類事業單位絕不選擇二類,遂理所當然選擇了市直安置事業單位工勤普工崗位,根本沒有考慮有沒有前途,待遇怎麼樣。現在看來,癥結在於不自信,怕地方的不適應,怕手藝不精。
在部隊十幾年,部隊的教育、學習、制度、理念都是最先進的,記得有位地方的領導在我們選崗時說道:“同志們能夠幹到上士以上,都是千挑萬選的優秀軍人,拿出你們的工作作風,做人做事的品質,在地方,你只要用五分之一的精力,在單位乾的肯定會拔尖”。
安置上崗後,對比了部隊的待遇,根本不在一個檔次,曾經做為海軍班長,常年在外執行任務,綜合收入每月15000+,加上補貼、十三薪等等其他,綜合收入年入二十幾萬,而地方事業單位每月4500+,加上七七八八的一年到手70000+,部隊幹一年,綜合算來地方幹三年。
地方工作真的簡單又輕鬆,生活快樂無憂嗎?
思維上的受限一時難以改變。話說地方事業單位工作壓力是不大,離家近了,在家的時間多了,這是跟部隊比較,這些都是優勢!朝九晚五的生活幾乎沒遇見,每天天不亮出門還得抽空吃個早餐,天黑回家還得做飯。有個戰友分到了水務保障中心下屬排灌站,每週兩天夜班,就像部隊的站崗一樣,盯著機器不敢睡覺呀,要是出了啥問題可得受處分。還有兩個戰友分在了醫院收費室,也是每週兩次夜班,晚上只能趴在桌子上眯一會,比起在部隊,工作壓力是小了一些,可幹著最底層的活,為了活著而活著。曾經在部隊的理想,志向在戰友每次聚會時都變成談論這周怎麼加班了一天,怎麼鑽空請假外出給孩子、家裡辦點事情,都是圍著工作、單位的事情轉,根本沒有有人口中的上班喝喝茶、看看報、排排隊就了事的情況,分到各自頭上的任務,沒有完成就得加班完成,沒有人問你家庭有沒有困難,需不需要照顧。在部隊不用想著今天吃什麼,明天做什麼。每日圍著工作、生活活著,這種思維上的差別、改變或許需要較長時間適應,我想這就是與地方格格不入最大的本質。畢竟習慣了每天生活、工作的部隊節奏,地方的那些樂子真還沒覺得真樂。
地方與部隊,與人接觸看中的是實惠。
有位安置地方電廠的戰友,待遇比我們事業單位高一倍,一年到手十六萬左右,每年用電緊張的高峰期需要加班加點,半年的時間上班,剩下半年琢磨自家的小店,雖說是一名一線操作工,待遇可觀比什麼都強,時間也充裕。用他的話說:“平時上班穿制服,再髒下班也會西裝革履的,待遇好就行。”人家是寧願在車間髒不拉幾的笑,也不願在辦公室窮得穩當地哭。這種貼切的體會,只有安置後的人才有的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