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匪情
賓陽縣解放不久,潛伏下來的一些國民黨軍官、政客、黨、團骨幹分子,與地主、惡霸勾 結,根據桂繫上層頭策劃的所謂“堅持敵後游擊戰爭”的部署,拉攏流氓慣匪,要挾利誘部 分群眾組成土匪武裝,準備暴亂。按照“廣西反共救國第一縱隊 (一四五師) 司令韋健軍1950年代電”,在各地組織起來的土匪有6大股,近3000人。另外零 散股匪約5000人。
1、“桂南反共救國青年軍”,總指揮莫毓光(曾任國民黨來賓縣長) ,指揮部土匪40餘 人,60炮1門,機槍1挺,長短槍30餘支,活動於王靈八卦、福興、長寧等村,在東區建立土 匪政權,張貼布告,徵糧徵稅。
指揮部下轄2個司令部,共約800人。
第一司令部司令韋元香(韋康、國民黨賓陽縣常駐參議員) ,副司令程思榮(程宏)、張慶 芳、 黎毅天、廖瑞珊。司令部30餘人,輕機3挺,各種槍30餘支。活動於大橋鄉洋塘村及廖 平鄉自新、景新、老思等村。下轄6個支隊,共約300人,近300支槍。
第二司令部司令陶有康(自稱賓陽縣長,後稱“中國反共桂南遊擊響應軍司令”),副司 令楊富祥,參謀長黃光仁,司令部50餘人,小炮1門,輕機1挺,長短槍40多支,活動於王靈 鄉紅村、老長寧、新興、八卦等村。下轄1個大隊和3個支隊,約400人,250多支槍。
2、“中國反共救國軍桂賓遊擊縱隊”,司令覃淑明(曾任賓陽中學校長) ,副司令韋寶 智(原國民黨賓陽縣自衛總隊搜尋隊長)、石門(王振華)。司令部20餘人,長短槍20多支,盤 踞河田鄉羅村, 並在新橋以東蘆墟以南等村流竄。下轄8個支隊,共500餘人,300多支槍。活動於太守、河田、高田、陳平一帶。
3、“廣西反共救國別動軍”,3個支隊,第一支隊屬原永淳縣,第二、第三支隊在賓陽 縣。
第二支隊司令陳仲華(曾任國民黨軍上校參謀處長) ,副司令莫德忠,率匪200餘人,輕 機槍5挺,長短槍200餘支,活動於義陳、三軍、四材等村,與永淳縣的勞培寬股匪勾結。
第三支隊司令蒙政(曾任國民黨軍團長,賓永橫三縣聯防處主任) ,副司令蒙雄略(曾任 國民黨鄉長),率匪100餘人,有長短槍100餘支,活動於武陵、中華、馬王等地。下轄6個隊, 共230餘人槍。
4、“桂中南反共遊擊響應軍”(曾稱“桂中軍區六縣聯防反共軍”),司令阮偉光(曾任 “六縣聯防反共軍”第一團團長,自命賓陽縣長),副司令廖三雄(慣匪),260餘人槍,活動 於案山、馬潭、鄒墟、大阮等鄉和江口村。
5、“四十八軍一四五師五七九旅一七三團”,團長覃沛清(曾任國民黨軍上尉連長) , 副團長鄭嶽斌(曾任國民黨賓陽縣自衛隊總隊搜尋隊長) ,參謀長覃松巖(曾任國民黨賓陽北 區副區長兼三塘鄉鄉長),300餘人槍,活動於賓陽縣的四鎮鄉和上林縣白墟、獅螺鄉。
6、“新編第七軍第二十二師八十四團”,團長張國基,副團長黃標啟,200餘人槍,以 鎮龍山為根據地,活動於黎塘、雙橋兩鄉。
土匪的活動:1、製造反革命輿論,蠱惑人心土匪以“華中剿總”白崇禧的名義,印發 《告華中同胞書》,誣衊《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為“賣國條約”;散發《警告參加共匪 的同胞書》和《警告向共匪投降的同胞書》;
併發布“政令”,要賓陽縣人民政府縣長將國民黨政府的銅質大印送交他們,張貼徵糧 徵稅佈告;書寫反動標語,揚言“殺死1個南下幹部,賞光洋100元”,“殺死1個本地幹部 賞光洋50元” 。胡說“第3次世界大戰已經爆發”。“美、日已進攻東北”、“蔣介石已登 陸” 等等,威脅利誘群眾參加暴亂,不參加者“有殺身之禍”,“參加者每人發米500斤, 光洋50元,勝利後免交9年糧”。
2、組織暴亂,攻打區、鄉人民政府
1950年2月,土匪首先在北區(鄒墟)暴亂,經進剿後暫時平息。5月1日再次暴亂。6月下 旬, 美國發動侵略朝鮮戰爭以後,各地匪首以為時機成熟,於7月1日至5日在陳平鄉六韋村 召開會議,制訂計劃,決定在全縣範圍內武裝暴亂。從1950年4月下旬至9月,土匪先後攻打 馬潭、大阮、案山、長治、鄒墟、三塘、四鎮、大仙、河田、高田、陳平、三光、洋橋、雙 橋、王靈、山口、鎮賓等17個鄉人民政府,殺害鄉、村幹部26人,劫走步槍49支,短槍9支, 輕機槍1挺, 子彈3000發,公糧5.8萬斤,花生油2000斤,電話機6部,電話線長30公里,燒 毀橋樑2座,被佔的鄉人民政府和中心校,公私財物均被洗劫一空。
3、攔路劫車,搶奪財物從1950年9月3日至21日,在賓盤(貴) 公路王靈、大程和南柳公 路思隴段搶劫汽車共18輛,擄去棉紗120多股。
4、打家劫舍,姦淫擄掠
6至10月,土匪打入思隴客棧、淥崖鄉務本村、雙橋鄉定子村,共殺害幹部群眾2人,劫 持群眾8人,強姦婦女多人,搶走耕牛48頭及棉紗20餘股、布10多匹等。
二、清 匪
1950年7月25日, 賓陽縣委和縣人民政府作出《關於清匪反霸,鞏固社會治安》的決定,接 著,發出《函請各界代表協助人民政府剿匪》的信件,號召各界代表大力宣傳剿匪政策,發 動各階層人民群眾協助人民政府清剿土匪。同時,調集縣大隊(200餘人)、縣公安隊(145人)、 區中隊(每區20~30人)和民兵2994人,協同中國人民解放軍賓陽軍分割槽、第四野戰軍一五二 師四五五、四五六團,進行武裝清剿。
在剿匪中,貫徹政治攻勢與武裝圍剿相結合的方針,執行“首惡必辦,脅從不問,立功 受獎”的政策,改正執行政策中寬大無邊的做法,爭取匪眾悔過自新,孤立為首分子。在宣 傳攻勢下,至10月中旬開展大規模的武裝清剿。首先圍剿大橋鄉韋元香股匪,接著兵分3路:一路進剿蘆墟、高田、思隴、武陵、鎮賓等地股匪;一路進剿新賓、四鎮、鄒墟等地股匪, 一路進剿和吉、黎塘等地股匪。經過1個多月時間,把全縣6大股匪基本殲滅。
被生擒的匪首有:韋元香、程思榮、葉青、陸啟明、韋寶智、鄭嶽斌、覃沛清,阮偉光、 覃淑明等。繳械投誠的匪首有:莫毓光、黃光仁、陶有康、楊富祥、黎志雄、鍾必成、馬勳 臣、韋寶章、韋富棉、韋煥棉、韋汝南、韋煥才等。其他匪眾3000餘人陸續向當地人民政府 登記自首。
為了徹底肅清匪患,結合農村減租退押和土地改革,大張旗鼓宣傳鎮壓反革命的方針、 政策,充分發動群眾,深入開展清挖潛匪,捉拿散匪,追捕逃匪和自新登記等工作。至1951 年5月,全縣土匪已告肅清,除在進剿中擊斃和繳械投誠自新外,逮捕3126人,處決237人。
清匪例項兩則圍剿湴巖洞 湴巖山位於縣東北廖平鄉山肚村附近, 湴巖分上下兩層,洞 內有洞,可容2000餘人,洞外周圍500米長滿荊棘,易守難攻,歷來是匪盜的巢穴。
匪“桂南反共救國青年軍”第一司令部司令韋元香,副司令程思榮,第二司令部副司令 楊富祥, 一支隊長譚桂芳等糾集匪徒200餘人以廖平墟為中心,以自新村為據點,攔路搶劫 汽車,打家劫舍。強迫群眾將糧、油送到自新村濟匪。我大軍進剿時,該股匪主力和司令部 100餘人龜縮於滋巖山洞。
1950年10月18日夜,人民解放軍四五六團一、二營,團直警衛連、偵察排,軍分割槽偵察 逢、警衛連及縣大隊各一部,編為3個戰鬥集體,分3路對湴巖山進行合圍:一路由蘆墟出發 繞道70餘里,經武陵、三王殲滅八卦之匪後,迅速向北搜尋壓縮包圍,一路由新賓出發,經 新華村繞道至自新村一帶,堵匪北逃;一路由蘆墟出發,直插湴巖。19日拂曉前到達巖洞外 圍。12時,以俘匪作嚮導進到洞口,宣傳政策,匪擲出手榴彈,我隨即在四周構築工事圍山, 相機搜洞。入夜,在洞邊以篝火照明觀察動靜。20、21兩日,繼續作政治攻勢,匪不斷向我 射擊。午夜,匪突圍不逞。22日下午我派匪屬送信喊話,匪眾70餘人爬出交槍投降。23日, 匪無動靜,我先以一個排入洞搜尋,後增到一個連。戰士蔣世全,機智勇敢,發現小洞一支 衝鋒槍,猛撲搶奪,並活擒匪首韋元香。後逐一搜查大小洞,又生俘洞內土匪,計有匪首程 思榮、 楊朝真,張連祥、韋明良、韋大俊、韋正香、楊忠、楊春新等19人,匪眾137人,繳 獲各種槍81支,望遠鏡2副,還有棉紗、衣物等。擊斃土匪3人,傷2人。我傷3人,犧牲1人。
老虎洞擒匪首
1951年3月20日,逃往大明山的“桂中南反共遊擊響應軍”司令鄭偉光和 覃錦織轉移到同志村,隱藏在村邊的老虎洞內。大阮鄉幹部得悉,便火速集中太鄉、展志、 新華三村民兵30多人,於拂曉前包圍老虎洞。天亮,阮偉光從洞口出來,發現已被包圍,即 龜縮入洞。25日上午,動員匪屬送信入洞,爭取他們繳械投誠,無結果。區中隊入洞搜尋, 發現匪首蜷縮在一小洞內,宣傳政策無效,轉用火攻。匪用棉被緊封小洞口。26日早晨,匪 向洞外打槍,窺探動靜,我用石塊、磚把洞口封死。當晚軍分割槽一個連趕到,共同商定,組 織突擊組。27日,區中隊長黃慶生隻身先進洞內,突擊組跟進,再作政治攻勢,阮偉光和覃 錦織終於繳械就擒。
方誌原創
廣西興安剿匪紀事 平樂縣目巖剿匪記 廣西臨桂剿匪紀事
遠古舜帝葬地究竟在何處?
廣西奇聞軼事5:融安篇 廣西奇聞軼事10:蒼梧篇
桂北游擊隊的故事歲月留痕13: 生死博弈,到地方豪強蔣餘蓀家過夜 桂北游擊隊的故事歲月留痕之十:孤 身 奪 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