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上聯合-2021”的標誌上,左右兩側分別是中文和俄文的“海上聯合”。
10月14日凌晨,中國海軍抵達演習匯合海域,當天下午就要舉行開幕儀式,翻譯趙夢雲顯得有些焦慮。自2012年以來,她參加了每一年的中俄海上聯演。今年,是她第九次參加。按照以往的經驗,每次聯演之前都會進行多次面對面磋商和現地勘察,之後才正式舉行聯演。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雙方前期磋商時間有限,這十分考驗翻譯的臨場應變能力。
“您好,我是中國海軍翻譯,有些事情需要溝通。”天還沒亮,趙夢雲嘗試著透過電臺戶呼叫俄方。俄方翻譯很快應答,並認真記錄上報情況。隨後,俄方派出一艘快艇按照防疫要求把演習相關檔案送到中方指揮艦。“這次雖未謀面,但一切都很順利,不知道對方是誰,但是結果總會帶來驚喜!”趙夢雲感慨道。
軍事翻譯不是簡單的語言轉換工具,而是聯演的一個紐帶,要具備專業的軍事素養。多次參加中俄聯演的王雪梅認為:“中俄海上聯演實戰課目逐年增多,導調情節更加靈活,大到演習指揮籌劃,小到編隊、實彈等軍事術語,都需要軍事翻譯站在戰鬥員的角度思考理解,做到百分百準確。”能做到這些是不容易的,而一個新翻譯想做到就更難了。“第一天翻譯時,我緊張極了。”最年輕的翻譯顧婧冉仍心有餘悸。大學學習俄語專業的她,放棄讀研機會從軍入伍,不僅是一名海軍新兵,也是中俄聯演翻譯隊伍中的新人。
顧婧冉說:“舷角、錨泊點、單雙縱隊,自己在前期熟悉了這些艦艇專業名詞和術語,但碰到這些詞語還是會不自覺地緊張。當時俄方說了一段話,可是自己沒有聽清楚,就反覆詢問,對方可能感覺到我的緊張,耐心重複了幾遍直到我聽清楚,最後還特地讓我複述一遍,確保準確無誤。”
編隊值班翻譯顧婧冉正在與俄方值班溝通交流。王遊 攝
“沒事,跟他們隨便嘮!”在其他翻譯的幫助下,她重拾自信心。第二次值夜班的時候,工作幹起來就遊刃有餘多了,各項指令能夠準確無誤地傳達。“你好像和上次不是同一個人。”俄海軍翻譯跟她開玩笑地說。
“追隨著人民海軍的發展步伐,我也在不斷成長。”趙夢雲告訴記者,雖然自己參加了這麼多次中俄聯演,但每一次仍會下很大功夫做功課,這樣才能更好地向世界人民展示中國海軍的嶄新風采。
翻譯們跟隨中國海軍的腳步,走出國門,走向遠海大洋。他們也見證了中國海軍走向深藍,向海圖強,向著建設世界一流海軍的目標闊步前行的強軍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