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抗日聯軍鼎盛時期擁兵3萬餘人,編為第一、第二、第三路軍,下轄11個軍。至1942年東北抗日聯軍分批退入蘇聯,整訓改編為蘇軍第88獨立步兵旅時,全體抗聯將士僅存700餘人。
而當年抗聯的11位軍長,僅有2人倖存。
第1軍軍長:楊靖宇
楊靖宇——歷任東北抗日聯軍總指揮、政委,兼任第一路軍總指揮、第1軍軍長,政委。2014年9月,被列入民政部公佈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1938年7月,被楊靖宇視為左膀右臂的第1軍第1師師長程斌率部投敵,該部被日軍編為“程斌挺進隊”。正是程斌率領的這支挺進隊,在叛變後第一時間就摧毀了楊靖宇部70多個密營(抗聯部隊物資儲備點),使得楊靖宇部一夜之間就陷入了彈盡糧絕的困境。
第二個背叛楊靖宇的,是從15歲起就被楊靖宇收為義子的孤兒張秀峰。
時任第1軍軍部警衛排長的張秀峰,趁楊靖宇熟睡之際,盜取軍費9960塊大洋,在偷走將軍的一把手槍後下山投敵。並以此槍作為進身之階,以槍為憑,向日軍洩露了楊靖宇將軍的藏身之處。
第三個出賣楊靖宇的是偽滿排長趙廷喜。1940年2月22日上午,飢寒交迫的楊靖宇將軍在江縣保安村附近的山裡遇到了四個上山砍柴的村民。他們是:偽排長趙廷喜,村民孫長春、辛順禮、遲德順。
楊靖宇給了他們大把銀元,懇請他們回去帶點食物和幾雙棉鞋過來。趙廷喜對將軍說道:“我看你還是投降吧,如今滿洲國對投降的人不殺頭的!”
楊靖宇平靜的回答:“我是中國人哪,不能做這樣的事情。如果所有中國人都投降了,咱們中國就完了。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
趙廷喜答應回去給他弄點糧食和衣物,然而下山後卻立即向偽蒙江縣警察本部的日本警佐西谷報告了將軍的行蹤,並充當嚮導,帶日軍進山搜捕。
第四個置楊靖宇將軍於死地的,是叛徒張奚若。張奚若原為楊靖宇麾下第1軍第1師的神槍手,隨程斌投降日軍後擔任“程斌挺進隊”的機槍手。
當日軍搜捕部隊對楊靖宇將軍勸降無效,下令開槍射擊時,張奚若親手射出的一串機槍子彈將楊靖宇將軍擊倒在一棵大樹前的雪地裡……
將軍犧牲時,年僅35歲。
第2軍軍長:王德泰
王德泰——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副總指揮,兼任第2軍軍長,是第2軍的創始人。
1936年11月初,王德泰軍長到撫松、臨江邊界的小湯河村召開第2軍幹部會議,行程遭叛徒出賣。11月7日早7時,被600餘名日偽軍包圍,與敵激戰中王德泰不幸中彈犧牲,時年29歲。
2014年9月,王德泰將軍被列入民政部公佈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第3軍軍長:趙尚志
趙尚志——歷任東北抗日聯軍第3軍軍長、東北抗日聯軍第二路軍副總指揮。是東北抗日聯軍傑出的建立人和領導人。
與楊靖宇將軍並稱“南楊北趙”的趙尚志將軍,在楊靖宇犧牲後被日軍視為偽滿洲國“必須除掉的最後一個心腹大患”!
(注:該稱謂源自1945年日軍投降後,被曾克林部繳獲的關東軍機密檔案。)
關東軍司令官梅津美治郎大將誓要抓住這位抗聯名將,他在整個東北地區懸賞一萬元抓捕趙尚志,佈告上寫著:“一錢骨頭一錢金,一兩肉得一兩銀。”
1942年2月12日凌晨,一名叛徒故意向趙尚志提供了一份虛假情報,久被圍困的趙尚志遂帶領著最後僅剩的幾名抗聯戰士打算襲擊“並沒有幾個人的”偽滿警察鶴崗梧桐河派出所,期望能以此解決糧彈補給。
不料,卻落入了日軍設計好的圈套……
這名早已投靠日軍,名叫劉德山的叛徒混在隊伍裡,在進到日偽設伏地點後突然拔槍朝趙尚志射擊。趙尚志腹部中彈,但反應仍然迅捷,抬手一槍將劉德山擊斃後,自己也倒在了雪地裡……
終於抓住了趙尚志,這讓偽滿警察所長李樹森欣喜若狂。鶴崗的初春本就寒冷刺骨,一桶冰水把趙尚志將軍潑醒,所長李樹森立刻開始審問趙尚志,將軍怒目圓睜,罵道:“你還是不是中國人?”
8個小時後,趙尚志將軍傷重不治,犧牲時年僅34歲。將軍的遺體被運至長春關東軍司令部,日酋把將軍的頭顱斬下示眾。
時隔62年後,直至2004年,英雄的頭顱才於長春般若寺中被髮掘出來。2008年,在趙尚志將軍誕辰100週年之際,國家相關部委、遼寧省政府為趙尚志將軍舉行了隆重的安葬儀式,將軍的顱骨葬於遼寧省趙尚志烈士陵園。
2009年,趙尚志將軍被中央宣傳部、中央組織部等11個部門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
第4軍軍長:李延平
李延平——1935年冬,作為組織派至蘇聯莫斯科東方勞動者共產主義大學學習的中共黨員李延平,結束了為期三年的學業,重新返回東北抗日聯軍,1936年3月接替李延祿,繼任第二路軍第4軍軍長。
1938年春,吉東省委和東北抗聯第二路軍總指揮部為了開闢新的遊擊根據地,溝通北滿與南滿等地抗聯部隊及其它抗日武裝的聯絡,制訂了所屬各部的西征計劃。
李延平擔任西征部隊主要負責人,率第4軍和第5軍從寶清、勃利出發,踏上了西征之路。部隊在忍飢挨餓、缺槍少彈中艱難轉進,沿途歷經多場戰鬥,克服重重困難,雖然損失慘重,但終於在8月中旬勝利到達五常縣境內。
1938年11月20日凌晨1時許,李延平軍長、王光宇副軍長率領一個共計7人的警衛班在珠河縣一面坡西南的錯草頂子宿營時,警衛班戰士苗喜春等三個敗類乘機叛亂。
三人殺害李延平軍長及警衛班另外4名戰士、重傷王光宇副軍長後,連夜攜帶全部槍支下山投靠日軍,搖尾乞憐,邀功請賞,心甘情願地成為了可恥的漢奸!
李延平軍長犧牲時年僅35歲。2014年9月,被列入民政部公佈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第5軍軍長:周保中
周保中——1928年11月,受中央派遣赴蘇聯莫斯科,先後進入東方勞動者共產主義大學和國際列寧學院學習。回國後歷任東北抗日聯軍第5軍軍長、東北抗日聯軍第二路軍總指揮。
1942年率第2路軍餘部400多人撤入蘇聯,接受蘇軍整編。8月1日,東北抗日聯軍退入蘇聯境內的餘部700餘人被改編為蘇聯紅軍遠東方面軍第88獨立步兵旅,周保中任旅長。
1945年8月日軍投降後,周保中將軍率部回國,1946年1月出任東北民主聯軍副總司令兼吉遼軍區司令員。
1950年2月20日,周保中與陳賡率二野四兵團進入雲南昆明。3月4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南軍區昆明市軍事管制委員會成立,陳賡為主任,周保中為副主任。3月10日,被中央人民政府任命為雲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並擔任西南軍政委員會政法委員會主任兼民政部長。
1954年8月,因病赴北京治病休養。9月,擔任國防委員會委員、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委員。
1955年,被授予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和一級解放勳章。1956年9月,當選中央候補委員。
1964年2月22日,在北京病逝。
——周保中將軍是東北抗日聯軍的主要創始人和東北地區抗日遊擊戰爭的主要領導人之一。
第6軍軍長:戴鴻賓
戴鴻賓——1936年 11月,接替犧牲的夏雲傑軍長,戴鴻賓擔任東北抗日聯軍第6軍代軍長。1937年2月被正式任命為東北抗日聯軍第6軍軍長。
1938年2月,戴鴻賓在蘿北縣城與日軍的戰鬥中,遭到重創後未經請示率400餘名官兵擅自退入蘇聯境內,遭蘇軍繳械扣押並於1939年被遣送回新疆。
回國後被撤銷一切職務。1940年5月,組織上對戴鴻賓重新啟用,任命其為東北抗日聯軍第三路軍第12支隊支隊長。
同年9月18日,戴鴻賓率部在攻打肇東縣城時被日軍包圍,部隊被打散,遭受嚴重損失。戴鴻賓沒有收攏隊伍,而是帶著兩支短槍、4萬元偽幣、60餘兩黃金私自脫離部隊,悄悄潛回瀋陽隱居。
1945年10月,戴鴻賓主動找到組織,交代了脫隊隱居的情況,並交出槍支和黃金,接受組織審查。經東北局決定,被任命為合江軍區副司令員兼第一軍分割槽司令員,並於同年10月15日重新入黨。
1947年3月,戴鴻賓奉命到北安軍政大學東北抗聯研究班學習,1948年5月轉業到地方工作,任吉林省林務局副局長。
1949年9月任吉林省公路局局長。
1951年1月任吉林省交通廳副廳長、林業廳副廳長。
1963年12月調任吉林市政協副主席。
1968年3月28日因病去世,時年57歲。
第7軍軍長:陳榮久
陳榮久——1934年受組織派遣進入蘇聯莫斯科東方勞動者共產主義大學學習。1936年秋回國後被任命為東北抗日聯軍第7軍軍長,兼第1師師長。
1937年3月,率150餘名戰士在饒河大頂子山北屏嶺山下阻擊300餘人的日偽軍討伐隊,為掩護部隊轉移,不幸中彈犧牲。
1984年,在黑龍江省饒河縣大頂子山北屏嶺山旁修建了陳榮久烈士犧牲地標誌碑,供人們緬懷和悼念抗日英雄。
2014年9月1日,被列入民政部公佈的第一批在抗日戰爭中頑強奮戰、為國捐軀的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第8軍軍長:謝文東
謝文東——1932年參加抗日自衛軍任騎兵團長,歷任民眾救國軍總司令、東北反日聯合軍軍事委員長、東北抗日聯軍第8軍軍長。
1939年3月在日軍殘酷討伐下投敵。謝文東投降後,曾赴日本東京受到天皇裕仁的召見,無恥地向日本政府表示反省,跪在所謂“忠魂碑”前懺悔謝罪。
抗戰勝利後,謝文東又被國民政府委任為新編第27軍第85師師長、第五戰區中央先遣軍第3軍軍長、第15集團軍總司令等職。
被國民黨收編後的謝文東成為合江地區四大股匪中,勢力最大,也最為群眾痛恨的一股。謝文東率部在依蘭、勃利等縣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積極配合國民黨軍隊向東北解放區的正面進攻。
1946年11月,謝文東所部被東北民主聯軍擊潰,謝文東被俘虜。12月3日,在勃利縣經公審被槍決。
第9軍軍長:李華堂
李華堂——原為東北軍營長,東北淪陷後拉起一支隊伍主動參加抗日,其後加入趙尚志將軍的北滿抗聯司令部,任東北抗日聯軍第9軍軍長。
1938年,東北抗日聯軍遭受重挫,意志不堅的李華堂承受不住失敗的挫折,在日軍殘酷的封山搜剿中,於1939年2月率部下山向日軍投降。
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後,國民黨任命李華堂為東北挺進軍第一集團軍上將總司令,李華堂受封后遂率部與東北民主聯軍為敵。
1946年11月,李華堂被東北民主聯軍合江軍區剿匪小分隊包圍於依蘭東部地區,擊成重傷後被捕,死於押解的路上。
第10軍軍長:汪雅臣
汪雅臣——1930年加入東北軍26旅34團,1931 年“九一八”事變後脫離東北軍,自己拉起一支隊伍主動抗日。1936年初率部加入抗聯,並加入黨組織,同年9月被任命為東北抗日聯軍第10軍軍長。
1941年1月,東北抗日聯軍第10軍遭受日軍重創後分散遊擊。汪雅臣率20餘名戰士在寒蔥河東山宿營。其中一名戰士乘夜出逃,將汪雅臣的宿營地告知日軍。
由於叛徒的出賣,汪雅臣被沙河日本守備隊重兵包圍。突圍戰鬥中,副軍長張忠喜犧牲,汪雅臣腹部中彈,傷重被俘,隨後終因傷勢過重,壯烈犧牲,年僅30 歲。
汪雅臣犧牲後,日軍將其頭顱斬下示眾。1948 年,五常縣民主政府維修老監獄時,在地下發現了烈士的遺首,送至哈爾濱東北烈士紀念館儲存。
1954年,汪雅臣將軍的遺首從東北烈士紀念館移入哈爾濱烈士陵園安放。
汪雅臣將軍墓身為方形,四面有8級臺階。墓背有墓室,內有平臺。上置裝殮汪雅臣烈士遺首的廣口瓶和有機玻璃罩。墓碑正面陰刻楷書黑字“汪雅臣將軍之墓”。左下側落款為“哈爾濱市人民政府暨全體人民恭立”。
第11軍軍長:祁致中
祁致中——1935年入黨,歷任方依遊擊團團長、東北抗日聯軍獨立師師長、東北抗日聯軍第11軍軍長。祁致中將軍英勇善戰,抗日堅決,率部馳騁於松花江兩岸,屢建戰功。
遺憾的是,1939年,在襲擊佛山縣烏拉嘎金礦偽礦警隊的戰鬥中取得勝利後,因抗日聯軍內部發生矛盾,被錯誤地處死,時年只有26歲。
2020年9月2日,祁致中入選第三批著名抗日英烈、英雄群體名錄。以此告慰將軍的在天之靈,願祁致中將軍英魂永鑄,浩氣長存,祖國和人民永遠銘記每一位為了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而英勇捐軀的先烈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