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仁古鎮老街夜景。華僑城集團供圖 |
川西大地上,斜江河“委曲斜流數十里”,千百年來養育著大邑縣城的子子孫孫。從成都驅車1小時到達中游段,林田沃野,茂林修竹,北岸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安仁鎮,南岸是集現代農業智慧型景區、全球最高花卉觀光塔、鄉村野奢酒店叢集等為一體的新晉“網紅”打卡地南岸美村。
2016年華僑城集團入駐以前,南岸美村所在地清源村是安仁鎮最偏僻、最落後,外出務工人員最多的一個村;如今,在這230畝土地上,近40%村民和居民直接從事文旅產業。截至2021年9月,當地村民人均年收入3.2萬元,較2017年人均收入增幅達200%。
尊重原始生態,修舊如舊,搭建平臺,華僑城給安仁帶來的不止是產業“虹吸效應”,文旅康養融合發展生態在這裡漸漸形成,一張張“網紅”文旅名片隨之“出圈”。國家非遺道明竹編、楊薇的茶、溪地阿蘭若等品牌主理人,皆是在鄉創業人。“視窗”,在他們看來,這是華僑城所搭建的新型城鎮化平臺最突出的功能。
10月16日—17日,第六屆安仁論壇上,政企學研多方齊聚探討“新發展格局下的鄉村振興”。“充分啟用鄉村建設利益相關方積極性,創新建立企業與地方政府、村集體、村民的共享機制,推動自主經營、自負盈虧。”在推動鄉村振興的可持續發展方面,主辦方代表華僑城集團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黨委副書記劉鳳喜分享,未來,華僑城集團將形成產業共富、人才共有、文化共興、生態共享、社群共治的“五共”體系,持續在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等五個方面科學推進。
………引………
文旅賦能啟用古鎮文化
徜徉於陰明仁攝影展《川西林盤記憶》,從黃土到黃花,南岸美村今昔變化令人驚歎。灶房、豬圈、滿地泥的景象成為歷史;現在,穿過光影斑駁的森林,通向白雲深處的人家,無人耕種的林盤“變身”林盤莊園,傳統風格農居和體驗式度假酒店將熱情招待你。春有菜花黃,秋有稻穀香,毗連的村落,層疊的田野,嫋嫋的炊煙,還保留著當年印記。
以花為筆,以林盤和田園為墨,以川西文化為紙,以社群共治為軸,華僑城歷時5年,以生活美學勾勒原鄉美感。生態博物館、藝術公舍、耕學農場……豐富多彩的度假專案和消費場景,讓南岸美村先後收穫成都市3A林盤景區、十大川西林盤消費新場景、第二屆小鎮美學榜樣等榮譽。截至2021年9月,南岸美村年接待遊客110萬人次。
成都安仁華僑城文化旅遊開發有限公司規劃研發部總監唐政傑介紹,南岸美村保護和修復林盤生態系統,按照“中心帶動,組團發展,綠道串聯”的理念,重點實施“四個一”鄉村振興工程。如今,花田景觀綠道環線、鄉村美好生活中心已初具規模,生態農業示範基地、國家鮮花農業公園正加快建設。“未來,整個片區將形成100個鄉村文旅業態,吸引500個新鄉民迴歸、創造600個就業崗位。”
斜江對岸,近百年前的“西南最繁華小鎮”安仁古鎮,湧動出多元文化活力。500米安仁老街,勾勒著“川西百年風雲,中國近代縮影”;27座老公館和47座現代博物館(展示館)星羅棋佈,安仁戲院、袍哥樓等歷史遺存和大匠之門文化中心、《國家寶藏》體驗館等現當代建築交相輝映。
“我們欣賞安仁的建築、街巷和地理空間上的物質依存,更應召喚復活它的人道價值理想,感受它活著的美感和靈韻,彷彿與我們的先輩同在。”正如中國人民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教授胡百精所說,在這裡,一個古今融合、中西合璧、可持續性發展的文化生態系統呼之欲出。
華僑城用燈光、高科技、藝術舞美,將安仁歷史濃縮於大型公館實境體驗劇《今時今日安仁》中。運用裸眼3D、全息、空間成像等多媒體技術,將來訪者帶入一個虛實無間、時空多次倒轉的無窮幻境。
《今時今日安仁·樂境印象》IP沉浸式戲劇遊戲,以12000平方米的優美民國古建築群為基礎,結合公館內部的多個小微博物館,融合劇場表演、角色扮演、推理互動、機關道具於一體,構建了從白天到黑夜、從戲劇到遊戲、從體驗到消費的全新體驗。
………留………
共建美好鄉村共生體系
每當節假日夜幕降臨,樹人街、裕民街、紅星街三條老街店鋪林立,遊人如織,彷彿穿越到百年前的大戶人家鐘鳴鼎食,富賈豪紳歌舞宴飲的繁華場景中。人氣高漲,歸結於“美好鄉村共生體系”源源不斷的吸引力。
城鎮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鎮化”。川西林盤、古鎮文化重生了,如何讓遊客留下來?
“精準找到當地適合發展的產業,在規劃中重點編織和修復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華僑城考慮的重中之重。”深圳華僑城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張大帆總結,“安仁模式”的要點是以人文字、文旅先行、開放共享、雙輪驅動。
例如,對古建築修舊如舊,繞不開“三農”、小城鎮原住民問題。“2016年剛來時,我們發現老街上的居民生活、居住條件很差,沒有上下水。於是我們重新鋪陳所有的地下管網,希望可以恢復性地補充完善基礎設施,改善原住民生活品質。”張大帆說。另外,華僑城在改造南岸美村時流轉了6000多畝農田,成立合作社後對農民加以技術培訓,讓他們透過提高技能提高收入。
除了老鄉民,還有新鄉民。斜江兩岸,皆是文旅創業人。
溪地阿蘭若、詠歸川等全國前10的民宿品牌是華僑城為安仁引入的合作伙伴。溪地阿蘭若店長劉西瑤是2020年初回鄉工作的本村人,隨著古村人氣漸旺,酒店員工也從最初的10多人到如今的50多人。“每天10時上班,19時下班,開車10多分鐘就能到家,陪家人的時間變多了”,和她一樣,臉上洋溢著幸福感的村民越來越多,他們不僅成為當地文旅產業的從事者,也是文化環境和產品的消費者,“我的好多朋友都辦了隔壁奇境花園的優惠卡,常常飯後去散步。”
22公里外的道明鎮,國家非遺道明竹編傳承人楊隆梅也被吸引過來。道明竹編市場化的可塑性較強,小至10元的耳環,大至幾十萬的景觀裝造類訂單都可接納。不同於定位為零售的寬窄巷子門店,她選擇將首個直營點位放在安仁老街,希望在這裡得到一手的前端反饋,將客戶沉澱下來。
“這裡是很好的文化平臺和視窗,整個環境的營造,吸引了更為細分的遊客。我覺得能來安仁的人,都是喜歡慢生活和小清新的,也更符合我們的品牌調性。”目前,她在道明竹藝村的工廠帶動了1000多位村民就業,居家手工加工竹編的留守老人,每月能有幾百甚至上千元收入。而在安仁拓展的更大市場,將為村民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
詠歸川酒店店長李瑤來自外地,讓她印象最深刻的是:“小賣部奶奶友善的笑容,和每次買完東西都要免費送我的棒棒糖。”在這裡,新老鄉民友好相處,企業、政府合力助推文旅發展。
1700公里外,四川廣源劍閣縣劍門山下,田連阡陌,村落屋舍分佈其間,鴛鴦戲水小劍湖上。今年4月,華僑城打造的鄉村振興“秦巴山區樣板”——雙旗美村正式開園。它是南岸美村的升級版,也是“安仁模式”的輸出成果。
近年來,華僑城在建設美麗鄉村、特色小鎮以及定點幫扶貧困縣的資金投入累計達163.5億元,建設和運營了近30個特色小鎮和美麗鄉村專案。透過文旅融合賦能鄉村振興所形成的開放式景區年接待遊客量達4000萬人次。
如今,鄉村振興的“華僑城模式”正逐步形成:將獨特文旅優勢與鄉村結合,搭建新型城鎮化平臺,與企業、政府、原住民、村集體融合共贏,構建“產業共富,人才共育,文化共興,生態共享,社群共治”的美好鄉村共生體系。
撰文:郭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