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梅花山
上世紀90年代的一天,一位老人來到南京梅花山頂。梅花山位於南京鐘山風景區南部邊緣,山頂栽種的梅花面積很大,被譽為“天下第一梅山”。這裡也隸屬於明孝陵景區,因靠近中山陵,風景宜人,所以遊人如織。
老人緩緩走到“觀梅軒”前深深三鞠躬。“觀梅軒”是一座造型奇特的亭子,東西長約16米,分為三間,東西兩間凸出部分各設一個南、北進口,亭子四周圍有磚砌欄杆。整座亭子為混合結構,頂覆藍色琉璃瓦,黃牆紅柱,融東西方文化於一體,跟周圍的景緻十分協調。
老人的舉動引起遊客好奇,可他們並不知道老人為何這樣做。老人的名字叫汪文悌,他的一個身份格外引人注目,大漢奸汪精衛的最小兒子。此行只有一個目的,來梅花山祭拜父親,而“觀梅軒”所在的位置就是汪精衛墓地遺址。
問題出現了,大漢奸汪精衛死後為何葬在中山陵附近,墓地遺址又為何成為了一處景點?這一切都要從汪精衛遭到槍擊說起。汪精衛一生遭遇了多次暗殺,最終導致他死亡的主因之一,就是殘留在後背上的彈頭。
1935年1月1日,國民黨四屆六中全會在南京丁家橋中央黨部禮堂舉行。按照之前慣例,全會開幕前所有參會委員都要拍攝一張合影,期間允許各國記者到場報道並拍攝新聞照片。說來也奇怪,那天原本所有人都需要禮服,於8點到中山陵參加謁陵儀式。
汪精衛和蔣介石等人合影
可能是工作人員通知不到位,到場人員所穿的衣服不統一,這讓蔣介石很不高興。原本定於9點合影,蔣介石竟然不願意出來照相,汪精衛自告奮勇去請。蔣介石直言“今天秩序太亂,恐怕要出事”,就是不願出去照相,還讓汪精衛也別去。
汪精衛不聽勸說,合影很快結束,就在所有人準備起身時,記者席中突然衝出一個人,一邊高喊“打倒賣國賊”,一邊拔出手槍向汪精衛連開三槍。三顆子彈分別擊中汪精衛的左頰、左臂和後背脊椎骨。
汪精衛倒在血泊中,刺殺者也很快被抓獲,身份被確認:愛國義士、鐵血鋤奸團成員孫鳳鳴,當時是晨光通訊社記者。不過,孫鳳鳴的真正目標並不是汪精衛,而是蔣介石。前面提到,蔣介石因生氣沒有拍攝合影,所以汪精衛就坐在了前排最中間的位置,他成為了刺殺目標。
這裡插一句,孫鳳鳴被捕後很快被殺害。1987年,孫鳳鳴被追認為抗日愛國志士,人們還在在其家鄉樹立了紀念碑。汪精衛遭到槍擊後,有兩顆子彈很快被取出,第三顆子彈因嵌入在第六、七胸脊柱骨無法取出,也正是這顆子彈最終讓他醫治無效死亡。
大漢奸汪精衛
當時給汪精衛取子彈的醫生就斷言他活不過10年,果不其然,這顆子彈讓他生不如死。1943年8月,汪精衛槍傷復發,醫生檢查發現創面已經波及骨髓。不久,汪精衛在下樓時摔倒,從樓梯上滾落時槍傷位置被磕到,當場昏死過去。
汪精衛被緊急送到南京日本陸軍醫院,日本軍醫給他取出子彈。這個手術相對較成功,可好景不長,汪精衛持續高燒,整日躺在床上。日本軍醫再次給汪精衛診斷,發現他患上了脊骨癌(即多發性脊髓腫病),已經到了這個病入膏肓的程度。
汪偽政府高層求助日本政府,日方也很重視,立即派出最好的醫生前往南京。這時汪精衛已經無法下床,日方醫生認為他病情相當嚴重,提議到日本醫治。汪精衛同意了,1944年3月3日上午,汪精衛被秘密抬上去日本的飛機。
這次原本是治病之旅,結果成為喪命之旅。飛機抵達日本名古屋後,汪精衛立即被送到名古屋帝大附屬醫院。日方也做了充分準備,為汪精衛專門成立了一個強大的醫療小組,成員都是日本醫學方面的權威,他們還被集中安排住在醫院附近的旅館裡,隨時為汪精衛治病。
汪精衛遺容
3月4日,汪精衛接受了手術,術後他的病情有改觀,下肢明顯有知覺。不過,僅僅過了3個月病情再次惡化,醫生也沒有很好的辦法。或許自感時日不多,汪精衛急電周佛海來日本,安排自己的後事。
8月10日,汪精衛口述遺囑,妻子陳璧君一旁記錄。這封名為《最後之心情》的遺書,總字數多達5000字,他極力為自己叛國投敵進行辯護,不願承認自己賣國,宣稱自己是“曲線救國”。
就在汪精衛治病時,日本軍國主義來到窮途末路,美國派出大量轟戰機對日本進行大轟炸。1944年11月9日,美軍繼續對名古屋轟炸,汪精衛被轉移到地下室。11月的名古屋已經十分寒冷,加上醫院地下室潮溼,又無暖氣裝置,汪精衛痛不欲生。
短短一天,汪精衛病情急劇惡化,體溫飆升到41度,心跳更是驚人。日本醫生想了很多辦法,最終回天乏術。11月10日下午4點20分,大漢奸汪精衛病死,終年61歲。作為南京汪偽政府的最高領導,汪精衛自然會被運回南京安葬。
日方也非常重視,專門給汪精衛準備了一副金絲楠木棺材,還在棺木上裝飾上裕仁天皇賜予的菊花勳章和頸飾。當專機起飛後,日方還派出4架飛機護航。可見,日方給足了這個傀儡的面子。
另外,早在汪精衛斷氣後,陳璧君立即通知南京汪偽政府官員準備後事以及到機場迎接靈柩事宜。11月12日,汪精衛靈柩由專機運抵南京,當天汪偽政府成立了喪事委員會,隨即發出訃告。汪精衛臨終表示現在處於特殊時期,葬禮一切從簡。
汪偽政府官員表面上按照其遺囑照辦了,還公開宣稱“時值非常,為恪守先生不勞民,不傷財之訓起見,決定一切力避靡費,求其簡肅”,背地裡卻舉辦盛大葬禮,還撥出5000萬中儲券為他修建豪華墓地。
汪精衛靈柩運回南京當晚,喪事委員會在頤和路汪公館舉行第一次會議。汪偽政府所有高官全部到場,會場氣氛緊張壓抑。過了很久,陳璧君突然大聲說:“怎麼,都成了啞巴?你們如何對得起汪先生在天之靈!”
陳公博發言了,他說:“我們準備給汪先生舉行國葬。”話音剛落,陳璧君拍案而起:“你說什麼?國葬?不要國葬!汪先生生前也不同意國葬,他生前說要在紫金山的梅花嶺中,擇塊風水寶地,搞個堅固的墳墓,長眠在中山先生邊上就可以了。”
汪精衛和妻子陳璧君
但是,當時日軍在亞洲戰場節節敗退,加上汪精衛漢奸身份,註定他出殯時不會出現大規模送葬人群。怎麼辦呢?汪偽政府官員想了很多辦法,他們下足了血本。
第一個辦法,迫使一萬多名中小學走在送葬隊伍中,每人發一盒魚肉罐頭;第二個辦法,出殯當天整個南京城放假一天,讓群眾有時間來圍觀出殯;第三個辦法,群眾只要來參加出殯每個人發20元中儲券,這相當於南京普通市民一個月的工資。
不得不說,這三個辦法果然奏效。汪精衛葬禮持續了10多天,他的葬禮幾乎成為了漢奸和日本戰犯的聚集場所。另外,汪精衛病死當天,日本內閣首相小磯國昭、前首相東條英機和前首相近衛文麿等人,都立即趕到了名古屋帝國大學附屬醫院弔唁。
11月23日,汪精衛的出殯儀式終於開始。上午7時,出殯隊伍準時出發。走在送葬隊伍最前面的一名汪偽政府的軍官騎馬開道,緊接著是兩名騎兵,一人手舉著偽國旗,一人手舉偽國民黨黨旗。
三名軍人後面是軍樂隊,行進中奏響哀樂。再後面就是汪精衛靈車,由八匹馬拉著,陳璧君和子女們身穿黑色喪服,走在靈車前後。在靈車後,還有被脅迫來的一萬多名學生,整個送葬隊伍綿延長達3里長。
上午10點30分,下葬儀式開始。陳公博擔任主祭,在繁瑣的儀式結束後,棺槨才被放進墓穴。陳璧君很清楚丈夫的墓地會遭到破壞,於是她決定一定要把墳冢修得足夠堅固。汪精衛墓地是仿照中山陵風格修建,按照原來計劃要修建包括墳冢、祭堂、牌坊和警衛室等建築。
因當時日本處於戰敗前夕,汪精衛墓地所有工程未能全部完工。在修建混凝土墳冢時,陳璧君特意命人運來5噸碎鐵塊,摻在混凝土中澆築墓穴,結果墳冢堅固無比。不過,陳璧君沒想到汪精衛墳冢很快被炸掉,下達這項命令正是蔣介石。
1945年8月抗戰勝利後,國民政府準備從重慶還都南京。汪精衛墓地就在中山陵不遠處,蔣介石越想越生氣,加上國人對汪精衛賣國行為深惡痛絕,於是他授意陸軍總司令何應欽組織人員在正式還都前炸掉墓地。
1946年1月15日,何應欽接到蔣介石從重慶發來的“炸墓密令”。當天深夜,何應欽在南京黃埔路陸軍總部會議廳召開緊急會議。至於這次會議內容,主要來自時任國軍74軍軍長、炸墓具體負責人邱維達的口述。
汪精衛墳冢
那天邱維達剛準備上床睡覺,突然電話鈴響起,電話那頭是陸軍總部參謀長蕭毅肅的電話,要他立即趕到總部參加一項重要會議。當邱維達驅車趕到時,發現時任南京市市長馬超俊、陸軍總部工兵指揮官馬崇六、南京憲兵司令張鎮、陸軍總部參謀長蕭毅肅都在現場。
沒過一會兒,何應欽也到了,大家剛坐下他就發言了:“今天請你們來只有一件事,希望你們絕對保守秘密,不得向任何人洩露。”參會人員立即嚴肅起來,何應欽繼續說:“委員長不久就要回來了,汪精衛這個大漢奸的墓地竟然葬在梅花山,跟孫總理的陵墓太近了,太不成樣兒。如果不把它遷走,委員長看到了一定很生氣。同時,其他人也對此有意見。你們看如何遷走?”
何應欽說完,蕭毅肅表示認同,他說:“告訴大家,總司令已經接到了從重慶那裡發來的指示,但這件事關係甚大,限我們10天時間處理好。”這次秘密會議持續到後半夜,最終大家形成一致意見,秘密炸掉汪精衛墓地,將他屍體挖出送去火葬場燒掉,具體負責由邱維達的74軍派工兵部隊執行任務,南京市政府負責協助這一行動,馬崇六則在現場指揮。
何應欽老奸巨猾,他發言一結束就離開會場,極力撇清自己跟炸墓的關係。事實上,早在秘密會議召開前,訊息靈通的何應欽已經指示陸軍總部派人秘密察看汪精衛墓地情況,馬崇六對墓地情況最為熟悉。
何應欽
隨後,馬崇六將墓地詳細情況告知邱維達。邱維達跟馬崇六討論後,認為汪精衛墳冢太堅固,一般方式根本無法遷走,決定使用烈性炸藥炸燬。經過詳細準備,邱維達的炸墓計劃得到了蔣介石的批准,時間定在1946年1月20日深夜。
為了防止炸墓計劃洩密,從1月17日開始,梅花山一帶全部戒嚴,對外散佈這片區域藏有漢奸,並公佈將在梅花山一帶試驗新式火炮。因出現意外事件,最終行動於1月21日深夜進行,74軍51師工兵營營長李東陽下令戰士們將150公斤TNT炸藥放進墳冢上鑽好的炮眼。
隨著馬崇六一聲“炸燬”命令,火藥引線被點燃。爆破工作很順利,隨著兩聲巨大爆破聲,汪精衛的棺木展現在大家面前。工兵很快將棺木起出撬開,在燈光的照射下,只見棺內汪精衛屍身穿著長袍馬褂,頭上戴著禮帽,身上還斜披著一條紅色綬帶。
馬俊超在回憶錄中說:“只見屍體上覆蓋著一面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子,汪精衛身著偽政府文官禮服藏青色長袍馬褂、頭戴禮帽、腰佩大綬、面部略呈褐色而有些斑點,整個屍體尚未腐爛。”
汪精衛屍體沒有腐爛,顯然入殮前進行了防腐措施。馬崇六開始檢查棺內陪葬品,發現在汪精衛的馬褂口袋裡發現了一張3寸紙條,上面用毛筆字寫著“魂兮歸來”4個大字,落款是陳璧君。
“魂兮歸來”源自屈原的《楚辭·招魂》,寓意招魂返回故鄉。陳璧君寫下這個4個字,顯然是因為汪精衛在日本病死,以此希望丈夫能魂歸祖國。除了紙條外,棺內還有一本汪精衛生前手抄的詩稿。
詩稿最後一首詩的字跡歪歪扭扭,很可能是汪精衛在病重時寫下,或許就是他的絕命詩,該詩名為《自嘲》:心宇將滅萬事休,天涯無處不怨尤。縱有先輩嘗炎涼,諒無後人續春秋。
汪精衛在這首詩中究竟想表達什麼,可能永遠成謎了。汪精衛被“驗明正身”後,邱維達下達命令:工兵營長李東陽跟馬崇六一起去處理屍體和棺木,剩下的人負責平整墓地。汪精衛屍體和棺木被抬上卡車,直接送到清涼山火葬場。
為了達到毀屍滅跡的效果,汪精衛屍體跟棺木一同被推進最大的焚屍爐裡。馬崇六還要求火化工在火化時用鼓風機朝爐膛裡送風,汪精衛的骨灰就這樣隨著煙囪飄走,在南京茫茫夜空中消失不見……
汪精衛屍體被燒掉後,墓地也很快被平掉。至此,汪精衛下葬一年後他的墓地、屍體徹底在人間“消失了”。此後的一段時間,工兵們繼續執行上級任務,在汪精衛墓地原址上修建了一座亭子,名為“觀梅軒”,由孫科提名。
如今不瞭解這段歷史的人根本不知道,“觀梅軒”景點曾是大漢奸汪精衛的墓地,當年所謂的祭堂則成為了中山陵園管理局的辦公用房。於是,就有了本文開始的那一幕,汪精衛的兒子回國後來此祭拜。
儘管蔣介石方面要求嚴格保密,可半個月後炸墓的訊息還是洩露出去,這讓汪精衛子女非常生氣。不久,汪精衛女兒立即從國外回到南京,她直接大鬧南京政府,要求見市長馬超俊給個說法。
馬俊超根本不吃這一套,避而不見,最後派出一名秘書應付一番,還把炸墓的事情全部推到陸軍總部。汪精衛女兒又來到黃埔路上的陸軍總部要求見何應欽,遭到衛兵警告後,她每天她都來大鬧,說什麼“你們不給我父親下葬南京,就讓我運回廣州葬好了,憑啥炸掉墓地?”
何應欽不堪其擾,他要求部下立即處理此事。蕭毅肅則帶來兩名荷槍實彈衛士,對汪精衛女兒發出警告:現在要求你立即停止吵鬧行為,限你兩天內離開南京,否則就以搗亂秩序和袒護漢奸論罪,將你抓捕入獄。
汪精衛跪像
汪精衛女兒一看自己性命有危險,只好溜之大吉。值得一提的是,上世紀90年代“觀梅軒”對面水泥平臺上有一尊汪精衛跪像。這個跪像朝向中山陵祭堂,以示向國父孫中山磕頭謝罪的意思。後來,因種種原因這個跪像被移走。汪精衛這個大漢奸,最終釘在在了中國歷史的恥辱柱上。